没春晚没五福,古代人如何热热闹闹过春节!

 

涨见识啦...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各种习俗也多了起来,
但相较过去,
我们选择的过年方式不再受过去思想的约束,
越来越多样化。
不过,没有春节等大节目的古人,
过年的热闹和快乐可并不亚于今人,
让我们跟随王弘力老先生所绘的《古代风俗百图》,
体验一把古人的年味儿吧!
1

卖货郎
快过年的时候,
卖货郎的生意最好了!
扫帚、针线、菜蔬……
小小的货担上,好像什么都有!
就好像现在的年货市场~

2

跳灶王
年关催人诸事忙,乞儿结伴扮灶王。
敲竹歌噪门前舞,赏钱好言禀玉皇。
民间有跳灶王的习俗。
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
走村串户“跳灶王”招财进宝,
为了讨好灶神,保佑来年赐福。

3

舂米
一年辛苦到腊月,家家户户舂米,
因为腊月的米坚实,
舂米的话损耗少。

4

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或者腊月二十四,
是祭灶神的日子。
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
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5

买饴糖
祭灶时,
给小儿买饴糖(即胶糖、麦芽糖),
以求上天降好事。
我们小时候也吃过类似的糖,
那种的粘牙的感觉还能想象得到。

6

贴春联
贴春联我们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一直流传至今,
到现在,过年不贴春联会觉得缺失了些什么。
大家有没有给写过春联呢?

7

贴门神
古时,贴门神和贴对联一样重要,
贴好之后,安全感大增。
记得我们小时候,也常贴门神,
近些年开始少见了
8

放鞭炮
炮竹声中一岁除!
过年要放炮,越大声越好。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9

打粪堆
除夕黎明打粪堆,但求万事如愿。
听起来蛮稀奇的……
不过这是北方的习俗。
今日君问了问北方的朋友,
对方也没听过呢,哈哈!
10

压岁钱
过年了,儿孙们又长大一岁了,
长辈们要发压岁钱,
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这个习俗现在也有,相信每个人都喜欢!
11

供祖
供祖瓶插鸡冠花,一时风靡满京华。
只缘物稀价腾贵,移种四郊入农家。
宋朝时,用鸡冠花供祖风靡全程,
古人也是有潮流的。
12

拜年
古代拜年不必进府门,
送上名片给主人送去祝福。
13

迎亲嫁娶
春节前后,迎亲嫁娶较多,
姑娘家会在婚礼前展示嫁妆,
富裕人家有十抬之数。
15

新妇不跪
并蒂莲花两相偎,红毡展地迎亲回。
新妇不拜新郎拜,感谢天公为良媒。
唐代结婚有男拜女不拜的习俗,
称为新妇不跪。
15

走百病摸门钉
元宵节,走百病摸门钉。
多走走去百病,而对已婚不孕的妇女,
摸城门钉,有“添丁”之意,
希望来年可生子。
16

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
到现在也有这样的习俗,
热闹程度直逼春节。
17

迎富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二月二,有的地方有迎富的习俗,
人们背着鼓捣郊外游玩,
早出晚归。
18

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头。
立春日,汉族人有鞭春牛的习俗,
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19

放纸鸢
莺花三月,是放纸鸢(风筝)的好时候,
姑娘小姐纷纷踏春放纸鸢。
20

荡秋千
杏花杏花几月开?
三月开,处露红妆燕归来。
三月也是荡秋千的好时候,
记得《甄嬛传》里,
甄嬛就是在杏花微雨时荡秋千,
然后邂逅了皇上,真是浪漫~
21

吟诗作对
姑娘们可以聚集在一起,
吟诗作对,打闹取笑,
无忧无虑,长成总角之交。
22

看耍猴
集市上做杂耍的也来了,
耍猴人让小猴子表演,
总能吸引来一大群人围观。
23

蹴鞠
蹴鞠就是现在的踢足球,
也是那个时候男人们的最爱项目之一,
看来古人的热血情怀也和现在一样呢!
……
上面有很多习俗都传承了下来,
也有许多消失在历史洪流当中,
供人们怀念。
当然,最重要的是,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人们依旧把日子过得红火出彩,
也许,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就是他们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吧。
  • 今日苏州(ID:suzh512)今日君综合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 商务合作 | 加微信:13818020688 




▼点击“阅读原文” 第一时间获取苏州热点资讯


    关注 今日苏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