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探索① 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现状和前瞻分析研究

 

支树平局长在2017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统筹指导,整合系统内外研究力量和资源,特别是加强与各类智库协作,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质检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支树平局长在2017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统筹指导,整合系统内外研究力量和资源,特别是加强与各类智库协作,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质检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刚刚过去的2016年,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承担“新形势下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创新研究”“质监体制机制改革与基层能力建设”“新常态下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功效、挑战与对策”三大课题研究,凝聚系统内外研究力量,坚持“站在质检看质检,跳出质检看质检”,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共计30万字的研究报告。

为贯彻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和深化质检发展研究,现将各分课题分别提炼成3000字左右的摘要,通过微信平台刊发交流,以期共同探讨、相互切磋,研以启智、研以致用,推动质检事业改革与发展。

从今天起,陆续刊发“新形势下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创新研究”总课题设立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现状与前瞻分析”“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成效”“新业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路径”“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4个子课题摘要,以及与总局干教中心举办的第9期司局级干部专题研讨班“法检目录改革的分析与研究”“新常态下维护国门安全与提高通关效率关系研究”“推进检验检疫一体化建设的研究”“筑牢进出境邮件快件国门安全网措施研究”4个分课题研究报告摘要,敬请关注。
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改革现状和前瞻分析研究
牵头单位:上海检验检疫局
改革需求分析

1、改革是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迫切需要。

外贸亟待企稳回升,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贸易便利化亟待深化,检验检疫与便利化密切相关,对营造便利高效、公正透明的通关环境负有重要责任。监管效率亟待提高,目前检验检疫全流程时长超过16天,入境更是超过22天,实验室快检能力低、检验检疫环节多等成为制约效率的重要因素。

2、改革是有效守护国门安全的迫切需要。

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应国安委第一次会议提出的“五组安全关系”和“十一类安全”,检验检疫都有相关性,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检验检疫概莫能外。国门安全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关注,一年来沿边地区副部级以上领导对国门安全的批示占总批示量的31.3%,沿海和内地地方领导尤其关注涉及人身、财产的消费品安全。检疫风险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进境旅客、动植物及其产品、食品等质量安全始终是媒体报道的热点。

3、改革是实施优进优出的迫切需要。

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亟待增强,欧盟对华通报量连续十年居首位,2015年我国106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而入围世界品牌500强仅31家,没有一家进入前50名。国内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低端产品, 2015年我国消费者境外消费达1.5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改革现状

1、现有改革总体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检验检疫系统坚持改革当先,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进从重微观检验检疫监管向重宏观质量安全管理转变,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从批次抽查向诚信风险管理转变,从进出口监管并重向进口监管为主转变,不断增强放权协同性,提高监管有效性,强化服务便利性。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线e-CIQ主干系统,推进无纸化、检验检疫一体化、“通报、通检、通放”和“单一窗口”等建设,实施“互联网+质检”行动,不断满足新业态和新经济发展需要。

2、现有改革主要措施

近年来,全系统改革的措施主要有:下放审批权,制定权力和责任清单,缩短办理时限。优化流程,出台“先进区,后报检”“进境免于签发通关证明”“预检核销”等创新制度。简化监管手续,加大精简报检材料、采信第三方、减少抽样批次等力度。实现分类管理,根据企业诚信和产品风险,采取包差异化监管模式。加强对外协同,推进“三互”“三个一”协作。

3、现有改革重点成效

模式改革顺应总体形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得到地方领导普遍肯定,受到企业热烈欢迎,符合社会各界期盼。提升质量得到普遍认可,地方领导侧重肯定了检验检疫系统在宏观质量管理的作用。守护安全受到广泛赞誉,媒体对检验检疫保障质量安全报道量最多,91.8%的企业认同检验检疫保障国门安全作用。检验检疫收费降低,其中进口环节检验检疫收费占企业总税费低于8%。

4、现有改革主要不足

推进力度还不够,风险管理兼容性不强,诚信责任管理还需拓展,信息化建设前瞻性不强,科技建设整体布局有待优化。整体性还不够,表现为一定的碎片化,改革整体效果有待进一步形成,脉络有待进一步清晰。协调性还不够,地方政府期望检验检疫部门加强跨口岸合作。

改革的原则、路径和主要措施 

(一)基本原则。坚持凝聚共识,形成改革最大合力。坚持转变职能,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逐步实现检管分离。坚持统筹兼顾,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坚持有序推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改革任务。

(二)路径选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目标在于实现又好又快,“好”体现为保守国门安全、推动质量水平提升作用突出,“快”表现为监管效率高。近期,在基本保持“批批检”的格局下,推进风险管理、诚信责任管理、分类管理,运用流程简化、信息化和高科技等综合手段,优化现有模式。长期,逐步减少进口检验品种、批次和项目,不断增加第三方采信、验证放行比例,构建以合格评定为主要依据的监管模式。与之同时,研究检验检疫体制改革,实现业务管理从条状向块状转变,不断增强业务融合。研究我国口岸行政管理体制,探索检验检疫统一查验的模式,不断优化口岸资源。

(三)主要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检验检疫风控中心,具有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集成、风险预警、指挥和处置四项职能。强化科技强检战略,研制快筛系统、即查即放设备,运用远程鉴定系统,形成现场和实验室即时联通。构建大通关格局,内部加快“三通”为主体的检验检疫一体化,对外推动“三互”为主体的通关一体化。优化监管流程,推进非侵入、非干扰式查验,加强重要产品追溯。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设立技术性贸易措施司局,加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规范新业态监管,主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建立新业态检验检疫政策预研、评估长效机制。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发挥质量技术基础作用,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出口食品“三同”工程建设。
本文首发于:质检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号:aqsiqdrc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展研究中心出品


实习编辑:朱万新

投稿邮箱:aqsiqdrc@126.com


    关注 质检发展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