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泛舟】段凤颖:黑色,刻在心上的光明

 

文者其人

段凤颖,女,1976年出生于852农场大煤矿,现居住江苏省南通市。有10年的文字工作历经...



文者其人


      段凤颖,女,1976年出生于852农场大煤矿,现居住江苏省南通市。有10年的文字工作历经。喜爱简洁的文字,向往简单的生活。






保存葡萄的最好方式是把葡萄酿成酒,保存岁月的最好方式是把岁月写成诗篇。

短短的篇幅道不尽那里人们的勤劳,也诉不尽我对那片土地的思念。我仅想把记忆中那永恒的黑色写出来,希望能给家乡的人们带去温馨的回忆。



在我隐约记事的时候,看着下班回家的父亲,衣服是黑黑的,脸是黑黑的。从那时起,黑色在我的心里埋下了永恒的种子。

当时,煤矿条件简陋,采用最原始的采煤方式——露天开采。用炸药炸开土层,露出煤后,就可以装车往外卖了。

煤,靠人工一锹、一锹地装上车。他们放下车挡板,落锹、端起、上扬,一气呵成,动作娴熟麻利。几个人要挥舞几百上千次大铁锹,一车才算完工。下一车又跟了上来。他们每天都在机械地重复着整套动作。

扬起的煤灰像眷恋这些辛苦的人儿,争抢着要停留下来,落满了他们的脸,沾满了他们的衣。

虽然采煤量不大,进出的车辆也不是很多,但足以让不多的大煤窑人过上简单的幸福生活。



随着时代的进步,采煤条件也有所改善,由露天转变成井下。机械也逐渐代替了人工,矿车、绞车、铲车陆续上阵。那里的名字也由三连大煤窑更换成了电厂煤矿。人员更是几倍增长。

井下开采大大提高了产煤量,煤矿也渐入繁荣期。买大车运煤的人越来越多,进出煤矿车辆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不管是开车的出车回来,还是下井的下班回家,他们都是黑黑的。



尤其是从矿井下班回家的人,他们头上戴着矿灯,腰间系着腰带,身着蓝黑的工作服,黑黑的大水靴,黑黑的手,黑黑的脸,黑黑的眉,黑黑的唇,只有张嘴说话时,才能看到被一身黑反衬出更白的牙。好像走路稍一用力,就会有煤渣掉下来。

渐渐地,黑色在我的心里生根、繁衍。

当时的生活条件不比现在,洗澡也不像住楼房那样方便。他们通常只是把露在外面的手、脸、耳朵和脖子洗干净,衣服包裹严实的地方则能省就省。

不知道用肥皂洗过多少遍后,脸上仍像画着浓浓的眼线。指甲缝里,深深的手纹里,仍嵌着重重的黑色。衣服也是同样,不知要用多少洗衣粉,清洗多少次,煤渣才能彻底洗掉。

年少的我,根本不懂黑色是神秘、高贵、庄重、典雅的象征,只知道黑色代表着艰辛,代表着勤劳,代表着汗水。



长大后,离家远行,看过灰土地,黄土地,白土地,红土地,但最爱的还是家乡的那片黑土地。

春天,一场大雨过后,黑色的土地油亮油亮,泛着光,闪着眼。

夏天,黑黑的土地被一眼望不到边的绿遮盖,更加惹人爱。

秋天,黑色的土地上色彩斑斓,有粮食,有果实,更有丰收的喜悦。

冬天,黑土地盖着厚厚的棉被,那是为来年储备充足的水分,生长出更旺盛的大豆、玉米和水稻……

黑黑的土地,让人们的腰包变鼓了,生活变好了。黑色,象征着丰裕,象征着富足。



1998年,煤矿人大批下岗。2004年,煤矿和职工的劳动合同陆续解除。越来越多的人搬离了那里。

留下的人们,家里有大车的,照旧每天往返煤矿和各各电厂。另一些人则加入打工的队伍。

为了可观的收入,不少人去私人井口下井。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在井下装矿车、推矿车、背煤。哪怕是天寒地冻的三九,汗水仍会湿透身上的单衣。晶莹的汗水和黑黑的煤灰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身强力壮的男人们在井下挥汗如雨,其他人也不闲着。

每年清明节之后,他们去东风林场栽树。这算是一年打工中,比较轻松的活。

五一刚过,他们就去农场连队插秧。早上四点钟,他们坐在微卡(小半截)车斗上,迎着朝霞出发,穿着大大的水鞋,戴着帽子、套袖,哈着腰,左手抓一把秧苗,右手将它们迅速分插。直到下午五点钟,他们才拖着没有感觉的双腿,扶着快要断掉的腰,顶着微微浮肿的大脑袋,有说有笑地回到家。



插秧一结束,紧接着,六月中旬他们又开始铲地锄草。正午的太阳火辣辣,都快把人烤熟了,再加上吃饭凑合,中暑昏倒也是常有的事。

到了秋天,忙完了农活,他们就去东风林场清林。为了让大树透光,第二年长得更好,要割掉杂乱的榛树枝,砍掉不成材的小树,然后摆成防火隔离带。虽然他们戴着头巾或帽子,戴着手套,可刮脸扎手的事仍时会发生。

刚下完雨或是毛毛雨天,不能打工,他们就相约,上山采木耳和蘑菇。一走进潮湿的树林,他们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运气不好,走一天也采不到小半筐。运气好的话,碰上一大片,就能采上一大袋子。要走很远才能上大路,坐上他们的“专车”小四轮,可他们宁可背着沉甸甸的尿素袋子,累得歇了再歇,也舍不得少背点儿。



寒冷的冬天,树林里的雪有几尺厚。他们趟着厚厚的积雪,迈着沉重的脚步,又在林场清林。温度低、视线差,很辛苦。午休时间,吃着热乎乎的烤馒头,开着玩笑,这是他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一年下来,虽然不知换了多少双胶鞋,不知道买了多少双手套,脸晒得黝黑,像长了一层厚厚的斑,手也变得粗糙剌人,像干枯的树皮。但他们用勤劳的汗水换来了,添置家用,供孩子上学,给孩子结婚买房……

就这样,那里的人们没有被下岗和解散击倒,反而用勤劳的大手开辟出另一条阔路。也正是黑色,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



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生活着吃苦耐劳的人儿。他们过着辛苦、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脸黑了、手黑了、衣服黑了。家,却越来越温暖了。



本栏编辑:马才锐 微信:mcr1201

投稿邮箱:m15146925852@163.com


    关注 浓情黑土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