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大姐的视频火了!网友:看完好想大哭一场...

 

一位农民大姐,彻底引爆了朋友圈!网友:这枚催泪弹威力太大......



如果说16岁的武亦姝是中国古代才女的模样,这位来自河北的40农村妇女白茹云则是坚强乐观又富有诗意的中国人最真实的写照。来自河北的农民女子白茹云以诗词为精神良药,用朴实乐观直面生活考验,这是对诗意最美的诠释!



董卿几度哽咽:称赞其“大美”

2月6日晚,央视一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白茹云作为该赛事第二季第九场第二名出场参与个人追逐。

白茹云自我介绍后,主持人董卿问她为何声音听上去有点奇怪?白茹云说,六年前,她患了淋巴癌,因需在鼻内化疗,眼耳鼻都是连通的,因此治疗结束后,她一直流泪,耳朵听不清,声带发音受损。

董卿问白茹云:“每次要花多长时间到医院?”

白茹云说:“早晨5时起床,从家倒三次车到邢台市区,再坐火车到石家庄,然后转乘公交车到医院,一共要用5小时左右。”

董卿又问:“没有直达的车吗?”

白茹云说:“村里有直达石家庄的大巴,车费是45元。而多倒几次车,一趟可以省下24元。”



董卿问:“每次是不是你一个人去医院?”

白茹云回答:“生病耗费钱财,爱人需要在家干活挣钱,我便独自到医院治病。农村人在当时能积蓄两三万元就不少了,可治病一期化疗下来家底就花完了,八期的化疗怎么办呢?一期报销的钱,加上爱人挣的钱,再借些钱去做下一期的治疗,最终把整个治疗坚持了下来。”

董卿问:“现场并没有那么冷,为何要穿羽绒服?”

白茹云回答:“保重身体最重要,我已经不在乎美丑了。能看到的美都只是暂时的或是表面的。”



“通过这番交谈,我们看到了之前看不到的美,这特别珍贵。更重要的是,她能笑着把自己的事说出来,并来到现场挑战自己,来展现自己对诗词的热爱,这,是一种大美。”在节目现场,董卿几欲哽咽,直赞白茹云“挺漂亮”。

视频

点播
诗词大会赛场上 白茹云与董卿交流




在答题比赛中,白茹云她淡定从容地答对全部选题,获得285的高分。这位从诗词中汲取力量与癌病抗争的农家女子,不仅靠专业知识,更凭其乐观坦然的心态,让众评委折服。

央视露面身着的羽绒服 其实是朋友送的

记者采访中,说起在央视上露面的身穿的羽绒服。“这也是朋友送的。”白茹云说,家中近两年几乎没什么添置,“丈夫一年到头辛苦积攒的钱,都看病买药了。

白茹云自幼聪明伶俐,初中毕业时,她本打算考县师范,可在考试前的一场大病让她与理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

她曾在小学代过两年课,在北京做过一段时间保姆。后来,她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长日久,就像土地里年复一年生生不息的作物一样,她对文字的渴望从未枯萎。
白茹云说,她从小就喜欢诗词,闲暇时背诵诗词是她的最大乐趣。她最初喜欢婉约派的李清照,当经历了生活的磨炼后,她又喜欢上了杜甫、白居易。在家中的书桌上,那本已被翻烂了的《诗词名句鉴赏辞典》,陪伴她度过了与病魔抗争的日日夜夜。
视频

点播
诗词大会赛场上 白茹云精彩表现


PS.57秒后,进入白茹云答题画面



白茹云常用诗句 笑对人生

纠结时,她用郁达夫的诗句“人到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疗伤;

迷惘时,她用白居易的诗“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纾解胸怀。

前两年,是“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现如今,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对于白茹云而言,或许她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家乡的骄傲,只是说希望自己的两个丫头平安长大成人,她自己就在诗词意趣中,安心守着家,安静地生活…

让我们为白茹云点赞!加油!

相信明天的天,一定会更蓝!

本文为杭州交通91.8综合整理

部分来源:央视一套、河北新闻网

河北卫视、观察者网等

转载需注明:

杭州交通91.8微信公众号(ID:hzfm918)


    关注 杭州交通918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