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雅轩丨【八雅人生】王镛之眼

 

书法名家王 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书法名家

王 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全国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东方艺术•书法》杂志主编。



王镛之眼
谷 泉
王镛,他是“放眼”高和“放眼”深的一位画家,我想强调的是“眼界”之“眼”。他之所以能够由知名书法家的身份,转变为成功的画家,即他在艺术选择的着眼点上有过人之处。王镛之“眼”,放在了“以书入画”上。如此选择,除去谙熟书法之道,还包括画家对画坛状况的判断。

王镛是圈子里修养比较全面的艺术家,书法、篆刻和山水皆有常人不可比拟的成就,特别前两项,十余年来尤其吸引青年学子。因为放松通透成为许多人的入门捷径,所以从学者众而成为一股风气。最近几年,王镛频频以山水画家的面目出现。他是科班出身,又有书法的根基,给观众制造了许多期待。



画家王镛显然更钟情黄宾虹的美学主张,而悄悄地放下了老师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大旗。黄宾虹现在成为时尚,也是一个知名品牌,学黄者数不胜数,但个人目的大不相同,有囫囵吞枣者,有只取一瓢者,有奋力深入者,也有浅尝辄止者,反正是五花八门,成为绘事奇观。我想王镛是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既融入时流又鹤然独立,自然会有他的充分理由。

不过要在黄宾虹身上打个滚,却是需要真刀真枪的功夫,王镛知难而上,底气大半还是自己擅长的书法。因为对笔墨点画的熟谙,画家就是以书法的身份进行创作,其中奥秘完全得力于中国“书画同源”的传统。

“书画同源”说得简单,又有几人能够参透其中机关,王镛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凭借黄宾虹绘画样式,迅速建立了彼(书)此(画)的联系。他十足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一鼓作气化书法线条为纷繁离披的山水纹理,变横、竖、撇、捺为勾、皴、点、染。他画山水的语言直白,做了一个山水画的减法。在他画中所谓山石、树木、飞瀑、流泉,只是书法线条的变体,甚至不分时间、地域、透视、色彩这些原本绘画上很在意的东西。他挪用了书法创作的方法,却不再考虑营造一个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描绘的山水境界。

王镛绘画弥漫着一股强烈的书法之气,他抛给观众感受的就是书法线条的美。画家绘画时似乎忽略了思考的时间,完全投身于笔墨点画之间的快速联系,洋洋洒洒地制造了“奋笔俄顷而成”的视觉效果,绘画的过程变成了享受由书写语言而造成的气韵流动。也正是如此,画面显得紧凑而富于运动感。王镛删繁就简,舍弃丘壑的过分堆砌,原来被它们指引的观看,都会被那些活蹦乱跳的笔触吸引,用心体会者自然会与王镛绘画时的忘我状态息息相通。

王镛知道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捷径,他抓住书写这个可以入画的本质,在洞察山水的基础上,让其余一切事物都从属于这个本质,于是“王镛山水”的独特得以彰显。而且从更深刻的角度看,王镛“以书入画”的“眼”恰恰使他避免了时弊,以至把古今之争和中西论战远远抛在画外。他的创作不仅提供了一个纯粹的山水画样式,而且显示了一种新颖的思考方式:在不回避时代风格的前提下,坦然以“书法”这种纯粹的方式来创造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画境。

凭借书法这块飞毯,王镛之“眼”已经凌空而起,再加上画家性格敦厚稳重,对待艺术执著专一,相信“王镛山水”还会有更大的创造。


    关注 八雅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