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品茗自古皆雅事

 

香、禅、茶三者结合,这“三道合一”的学问高深莫测,共同构成了高境界的生活美学。...

点击上↑↑↑ “ 天一成长 ” 蓝色字, 
关注我们
焚香,香烟袅袅,缭绕周周
泡茶,腾空的蒸汽袅袅而上
炉中升起的袅袅细香
与银壶煮茶的茶烟相结合
满堂盈溢着沉香与茶香
沁人心脾
焚香品茗,自古就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活动内容,明代万历年间的名士徐唯在《茗谭》中讲到:“焚香雅有逸韵,若无茗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是故茶香量相为用,缺一不可。”

香与茶相谐,与道同行。缥缈于庙宇神坛,悠然于书斋琴房,怡情助兴于席间,或让人在一片氤氲中独处静室,闭观默照。焚香啜茗,通过雅致之趣颐养情怀。“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香、禅、茶三者结合,这“三道合一”的学问高深莫测,共同构成了高境界的生活美学。



品香有“清甘温烈媚”五品标准,品茶有“香清甘活”四种品格。宋人所用香品更是调制的格外精心。按类型分为郁艳动人花香,风调清新果香,还有各种制香的巧妙方法:用大香梨装入沉香檀香末研碎焚烧制成“江南李主帐中香”、在榅桲果的空腔里用慢火煨透制出“笑梅香”,只听一听就惹人动心。

品香是佳事,品茶亦然。香与茶吸收日月自然精华,深得自然秉性。人之好香、好茶是天性使然。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在馨悦香气中调和心智灵性;品或淡或浓的香茗,清流从喉部顺势而下,流荡身心。嗅味比视听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香道与茶道的深度美学更是直达心窍,令人豁然开朗。



明代徐渤《茗谭》中提到:“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清福者能有几人?” 人的嗅味各有差异,对香与茶各有喜好。每一位品者也可以成为精致的创造者,独创属于自己的香茶绝配。

只要你流连于茶室,就会轻松的发现茶艺师在泡一壶茶前,常常会点起一炉沉香,茶艺师静心素手,在袅袅升起的细香中完成一整套的茶艺。沉香与悬壶高冲激起的茶烟相映成趣。一时间,茶香、沉香沁人心脾。



那么喝茶前为什么要焚香呢?这就要从“香道”与“茶道”这对孪生兄弟说起。从本质上来看,香道和茶道一样,都是一种具有文化意味的活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挂画、插花、品茗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品鉴活动。



“在中华文化中,茶道与香道文化源远流长,两者虽不统一,但密不可分,相互兼 容。“慢与静、闲与思是茶道与香道的共同点。”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茶属阴,香属阳。我们喝茶时焚香,就能起到阴阳平衡的效果,也体现出了古人讲求的中庸 之道。

品茶也好,品香也罢,都有个鼻观的过程。对香品,宋人即有“清、甘、温、烈、媚”五品之标准。品香需要对香味有一个直接的把握,能准确嗅出香的甜味、凉味、苦味、清香气味,为感知香味打好基础。而我们所熟知的茶品也一样有各种不同的香型,如花香、果香、岩韵、陈香等,品茶也有“香、清、甘、活”的标准。



当人们开始在家里点起袅袅的馨香,追求由淡淡自然的香气所散发出来宁静、安详的气氛,并引申出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与修行的追求,就已经有了一股禅意的美学。

一支香,一缕烟,既可静思,又能松弛神经。燃香、点香,往往像是一幅画,更是一种美态。
-END-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CONTACT US 
微信公众号 | tycz2016
微信号 | finnnye


    关注 天一成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