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60年,我的铁炉坡(21)

 

铁炉坡节奏啊铁炉坡节奏,你是时代的节奏!...

铁炉坡的节奏
走进铁炉坡,铁炉坡那咚咚的节奏声随风而至,我们不禁感到节奏中夹杂着那浸入心脾的泥土香,我们的心也无不为铁炉坡的节奏而呼应。



站在铁炉坡早晨的门坎,被红豆林花絮簇抱着的节奏,被深基湾训练过的节奏,被三块田稻谷合成的节奏淌过小溪,翻过竹林,随着晨曦进入铁炉坡人血脉里:被称为“铁人”的炳山二伯幺起了盘卧在堂屋还在酣睡的耕牛,肩扛锄头,合着节奏出了门;光二爷担着粪桶,在茅厕装上肥料,一拐一拐地踩着节奏穿过了苞谷林;还有看水员三毛三叔打着哈欠,踏着节奏涌出的露水,行走在田坎……从牛绳上、锄头上、粪桶上、田坎上,我们领悟到了铁炉坡节奏的节拍,我们感应到了铁炉坡节奏的脚步。

出工声敲响,铁炉坡节奏飞扬的尘土,一粒粒落在草帽上,随后,在微风促使下,弹跳在铁炉坡人的发际:大婶牙齿紧咬,重重的锄头一次次落在土上;二婶汗水顺着草帽绳从下巴滴下,被铲的杂草一顺顺地躺在脚下;三婶瞪大双眼,像扭秧歌般在土中播撒麦粒种子……铁炉坡人在汗水中,在种植中奏响了节奏的音符。



在春来霪雨时节,铁炉坡的节奏在雨中延伸着,在水田里呼叫着。戴着斗笠、身披蓑衣的海河哥扛着犁头,跟着东张西望的耕牛,踏着晨雾向河坎边的水田走去;相成三哥卷着裤腿在田里踱着四方步,端着箩篼在稻田里一把一把地撒着草木灰;培全二哥用耙树搭着田坎,把搭上的泥梳理得像女人头发那般整齐有序……这一幕幕的节奏,弹起了春的曲调,这流畅的节奏也留在了田间地角。

为了奏响铁炉坡节奏的强音,铁炉坡人总是在节奏中奔波。汉清大叔将卖米的钱在葛兰场换成一个小猪仔,在屋子里腾出一角,给猪仔铺上安乐窝;炳元二叔用充满希望的双手将小鸭娃从街上抱回,放养在屋当门的田角;树林伯伯在南家庙将一条小狗捡回家,在家门口放上一个石头钻的碗,精心养起来……这些动物在白天,在夜里发出汪汪汪、咯咯咯、唔唔唔的声音,给铁炉坡节奏增添了新的生气。



铁炉坡节奏在铁炉坡人梦中找到了旋律:臻书嫂子在梦中,看到了丰收的喜悦让铁炉坡人挑了几十挑稻谷各自往家里搬,装得所有坛子、罐子、扁桶都笑盈盈的,满屋都飘逸稻谷香;淑芳嫂子在梦中看到铁炉坡的玉米棒子摆满了铁炉坡的湾湾户户,房前房后屋檐吊起了一串串几尺长的黄橙橙玉米,压得杉树竿都弯弯的;志华嫂子梦中看到了从和尚坡,从后背坡庄稼中生成了一叠叠票子,铁炉坡人拿着票子在葛兰场疯狂地购下了一件件新的灯草绒、的确良衣服,把那些补丁重补丁的衣服全部换下,铁炉坡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成了葛兰场时髦的人……铁炉坡人在梦想中追求节奏的升华,追求节奏所带来的甜甜滋味。



铁炉坡的祖祖辈辈就是铁炉坡节奏的吹奏者,他们总是抢先季节一步,用双手在田里,在地里给季节铺上一张张温床,使季节在快速的节奏中运行,使季节一出场就被铁炉坡人紧紧抓住,使季节随着铁炉坡强有力的节奏跳跃和无缝的连接更替。铁炉坡人是铁炉坡季节的知心爱人,更是铁炉坡节奏的鼓吹者、鼓动者、操纵者。



多年来,铁炉坡节奏如同舞动的绳,铁炉坡人总要在里面跳上无数个回合,都要拉长脖子和弦舞动节奏。节奏,铁炉坡人一生下来就与之共舞,一懂事,就编织着节奏的梦境,能自食其力,就把铁炉坡节奏推向了至善至美。

如今,铁炉坡岁月桑田,那快速的、有力的、朴素的节奏已如化石,深深地固化在了铁炉坡和铁炉坡人心坎。

点评摘抄——————



《从到川剧院想到的》点评

@龙门村夫:重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这方面,政府的责任很大,也很重。但是,这光是政府的事儿吗?肯定不是。建议作者写成一份专题调查报告,送有关部门或者媒体。

@远山: 在这浮躁的世界里,文化需要静养厚积,需要有奉献的人,才能更好地传承。而这样的人太少。

@湘乡:严肃的思考,严谨求实的分析又契合作者的身份,这样的鼓与呼够份量!讲述文化,文字也文雅了许多,真心喜欢!请继续!

@渝公Y: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许昌:  这个问题深入到了我市民间文化传承保护的骨髓,确实值得有关部门思考解决。

@教书匠:中华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精神家园。传承中华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保护好、建设好非物质文化遣产是民族风格的展示,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政府要凝聚共识,加大投入,使中华文化不断攀升,跃入世界文化强国。文章有卓见,是一篇好文章。

@春华秋实:此文很好,说到点子上!政府还需作为,目光长远,不然愧对中华民族先人后辈!

@赵德明:的确这些年看眼前利益的人太多了,做急功近利的事大有人在,而对于提升一个地方人文水准的事做的人太少了。

@廖笃惠:可惜了。

@求实:川剧,我读小学时在家乡看过,进入初中到高中、入伍当兵、直到转业,近四十年没系统地看完一部,现在的人多数认知很少,冷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喜好的个人因素,有政府重视不够宣传普及不力,还有川刷本身的原因等。

@玫瑰: 看了这篇文章我有同感,我对川剧也不了解,所以无从喜爱,作者对川剧传承的呼吁是正确的,这种事政府要


    关注 铁炉坡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