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句法知识

 

诗歌按其语法单位划分,有不同的语义节奏。这些语义节奏,就构成了诗歌的各类句式。诗句的语义节奏,与正确理解诗句有着密切的关系。语义节奏判断正确,诗句理解基本上就不会发生错误。如果语义节奏点读错,很可能就会造成对诗意的误解。...



 格律诗的句法知识  
从语意节奏说起




诗歌都是由字组词,由词组句,由句而成篇的,句子是建造格律诗的基本架构材料。如果材料组织不好,要架构出一首好的绝律诗,是不可想象的。就如同盖房子一样,选不出上好的材料,那房子的质量当然要大打折扣了啰。因此,我们必须熟悉其相关句法方面的基础知识。

诗歌按其语法单位划分,有不同的语意节奏。这些语意节奏,就构成了诗歌的各类句式。诗句的语意节奏,与正确理解诗句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意节奏判断正确,诗句理解基本上就不会发生错误。如果语意节奏点读错,很可能就会造成对诗意的误解。

五言诗的语意节奏

大致有九种情况:

1、二三格。如:

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

——杜甫《忆幼子》

2、三二格。如:

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

——储光羲《秦中送人》

3、一四格。如: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杜甫《晴》

4、四一格。如:

雀啄北窗/晚,僧开西阁/寒。

——喻乌程《龙翔寺见喜》

5、二一二格。如: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白居易《宴散》

6、二二一格。如: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

——司空曙《同姜浚题》

7、一二二格。如:

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

——李颀qí《篱笋》

8、一一三格。如:

壮/惜/身名晚,衰/渐/应接多。

——杜甫《将晓》

9、一三一格。如: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

——王维《送严秀才》

(二)七言诗的语意节奏

大致有十种情况:

1、四三格。如: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2、三四格。如:

谋生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lǚ虎须。

——韩偓wò《安贫》

3、二五格。如: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五二格。如: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杜甫《宿府》

5、一六格。如: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pí筒不用沽。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

6、二二三格。如: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

7、一三三格。如: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韦应物《寄李儋dān元锡》

8、四一二格。如: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王昌龄《万岁楼》

9、四二一格。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0、三一三格。如: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当然,语意节奏的这些个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情况下,既可以这样读,也可以那样读,只要不影响诗句的理解就行了。比如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我看,既可按上面所说“一三三格”读,也可按“四一二格”,读成“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样也不影响对诗句的理解。

其实,五言和七言也可以只划分为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即把三字尾看作一个整体,三字尾前面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五言句的基本节奏就是“二三”句式,七言句的基本节奏就是“四三”句式。这样分析比较切合语言实际,也更具概括性。这是因为绝律诗中的三字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无论句式如何分合,句尾三字脚一定会自成一体。凡是诗句的语法单位,一般都不会跨越三字脚之外与上一节奏单位发生关系。所以,在五言诗句中,最常用的格式是“二三格”“二一二格”“二二一格”;在七言诗句中,最常用的格式是“四三格”“四二一格”“二二三格”。除此以外,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句格,一般用得较少。

语意节奏的划分,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有很大的用处。大家知道,歌律诗句子整齐,各句字数相等,如果不注意语意节奏的变化,不把各种不同句格的句式交错运用,就会造成全诗在句法结构上的雷同,使作品显得单调刻板,缺乏生气。

好的格律诗,一般都会在句与句之间、或联与联之间将不同句格的句式交错使用,以形成作品内在形式上的千变万化。比如:

春宫怨

【唐】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我们从例诗中可以看出,在整齐一律的诗行中,配以参差不齐的句式,是格律诗求变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

除了整体形式上的变化以外,格律诗还进一步讲求联与联之间的前半句或后半句句法结构上的变化,以避句法上的平头和上尾之病。

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北周王褒诗‘高箱照云母,壮马饰当颅。单衣火浣衣,利剑水精珠。’四句叠用四物,而每物各一虚、一实字面,亦平头也。又如杜挚诗‘伊挚为媵yìng臣,吕望身操竿。夷吾困商贩,宁戚对牛叹。食其处监门,淮阴饥不餐。’叠引古人,皆在句首,是亦平头也。”

仇氏所举两例,句子开头二字都是名词。由此可知,句法上的平头,是指联与联之间各句开头句法结构和词法结构上的雷同。这在七言中指的是前四字,五言中指的是前二字。

但平头之病,并不只限于名词,各句开头所用虚字相同,也犯平头病。古人所说之“虚字”,范围很广,凡不属于现代名词的词语,统统称为“虚字”。不过,古人认为虚字当中有“活虚字”与“死虚字”之分,动词、形容词是“活虚字”,副词、连词、介词等是“死虚字”。

例如【唐】项斯《送宫人入道》中的颈联和颔联:

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

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

诗中“初戴玉冠”、“ 欲辞金殿”、“ 将敲碧落”、“却进昭阳”,这四句的首四字,句法结构(动宾)完全相同,这就犯了句法上的平头病。

句法中的上尾病,是指在句与句之间、或联与联之间各句末三字的句法结构完全相同。比如:

秋兴八首(其五)

【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此诗:“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于句尾,如‘降王母’‘满函关’‘ 开宫扇’‘ 识圣颜’‘ 惊岁晚’‘ 点朝班’,句法类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也。”按现代汉语语法的理论,这六个词组,都是动宾结构的词组,组词结构完全相同。

上尾之病,从某种程度上讲,比起平头之病更为严重。因为三字尾是绝律诗中拖腔长吟的部分,如果句法结构相同,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平平无奇,就不免给人以雷同、枯燥的感觉。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图文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欢迎关注合作平台《天下文学》  


【诗画天地】
投稿信箱:1978227900@qq.com。要求原创、公众号全篇首发。现代诗歌3-5首;古韵8-10首;书画摄影10-15幅并附有300字以上的说明、评论等内容。投稿主题:诗画天地投稿+姓名+微信昵称+微信号,文字作品及作者简介用W0RD文档,挂附件形式发送。照片挂附件形式发送。
↓↓↓点击原文,阅读《格律诗的章法结构


    关注 诗画天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