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想了解我,却想指教我

 

要说点工作的术语,别人方说不懂,不乱指教;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更复杂,人却觉得有权利和能力指手画脚,荒谬极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月30日,大年初三。大年初二的时候刚刚从七大姑八大姨九大哥十大姐身边走了一遭。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1月31日,大年初四了。

说真的,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在锻炼心智方面。随着慢慢长大,我知道每个人有自己的经历,不同人的经历让他们的思考方式不同。我更知道上一辈人往往有他们“历史的局限性”,而未来的我们也会一样。所以一直以来,我觉得过年七大姑八大姨盘问也没有什么,这也许是他们关心我们的唯一方式了。可是昨天聚会回来,我心里真是不太好受,于是在微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昨天聚会略不开心。七大姑八大姨询来问去已不介意,但前两年被逼婚逼生的哥哥姐姐如今为了躲避被教育反倒合起来伙教育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苦呢?要说点工作的术语,别人方说不懂,不乱指教;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更复杂,人却觉得有权利和能力指手画脚,荒谬极了。

其实这段话说了两个点。一个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点是:关心也不该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我先从第二点说起。

别人劝我,或者我劝别人,常常会说:“TA虽然不懂你,可TA的心是好的。”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以为,只要有爱你的初衷,那个人就是爱你的,方式方法没那么重要,懂不懂你没那么重要。直到后来在朋友身上看到这种爱的模式对人造成的伤害有多大,我才知道,这样想是有问题的。

有一次看到《爱情保卫战》,涂磊说:“婚姻里,女人在40岁之前可能觉得一个男人懂你比爱你重要;40岁之后会发觉爱你的忠诚最重要。”当然,我还没活到40岁,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会怎么想。不过看这句话,只从逻辑上,我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觉得有点道理,后来又觉得这句话其实还是在说“懂”比“爱”重要:你想想,如果你可以跟一个人从20多岁生活到40多岁,那么多半,已经是你还没说上半句,他就已经知道下半句了吧,是因为先懂了,后面要看的才是忠诚。

可是你可能会说:懂好难呀!可是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却因为难而不愿意去懂,是不是也有点说不过去?而且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只需要一点:你对别人的生活真正的关心和好奇。什么叫真正的关心和好奇?不是八卦,而是你真的关心这个人过得好不好。

我一直觉得我爸是我的榜样。一件小事。今天早上他要跟大伯回老家,大伯开车过来找他,但事先没有确认时间。原因是,大伯平时开出租,希望拉够一定量的活儿保证工作不受影响,而拉活这件事,大伯也决定不了;如果很早就有好生意,来的就早;如果很久都没有,就晚一些来。

要串门就要准备很多礼品,我爸一个人去,我跟我妈都担心那么多东西从楼上拿下去不方便,就说让爸爸早上叫我们。他却想办法让自己能一个人拿下去,而尽量不打扰我们。我们都说,一家人还这样。爸爸说,想让你们多睡会儿。

哎呀,写到这里简直眼眶都湿润了呢。爸比就是这样一个事事处处都在为别人着想的人:不因为你跟他关系没有那么近而忽略你;也不因为你是他的亲人就懈怠了那份体谅。常常对比父亲,我觉得自己简直还有太多要修炼。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长辈的逼嫁催婚为什么让人讨厌?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关系你过得好不好、幸不幸福,而是套上一种生活模式去八卦你,这不是真的关心和爱。

因为下半年就要去WHV了,我也就在这次聚会里跟大家说了。有意思的是,没有人问我,要申请WHV需要什么手续,要做什么努力;现在会不会为英语担心,生活上准备得怎么样了。听到的是以下几个反应:

-要自己花钱去,还要辞职,我实在理解不了!

-去那里有没有人接待你呀?自己一个人怎么行?

-对了,那边有什么东西国内没有的记得带回来点。

唯一我表哥说到安全问题,就是想象力略丰富,想了好多方法,比如到一个地方就PO图在社交网络上,还有很多辣椒水之类的小工具推荐。

接着就是问我正月十五有没有空聚会。因为往年都没有聚会,而我通常提前一个月就把下个月的时间都安排出去了(以致现在某个关系很好的师妹已经说了一个多月还没跟我聚上,深表歉意,诚意鞠躬)。正月十五我已经定了去尤伦斯看戏剧电影,票都已经买好了,其他时间又有很多工作,便推说不去。这个时候,比我大5岁的姐姐便说,你看你都要出去了,还不借机多聚聚。

然而姐姐现在工作很忙,其实真正比较少参加家庭聚会的是她,基本只有春节能见。小时候我们是玩得最好的,可长大以后我知道她很忙,我每次过来也就安静坐着,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陪大人聊聊天。我说:“你看你想想自己5年前,现在事业起步期,只能往里砸时间。”姐姐说:“我5年前也没这样啊。”我心里有些凉。

这就是我接下来想说的:很多时候我们抱怨上一辈人不理解我们,不懂我们,而我们也逐渐变成了不真的关心别人懂别人的人。

上中学的时候,在语文课外读物上读过一篇文章叫《幸子的不幸》,讲的是一个被妈妈惩罚关进衣橱的小女孩幸子看到另一个小女孩的日记,写着自己被关在衣橱里的悲伤经历,她觉得自己和那个女孩好像。结尾,妈妈打开衣橱看到幸子在看那个本子说,妈妈小时候的算数本有什么好看的。

那个时候我很小,被这篇文章循环宿命般的悲剧意味深深震撼。然而那个时候,我以为这只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却不想,这也发生在我们身上。(在网上找到一篇博客,有这篇文章和解析,感兴趣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两三年前,表哥被各种催婚,现在不但结婚了还马上就要有宝宝了。现在只剩我没有结婚,然而这次竟然是姐姐姐夫先问我感情的进展。姐姐以过来人的身份说,要是有中意的不用过很久再结婚,再怎么考验,结了婚还是一个样。以后还要生孩子。说真的,小时候情谊最深厚的姐姐,她说话我没办法反驳;可我的真实想法是:好的感情未必一定用婚姻维系,至于要不要孩子,我也希望在自己都想清楚的时候决定,而这些,因为担心她们的不理解,我又不敢说,只静静听着。越是静静听着,大家说得越多。

前段时间转发了我高中同学的微博(她现在在香港读博,老爸是圈内著名学者):

越发受不了一些学术工作者高高在上的姿态,沉浸在精英话语里自说自话,全然放弃理解另一些文化资本相对匮乏的人群的发声,武断地认为双方之间产生的短暂对话缺乏某种公理似的基础前提,从而自上而下地割裂一切交流的可能。但是简单地回以“你不懂但是我懂”能解决什么呢?Knowledge gap越大,越是应该追求有效沟通的话语啊。否则一切沦为自娱自乐,也不过是傲慢的自我感动罢了,何谈“改变世界”。我可能比较经验主义,认为共识总是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任何一种不证自明的公理。

说白了就是感觉到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和论战里有太多割裂的、孤立的以及被傲慢定性的“对话”了,这些都让我越发感到“讲道理,说人话”的重要性……

刚读这段话的时候觉得很对,作为一个还有一点点学术理想,以后搞不好还想读个博的人来说,我对自己说,要警惕傲慢,警惕对他人在智慧上的不尊重。转发以后非常有意思,带来了将近20次转发。有人说我这个朋友本身就是一种精英话语,过后她自己也有在跟别人的评论里反思;也有人说,那么如果是资本匮乏的那部分人就希望存在这种Knowledge gap,他们拒绝听懂呢?

后面这种想法一下点醒了我:我们尴尬的点在于,有些时候我们不是不希望和长辈、和哥哥姐姐沟通,但如果我们想要沟通,他们只想自说自话,看似在关心我们,而实际上在拒绝沟通,那么这个gap就无法弥合。而我们的努力才真是成了一厢情愿。

所以上面朋友的那段话,该反思的当然不仅仅是精英话语。沟通的不畅,并不会因单方的改变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变化。

最后,很想说说爱。

爱是一种流动的关系:我们可以以前很好,但后来没那么好了,所以我也接受目前和姐姐的交流状态。

爱是真正对对方的关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在这件事情上,我还需要努力像老爸学习。

爱注重的不是见面的次数多少,时间长短,而是爱的质量:只要心里想着对方,很多时候就已足够。

哈哈为什么最后又活生生把一次吐槽贴变成一大碗鸡汤?


    关注 一周一本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