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 我思我在】主题确定的背后是老师读书的厚度

 





周丽蓉名师工作室学员。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00年至今,先后在...

 申  容  


周丽蓉名师工作室学员。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00年至今,先后在广东、成都、四川宜宾、昆明执教,教过初中、小学、高中语文,中途攻读云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昆明市经开区一中,为经开区学科带头人,想扎扎实实地做一点学问,练一点本领,想用语言文字浸润学生的心灵。

10月19日,在云南民族大学附中,和志茹老师和来自昆三中的罗婕老师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小说群文阅读的课堂,再次让我感受到了两位师妹扎实的功底、读书的厚度,也更深切感受到群文阅读中主题确定是多么不易。

志茹的课堂上,把主要精力花在对《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太太和《故乡》中杨二嫂形象的分析上,并以此总结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背景,强调社会环境是人物思想的根源。用总结的方法,老师让学生谈对《项链》中玛蒂尔德的看法,并和学生一起总结三个人物的共性,用本课所讲的知识提醒学生对小市民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

罗婕老师的课堂一开始,老师和同学进行轻松的问话,问学生是否喜欢读小说及其原因,自然就引到了故事情节上。接下来,老师让大家讲故事,并比较和莫泊桑讲述的效果。其中一个学生认为是叙述者换了,老师让他以约瑟夫的视角讲述,花了几分钟时间。然后提示学生讲故事的起点,学生悟出莫泊桑的讲述不是时间顺序。老师提示大家“于勒的来信”一节,大家发现情节间有因果联系,老师顺势让学生找《父母的心》一文中各情节的因果联系,再让大家用因果联系的方法概括《安恩和奶牛》的故事。课堂即将结束时,和大家一起总结本课学到的读小说的方法。

两节课在群文阅读的角度上,给我们很多思考。

一、议题根据学情确定。两节课中,老师的议题都是根据学情而定的,面对初三的学生,和老师定出了与中考挂钩的“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议题。而罗婕老师在课堂上在同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但他们自己讲不好,因而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笔下情节的因果联系比时间顺序更重要,以此开启学生对“会讲故事”这一能力的关注,着眼于未来。两位老师确定主题,或根据平时的教学情况,或调查了解真正的学情,但都是在学生不懂之处着力,在学生最想学习之处着力。

二、老师读书的厚度是群文主题的高度。无论是“小市民之伤”,还是“读懂情节的因果联系,会讲故事”,这些主题看似简单,但老师在备课之初却要花大量的时间阅读、甄别、筛选。面对一组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或整本书,教师更容易雾里看花,或顾此失彼或茫然无措。这些主题的确定,更离不开老师平时的阅读、思考的积累。

三、应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师生交流分享,在合作分享中实现集体的建构”。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无法看到老师对学生自主阅读的充分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角度,因而使群文阅读本身带来的开阔视野变得逼仄。如何既有老师的引导,体现重点,又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空间?这是我们面对群文阅读应思考的方向。


    关注 香远益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