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 我思我在】促我成长 — —《师说》同课异构之思

 

两节《师说》同课异构,教学目标都指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从“说”导入,都关注了文章的文脉。...





罗  婕 

周丽蓉名师工作室成员,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教育硕士,语文高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4年。教学有激情、有能力,新课改及教学科研意识强,已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曾获市级优秀党员、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曾荣获全国中语会“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昆明市高三复习课课赛一等奖、三次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获一、二等奖及优秀奖。多次被市教科院和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聘为主讲教师及讲课专家,承担教师培训工作;多篇论文分获省级、校级二、三等奖,并在国家级、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参与过两个市级课题研究。

两节《师说》同课异构,教学目标都指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从“说”导入,都关注了文章的文脉。关注点相同,但个人的解读角度、教法不同,这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的实质精神。《应慈军:“同课异构”的几个问题》就指出,那种无共同教学目标,无统一教学内容,最终无基本共识的三无型“同课异构”,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同课的“课”应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它们一致,至少大致趋同的情况下来“异构”,“异构”的当是“怎么教”,即根据“学情”来结构课堂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那天评课,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谈了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处理方式的质疑,甚少谈及具体的教学步骤,原因何在?我想这与有效同课异构带来的必然反应有关。《应慈军:“同课异构”的几个问题》一文就写到做到真正的同课异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会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在互相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寻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学能力暂时稍弱的教师将会在专业发展方面获得提升”。那天的评课,我们实实在在的尝到了这一滋味。这与师傅的有效组织密不可分。

因此这两节同课异构是有效的同课异构。这也就是我说有意思的第一层含义。

那天之所以对教学本身谈得很少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不够,自然提不出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几天要写听课作业,我的做法与往常不同。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花了一个早上的时间查阅了有关古代议论文的论文资料,又读了5遍《师说》。一次听课,促使我主动学习,是很有意思的地方,这也是我说有意思的第二层含义。

我对古代议论文的认识进了一步。了解了其三个特点:1、其针对性极强,是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进行的写作。我们在《师说》一文能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2、讲求章法和布局,让气韵贯彻文章始末,从而收到文脉畅通,流利顺达的效果。3、严密的说理过程中展现出动人的文学色彩,逻辑思维中蕴含形象思维。这也使得文章不仅以理服人,也以情动人。

我也对“起承转合”结构的源流有了了解。起承转合的议论结构是以唐人试律、律赋发端的,在宋代时文大小两个结构中才形成的。这一结构构各部分名称有过不确定的阶段,起可以说破;承可以说接、应;转可以说斡、开;合可以说缴、结、总、归、足、收、包、锁、关等;经过有意或无意的筛选,最后得以定名为起承转合。这样一来,王文辉老师那天讲“起承转合”的议论结构的意识是很好的,只是不适用于《师说》这篇唐文,如果放在《六国论》来讲,应该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我对《师说》,有了新的一些理解和质疑。

文章每一段都与“古”有关。“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圣人”“圣人无常师”“行古道”,这也就是韩愈的气韵所在。他要表达的观点是今人要从古人的从师之道。那古人的从师之道是什么呢?就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文章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开始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结束,其实都在谈“从师,无贵无贱”,因此“圣人无常师”。这样一梳理文脉清晰了不少。确实课文的分段在一定程度上是打断了文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陷入第三段到底和前文有什么关系的纠结中。我是以现代文的分段意识在思考,一时忘了古文是不分段的,这要感谢陈帅的提醒。现在突破了段的局限,我似乎明白了“圣人无常师”是针对君子不齿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提出的。

虽然文脉是清楚的,但我觉得文章的逻辑是不严密的。“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提出前的两句话只在说长少问题,没有提及贵贱,那“无贵无贱”是怎么提出的?还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后说“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是什么意思?之间什么关系?

以上是我目前的思考。通过这一思考,我似乎明白了弄清“是什么”的重要性。以前思考问题觉得是什么很简单,无需想太多。现在才发现弄清是什么是思考的基础,也是找到解决办法的途径。是什么与怎么做的桥梁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学设计恰恰是怎么做,而怎么做之前是需要明白做什么的,即文本的特点和学情,两者间架构在一起就是我为何这么设计的依据。明晰了这些关系,我相信对我以后的教学设计是有帮助的。

再者我们在对文本定位时一要明晰这一文体的总特征,还要分析这一文本的独特性,这样对文本的解读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才大有裨益。

很感谢这两堂课。因为它们是促我成长的课。


    关注 香远益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