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正所谓“早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


“就当我是那云朵,请别送我
      云一朵 云两朵,云三朵,云四朵。”


因为之前在广州生活过,所以对广东的“靓汤”了解一些。

广东人喜欢把滋补的,祛火的,清爽的东西放在一起针对不同的症状在一起煲,煲个大几个小时,出汤。

而我洛阳的汤比起来可能要很多,没什么料,就肉,葱花,香菜,没别的。

但是这个肉就厉害了,牛肉,羊肉,驴肉最为出名。



洛阳路边店纷杂,数汤馆最多。

什么白果啊,马杰山啊,铁谢啊诸如此类的,每家汤馆都有自己的历史,但是好喝的汤馆不一样,以清晨5点为第一勺汤直到中午,汤客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地点去自己爱的汤馆端上一碗肥美的汤。

我爸就是一个典型的老洛阳人,每个星期汤不喝不过瘾,烩面不吃不开心。

大多数汤馆都不干净,感觉我们洛阳人挺不讲究的哈哈。

我们爱说歪好歪好,爱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大多数汤馆看起来都黑黢黢的,店门口一般摆个摊儿,放着烧饼饼丝儿锅盔,我们土一点的市民爱吃锅盔,厚实焦脆,一牙儿三角形。讲究一点的吃饼丝儿,切好的一小碟儿。店里面的角落里扎张桌子,老板娘就坐那儿买票收钱,五块十块十五块,普通精制不同价位。一条深不见头的队伍就是窗口了,窗口连着后厨,师傅们在里面颠大勺,具体干嘛我真不知道,在我有记忆的喝汤史里基本上跟爸妈去喝汤,我就是负责占座儿的那个。说到占座儿,那真的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店里面,档门口都是高低不同的桌子,罗列着各种椅子,我想我们那时候就是最早的拼桌吧,有位置就坐过去,没凳子就站着,再惨点儿,和伙计们拼个凳子当桌子,蹲着喝。一手捏筷子,一手拿烧饼。完全自助式服务,对,服务员也不理你,硕大的汤馆就一两个服务员收收碗筷而已。



据说,每天煮好汤的第一勺是下一天的汤引子,味道如此而传承。

汤客们找个合适自己的姿势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再撒上一些盐,就开始奋力撕饼,泡进香气扑鼻的汤里,我们再重口味一些的还爱用大量的辣椒提味儿。其实汤是不要钱的,汤可以无限喝下去,所以小时候跟爸妈喝汤,我们就是爹妈回的那碗清汤,小时候馋,还要再加一些肉。回民和汉民对喝汤的追求最大的区别是回民的汤里不放血块,汉民却爱这一口。毕竟毒素都集中在血液里。想想我们汉族依旧作为第一大族而昌盛,真是欣慰。

喝完汤出来擦擦油腻的嘴,呼一口咸香的空气,阿,夫复何求啊!

要是你来洛阳找我,我说要带你去喝汤的话,说实在的,老铁,我可对你真不赖!



洛阳的春天来得快而迅猛,牡丹桥上开满了一整条道的迎春花。

就连吹进脖子的春风都让敏感的肌肤感受到了围巾一般的涌抱。

我要走了,因我妈的要求把家里她觉得我爱吃的都塞进胃里,富足的睡去。

请别送我。







(对,直到最后,约了五年的汤,我们还是没去喝,汪汪汪!)
"迎春花都开了,你的春天真的不远了。”


    关注 徐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