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思想跃迁之年

 

2016:思想跃迁之年...



2016:思想跃迁之年

今天是2016年12月31日,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记得在去年这一天的时候,我对2015年的结语为“思想输出&输入之年”,因为15年出版和发行了一本自认为属于自己思想的书——《平台教育理念之初探》。本打算在16年继续努力完成“平台教育”系列的第二本书,结果随着思考的深入,才发现自我的稚嫩与无知,因此在2016年我将自己“蛰伏”了起来,潜心思考着自我,努力探索着世界,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蛰伏”,让自己变得再强大一些,变得有资格完成“平台教育”的第二本书。

一年的思考与探索,才有了今天“碎碎念”的题目——思想跃迁。这一年的思想经历了两次跃迁过程,我把它们分别称为“格物致知”和“致理习事”。

在1月到7月的阅读、行走、思考和探索中,我完成了本年度的第一次思想跃迁,最终找到了自我“笃信”的“整体论信仰”(详见“读王觉仁的“王阳明心学”(体会自我悟道)

”和“总结自我的读书经历[论人类“整体论”(信仰)的建立过程]”两篇文章)。这次跃迁让我的心变得稳定下来,让我拥有了可以持续给予自己动力的内在力量。这次跃迁过程让我对“格物致知”的含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是因为这种认识,我把本次思想跃迁称为“格物致知”,并且在下半年认认真真地格起物来。

“格物致知”的过程从7月开始,一直持续的12月底,这个过程中,我努力把“眼高手低”的自我从天空中拉下来,我开始努力地“认真”做事,用自己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去做每一件事情,用自己从未感受过的认真态度去体会每一样事物——认真读书、认真思考、认真工作、认真为人……(虽然很多时候,自己所感受到的认真可能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这样的“认真”在12月份带给了我又一次的思想跃迁,这次跃迁将我从“笃信”的状态推进到了“笃行”的实践,我认识到,思想上的笃信虽然能够为自己带来不惑的力量,但在“活着”的过程中,笃信基础上的“笃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个感觉也许就是阳明先生悟道的“知行合一”吧。因此,我把这次跃迁称为“致理习事”。

继续认真地致理,继续努力地习事,就是对2017年自己的希冀。

最后用附录的形式整理一下这一年来的行走、阅读与思考:

一、2016年的行走

1.2016年1月至2月,云南(昆明—大理—腾冲—瑞丽),感受滇缅公路,忆腾冲之围。

2. 2016年5月,黑龙江鹤岗

3.2016年7月至8月,冰岛—挪威—瑞典—丹麦,体验冰与火的奇妙。

4.2016年8月,济南—泰山,雨中登泰山。

5.2016年10月,绍兴,游水乡,访故居,拜祭阳明先生。

6.2016年12月,浙江台州

二、2016年的阅读

2016年1月:

  1. 冯品兰《法兰西史》
  2. 余家菊《英国史》
  3. 查尔斯.金《黑海史》
  4. 彭树智、黄杨文《中东国家通史:阿富汗卷》
  5. 埃尔顿.丹尼尔《伊朗史》
  6. 王铁铮、林松业《中东国家通史:沙特阿拉伯卷》
  7. 斯图亚特.麦金泰尔《澳大利亚史》
2016年2月:

  1. 培根《培根说》
  2.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说》
  3. 张景中《数学与哲学》
2016年3月:

  1. 罗伯特.博斯维尔《加拿大史》
  2. 马克思《资本论》
2016年4月:

  1. 唐纳德.B.弗里曼《太平洋史》
  2. 肯尼斯.麦克弗森《印度洋史》
  3. 保罗.布特尔《大西洋史》
  4. 安博远《低地国家史》
2016年5月:

  1. 荣格《荣格说》
  2. 尼采《尼采说》
  3. 叔本华《叔本华说》
  4. 张景中《从根号2谈起》
  5. 罗素《罗素说》
2016年6月:

  1. 洛克《洛克说》
  2. 康德《康德说》
  3. 阿德勒《阿德勒说》
  4. 马斯洛《马斯洛说完美人格》
2016年7月:

  1.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2. 王觉仁《王阳明心学》
  3. 罗敷《这么慢,那么美》
  4. 迈克尔.布斯《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2016年8月:

  1.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2016年9月:

  1. 蒋勋《蒋勋解读达芬奇之美》
  2. 蒋勋《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3. 蒋勋《蒋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2016年10月:

  1. 张景中《数学讲座专辑》全8册
2016年11、12月:

  1. 袁腾飞《这个历史挺靠谱》全3册
  2. 袁腾飞《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全3册
  3. 赫尔曼.沃克《战争风云》全2册
  4. 赫尔曼.沃克《战争与回忆》全2册
  5. 曹天元(Capo)《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6.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三、2016年的思考

除了以上书目的读后感,还写了不少“论说”、“时评”、“纪录”、“感受”的文章,希望这样的写作变为常态,希望以后的写作不单单只考虑自己的抒发,也要顾及别人的阅读。


    关注 超哥教育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