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hne,学在澳洲(八)—找房记(上)

 

在国外找房,这些词你能分清楚吗?House,apartment,flat,studio,unit,bungalow,villa,condo,看完这篇文章,包你全能弄懂!...



到任何一个国家留学都离不开吃、住、行,而如何能吃得好、住得舒服、行得方便,同时又经济实惠,即性价比高,则更是留学生们所一直追求的最理想状态。

一座城市也好,一个国家也罢,生活在其中的人,似乎都墨守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定或潜规则,比如,我们若看到一则房屋出租广告上写"插间、独卫、西厢、560、压一付三",怀着固有常识和对地域文化的了解,这个像暗语一样的租房广告,自然会心领神会为"和别人拼租的单间,有独立卫生间,房子是厢房,面朝西,月租560元,压一个月的租金作订金,每次交三个月租金。"可是,对一个外来者而言,这段话就像天书一样,非得找个"翻译"不可。另外,一些没有写在广告上的规则,出租双方,也多是心知肚明的,比如租房期间不能破坏房间格局等等。



西方国家也是一样,不但要了解各种房型的区别,找房前还要知道那些缩写所代表的含义。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十六年前在墨尔本的各种找房奇遇记。虽然时间久远,社会不断进步,很多规则已不再试用,但很多大原则,还是不变的。

在启程飞往澳洲前,我就已在网上联系到一家墨尔本的Real Estate(房地产中介公司),考虑到自己当时的口语还有待提高、并且也想多了解澳洲本土文化,首选了homestay(寄宿家庭,美国叫host family)。几番邮件往来联系后,中介公司真的按照我的要求找到了一个95%符合我要求的寄宿家庭(现如今,澳洲中国留学生很多,尤其是悉尼,寄宿家庭就没这么好找了)。

落地后,从机场打车到寄宿家庭,一切还都是很满意的,只是每周200澳币的费用,对于2001年时留学的我,还是很高的。因此,,每天都盘算着找房子,尽快搬到一个便宜的地方住。走在街上,常看到有的人家窗户上贴着B&B,很是纳闷。回家一查,是Bed and Breakfast(床和早餐)的意思,也就是说是提供给backpacker(背包客)的短期住宿和早餐。

有时,在街区里走,也会看到写有To Let字样的大牌子立在某座房子前。那时,就很纳闷,let不是“让”的意思吗?为什么要放在房子前?后来,回家查了字典才知道let做动词有“出租”的意思,也就是整幢房子要出租。

后来,开始决定找房子了,买来Classified(分类广告),在出租房栏里找(那时,互联网还不像现今这样发达,虽然学校网站上也有一些房屋出租信息,但数量还是很有限的)。一日,发现有一个地址离我住的墨尔本大学很近,叫bungalow的房子,很便宜,$75/wk(wk是week的缩写,每周),也就是说每周75澳币。可什么是bungalow呢?我又到字典里去查,上面只写着平房。“平房就平房呗,这里的别墅哪家不是平房。”我心想,然后就跑去看。结果是,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

在澳洲,一个大的house(别墅),一般会有如下几个“标配”:一个或两bedrooms(卧室),一个living room(起居室),一个study(书房),一个kitchen(厨房),一个toilet(洗手间),一个bathroom(浴室),一个washing room(洗衣房),一个garden(花园),一个garage(车库)。也有一些更富裕的人家会有private lane(私家小道)和bungalow(在院子一端的小仓房,用来装杂物或是给保姆住的)。通常来讲,bungalow(仓房)里也有洗手间和浴室。我去看了那个bungalow,吓了一跳,和我们中国的收破烂的地方差别不大,心想再怎么拮据也不至于住这样的地方。所以,后来再找房子,bungalow是绝对不看的。



在homestay(寄宿家庭)住的时候,曾请几位中国留学生来家里玩过。当他们参观完我的房间,喝着我从冰箱里拿出的橙汁(注:住在寄宿家庭里,一般费用包含早餐和晚餐,冰箱里的食物是可以随便吃的),大呼“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好!”甚至说我好奢侈,过得这样幸福,住得好,吃得好,还有人给洗衣服、熨衣服。可我心想:你们是没体会过每周拿出200澳币的滋味。

隔日,我去参观了一位中国同学住的refugee building(难民楼)。其实,这名字是我们中国人给起的。澳洲政府给无业、无依、无靠的人员免费盖楼,连水电煤气都是免费的。可问题是,澳洲盖楼很慢,当经过十几、二十年把楼盖好的时候,那些之前申请的穷人已不再贫困了,他们拿到楼后,就纷纷出租出去。我的这位同学就恰巧租了这样的房子,每周50澳币。为了让我感受到我生活在天堂,给我一个强对比,这位热心同学一定要带我去她家看看。坐墨尔本特有的tram(电车)到了她住的地方,远远就是一大片高高的大楼,在当时的澳洲,高楼是很少的,如果是市区内的高楼,肯定就是极贵的apartment(公寓),可这个在郊区的高楼区却是难民楼。朋友带我走进电梯,看着其他乘电梯的人,我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有红头发穿鼻环的、有目光呆滞的老头、有浑身邋遢的妇女,总之,没有一个像正常人的。出了电梯,我就对她说“我真佩服你!这要是我,天天晚上九点四十放学,近十一点才能坐车到家,如果在电梯里遇到这帮人,非得吓死不可!”她不以为然地说“早就习惯了!”这时,我瞄了一眼走廊,天呢,和香港电视连续剧演的廉租房没有任何区别,一层楼有几十家。她开了门,我跟了进去,房子是两室一厅的,她和一个老头合租,对,一个老头!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虽然遮阳帘死死地把太阳挡在外面,仍能清楚地看见沙发、地上的脏衣服,茶几、餐桌上的各种包装袋、没洗的碗筷。我只和她寒暄了一会儿,没出十分钟就从那快让我窒息的房子里逃了出来。是的,她的目的达到了,我强烈地感受到,我和她由于住所的不同,生活在了两个天壤之别的环境中。但是,我还是要搬家,200澳币一周的房子,一直住下去,我就没钱交学费了!

我依旧到处收集房屋出租的信息,关注的重点就是:1、是否离学校近;2、是否便宜;3、是否有家具;4、是否用天然气做饭(因为当时很多都是电炉子做饭,又贵又麻烦);5、是否有洗衣机(在澳洲,一般公寓房子是没有洗衣房的,也就没有洗衣机,洗衣服都要到街上的投币式自助洗衣店去洗,我嫌脏,从不去);6、是否在越南人区或意大利人区(总觉得那两个地方的人都怪怪地,不安全)。信息收集多了,就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找房子的广告,对所出租的房子,英文单词使用的千差万别呢?大致有:house,apartment,flat,studio,unit,bungalow,villa,加拿大还喜欢用condo。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要虚心请教,把这些单词抄在一张纸上,虚心去向澳洲同学请教,结果对方一脸茫然,连连摇头说“不知道”。理解,理解!毕竟她也没租过房。



社会是一所再好不过的大学,实践是学习真理的唯一方法。经过艰苦卓越、漫长持久、屡次反复的找房经历,我终于把这几个单词,深深地刻在脑袋里,再看到房屋出租广告中使用的单词,该种房型就会立刻呈现在眼前(前几天,和外教聊天,他还给我讲,这些房子的单词,哪个是从法语来的,哪个是英式的,哪个是美式的,我告诉他我曾经开爆一条轮胎,一个月都在找房子,我对这件事最有发言权,不同的单词代表不同的房型)。

开始正式找房后,我看的第一个房子是studio(单间公寓,不是大家常知道的“工作室”的意思),就在我的homestay家附近,我走几步就到了。这时,已经有很多人在看这个房了。澳洲看房分几种情况,这个就是地产中介对外公布统一看房时间,所有对该房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在公布的时间段内去看房。Studio,单间公寓,顾名思义,就是一间房里,又可以做饭、学习,也可以睡觉。在那个年代,看到那样神奇的studio,属实给我震撼到了!首先,微波炉、电视、洗衣机、电冰箱,全部是嵌在墙里的,所以整个房子虽然小,但看起来一应俱全,并不拥挤。其次,地产人员向我们演示如何从墙上拉下一块板子,就可以既当书桌,又当餐桌。正当我纳闷床在哪儿时,就看一个大家伙被从墙上拽下来,原本严丝合缝地一面墙,一下子变成了一张大床。说实话,那间房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我一个人住刚刚好,而且什么家具、电器都不用买,但一问价钱,还是超出了我的预算。(待续)


    关注 子文教育留学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