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孙光友‖让教育生活美好起来

 

美好教育就是让教育生活美好起来的教育。民生特征是美好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教育理念的本质性特征。...



新朋友,请点“孙光友行者”关注;

老朋友,期待点赞、分享、留言。


     美好教育是让教育生活美好起来的教育
——《让教育与美好相遇》之美好教育基本理念解读二
文/孙光友
一种教育理念的产生,名称容易取,旗帜也容易打,可要站得稳、立得住、为人接受,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美好教育的名称发源于习总书记的执政理念,那么美好教育的内涵、美好教育的价值取向又是源于什么呢?同样的,也是脱胎于习总书记的执政理念。这是美好教育的独特之处,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2013年9月27日,继当选总书记后第一次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之后,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再次强调:要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总书记反复提出“更好的教育”,第一次是讲人民的期盼,第二次是对人民期盼的回应。

习总书记是一个平民领袖,其执政最大的特点就是亲民为民。他之所以总是把“教育”两个字和“人民”两个字紧紧连系在一起,是因为在他心里,人民具有最重的分量,教育则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作为总书记一个最大最重要的执政领域,不仅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来做,而且教育自身也要把民生作为最高追求。

总书记所提出的更好的教育包含两大民生目标:一是让受教育者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二是让受教育者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前一个目标是直接目标,后一个目标是终极目标,前一个目标是为后一个目标服务的。在现实教育当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教育的终极追求,没有在三个“更好”上做文章,导致整个教育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不能自拔,让我们的学生在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过程当中,却丧失了“美好生活”。

既然美好教育就是发源于习总书记的“更好的教育”,那么,我们提出的美好教育理念,其核心价值就必须建立在民生基础之上。

什么是民生?复杂点说,就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简单点说,就是指民众的生活。习总书记追求的民生目标是什么?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什么是“美好生活”?就是“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什么是教育的民生?复杂点说,就是指师生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师生“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的状况等等。简单点说,就是指师生的生活。美好教育追求的民生目标是什么?就是“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什么是师生的“美好生活”?同样是“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只是对师生来说,三个“更好”既指当下又指未来,既要让当下的教育生活美好起来,又要拥有美好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的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由此可以这样表述美好教育的基本内涵:美好教育是改善教育民生,成就师生美好生活的教育。以优化师生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为主要特征,以保障师生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为基本任务,以成就师生美好生活为终极追求。这一基本内涵的核心价值,就是体现在对以师生为主体的民生的高度重视上,一切的指向都是归结于“师生的美好生活”。可以说,美好教育就是让教育生活美好起来的教育。民生特征是美好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教育理念的本质性特征。

因此,要真正领会美好教育,首先要从美好教育的价值取向开始。教育关乎生命,教育关乎一生,教育从一开始就要为受教育者的一生着想。我们一定要以总书记的三个“更好”为指导,从根本上破解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体制,全面确立为受教育者一生负责的教育。我们不需要那种苦的教育,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快乐、幸福、美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缺少的是童话,是诗歌,祈望全社会都来努力,让生命重新放飞翅膀,让诗意重新回归教育。这便是教育的中国梦!







公众号主人
孙光友,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湖南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教育杂志专栏作者,美好教育理念倡导者。出版诗集1部、专著1部、合著1部。

  用花开一瞬的时间相遇,让山水绵长的时光相伴。

   QQ号:35324685   微信号:13786091378  公众号:sunguangyouxingzhe



    关注 孙光友行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