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小时候没有吃过这个

 

吃下去的不是糖,是回忆...

↗听说有品位的人都关注了上方蓝字


每一位糖画师傅都是伟大的街头艺术家。他们的糖画对于孩子来说,比很多艺术品都要来得珍贵。

糖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糖画师傅不打底稿,全凭一双手,舀一勺热乎乎的糖稀,斜伸,微倾,手臂与手腕来回移动,糖稀仿佛一条细长的金线,提、顿、放、收,一缓一慢,一高一低,十二生肖喊来就来,张飞、赵云、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眼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轻轻一撬,就是一幅甜蜜的画作……
关于糖画,还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相传唐代四川大诗人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不过他的吃法却与众不同。子昂会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及各种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俗。

后来陈子昂到京城长安游学求官,因初到京师人地两生,只做了一个小吏。闲暇无事时,便用从家乡带去的黄糖如法炮制,以度闲暇。一天,陈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作品”。谁知宫中太监带着小太子路过,小太子看见陈子昂手中的小动物,便吵着要。太监问明这些小动物是用糖做的时,便要了几个给太子,欢欢喜喜回宫去了。谁知回宫后小太子将糖吃完了,哭着吵着还要,惊动了皇上,太监只好上前如实回禀。皇上听完原委,立即下诏宣陈子昂进宫,并要他当场表演。

陈子昂便将带去的黄糖溶化,在光洁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铜钱,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啼为笑。皇上心中一高兴,脱口说出“糖饼(儿)”两字,这就是“糖饼(儿)”这一名称的由来。由此陈子昂便得到了升迁,官至右拾遗。

后来,陈子昂解衣归里后,为了纪念皇上的恩遇,同时也因闲居无聊,便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此技。这些徒弟又传徒弟,并将它传向四方。有的干脆以此为业,走邨串乡做起糖饼儿生意来。这糖饼儿生意虽小,但因曾得到过皇帝的赏识,所以生意十分兴隆,学的人越来越多,并代代相传,这一技艺从此就流传下来。
小时候无论庙会集市,还是公园名胜,随处都可见糖画小摊。只要糖人挑子出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十里八乡的人便会闻风而来,数小孩子最多,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抢着旋转竹箭,当箭头指向什么图案,便意味着手艺人要作什么糖画。转龙就是龙,转凤就是凤,让人心生期待。那种热闹欢快的场景,仿佛连空气都是甜的。





多年过去后,童年里常常能见到的糖画小摊,仿佛只有过年才可能见到了。这些远在江湖的美学,就是颗种子,会在某一刻,在我们生命的记忆中,悄悄开出一朵精致的花。



每一次的团圆都值得欢欣雀跃。如何创造更加独特的回忆,如何让相聚时刻更加美好?

梵卡莎艺术家瓷,会带给您答案。
点击以下图片,直接进入梵卡莎京东商城哦!


--------  广告  --------



公众号:梵卡莎FINECASA



微博:梵卡莎FINECASA



融艺术·品生活

原创设计| 精致| 实用

长按二维码关注

进入艺术陶瓷家居世界


    关注 梵卡莎FINECAS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