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安阳”布币地望小考

 

平首布是战国时期主要铸行于两周、三晋及燕等地的金属货币,面文多记地名,其中“安阳”为最常见之一。...

华夏古泉投稿信箱(3361300945@qq.com)开通以来,受到泉友的热情响应,小编在此致谢了!今天的稿件来自泉友徐成,稿费稍后会汇入您的账号,请您查收!欢迎大家不吝赐教,踊跃来稿!

来稿请附百字以内作者简介和近照一张,稿件请使用Word文档格式附件发送,注明联系方法,方便我们和您联系。



作者简介

  

  徐成,号观乐斋主,1973年生于扬州,后于南京读书、就业、成家。自幼受淮左文化熏陶,好史、地,喜酒嗜茶,数年前迷上古泉而不自拔。曾胡拟一联以示己趣:寻酒问茶,九万里周行向来痴;阅史赏泉,五千年纵横从此醉。愿与同好共享交流、学习之乐。
  平首布是战国时期主要铸行于两周、三晋及燕等地的金属货币,面文多记地名,其中“安阳”为最常见之一。在中国古代,山之南、水之北皆可谓“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而“安”为吉语,即平安、安定之意,因此当一国新据一地时,往往取名“安阳”。如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将王龁攻克魏地宁新中,便将其更名为安阳(如图1),《括地志》云:“宁新中,七国时魏邑。秦昭襄王拨魏宁新中,更名安阳城,即今相州外城是也。”(《史记·秦本纪》)正因为此,先秦时期有多国多地都名安阳,“安阳”成为最常见的布币钱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1  战国魏之安阳
就已见实物而言,面文安阳的布币计有四种:大型方足布“安阳”、小型方足布“安阳”(甲类)、小型方足布“安阳”(乙类)、三孔布“安阳”。关于这些布币的铸造情况,史料中并无明确详细记载,因此其钱文地望,就只能综合文献资料、货币形制特征及出土地点等因素去加以分析推断了。

一、大型方足布“安阳”
大型方足布安阳

通长约54mm

华夏古泉网  2016-10-23

成交价格:RMB 5200
大型方足布是方足布的早期形态,钱体相对较大,一般通长50~54mm,重约9~14g。目前仅见面文四种:梁邑、戈邑、封谷、安阳,其中梁邑(今河南开封)、戈邑(今河南杞县)、封谷(今山西蒲县)均为魏地,因此安阳也应属魏。

从器型制作来看,方足布主要是由桥足布演变而来,桥足布是战国早、中期魏国的主流币种。魏曾大量铸行过“安邑”桥足布,安邑为魏世袭领地及早期都城,《史记·魏世家》载:武侯二年(前394年),“城安邑、王垣。”其地在在今山西运城夏县西北(如图2)。魏另铸有“安阴”桥足布,“安阴”是“安邑阴”的简称,即安邑之北。无独有偶,在小型方足布中,也有一种制作风格与大型“安阳”布类同的“安邑阳”布。综上推断:大型方足布“安阳”应是魏布,“安阳”为“安邑阳”的简称,即指魏国旧都安邑之南。(郑家相:《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
图2 战国魏之安邑


二、小型方足布“安阳”(甲类)
方足布安阳

通长约44mm

华夏古泉网  2016-10-23

成交价格:RMB 5800
这类“安阳”布钱体相对较小,一般通长44~48mm,重约5~8g,币身微微内收,钱文字体粗犷,安字“宀”多为方折,总体风格类同于其他赵国布币。《史记·赵世家》载: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赵国“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云中九原大致在今河套一带,在九原以西、赵长城以南有一邑名安阳。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九原郡,西汉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五原郡(前127年),五原郡有属县十六,其中之一名“西安阳”(《汉书·地理志》)。《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亦载:“西安阳城,在故丰州东北。汉县,属五原郡,后汉末省。”西安阳具体地望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如图3)。1958年在内蒙古包头市麻池乡出土一块方足布“安阳”石范,而麻池乡正是秦九原郡治所在。由此推断,小型方足布“安阳”(甲类)为赵布,其“安阳”指的可能就是赵国西安阳,即今内蒙古包头市西。
图3  战国赵之(西)安阳


三、小型方足布“安阳”(乙类)
方足布匋阳背左

通长约45mm

华夏古泉网  2011-03-21

成交价格:  RMB 4830
相较于小型方足布“安阳”(甲类),乙类“安阳”布总体钱体更小,一般通长41~47mm,重约4~7g,同时币身内收也更为明显。钱文字体相对圆浑,“阳”字写作“昜”而无阜旁,“安”字写法迥异,“宀”呈∩状,过去曾将“安”释为“匋”,但古文字学家对照古玺文,最终仍释作“安”。(徐秉琨:《说“阳安”布》,中国钱币学会编:《中国钱币论文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

小型方足布“安阳”(乙类)多出土于原燕国旧地,如今河北易县、徐水、保定、定州、隆化、辽宁辽阳、内蒙古赤峰等地,而且常常和燕国货币“坪阴”布和“纕坪”布同坑出土。此外,这类布币还有两个特征与燕国其他货币相同:其一,背面铸有数字或“左”“右”等铭文;其二,铅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值约为34%,而三晋方足布仅为18%左右。因此,小型方足布“安阳”(乙类)必为燕布。

鲁哀公四年(前491年),“(齐)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壶口。”(《左传》鲁哀公四年)齐占八地中的逆畤即今河北省顺平县(完县),战国时逆畤改称曲逆,为燕邑。秦置曲逆县,西汉因之,(《汉书·地理志》)东汉“章帝丑其名,改曰蒲阴”(《资治通鉴》卷190)。在蒲阴县境西北,有一安阳关。《晋书地道记》:“蒲阴县有安阳关,盖安阳关都尉治。”《水经·滱水注》亦云:“水出西北蒲阳山,西南流……又南迳安阳亭东。”安阳亭即安阳关。由于小型方足布“安阳”(乙类)为燕布无疑,因此其“安阳”可能就是曲逆境内的安阳关,地望为今河北省顺平县(完县)西北(如图4、5)。
图4  战国燕之安阳
图5  《水经注》之安阳关


四、三孔布“安阳”
三孔布是在圆足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圆足布为战国中期赵国铸币,圆首、圆肩、圆裆、圆足,三孔布形制酷似圆足布,唯在首和两足分铸一圆孔,故得名。

三孔布钱文中所记地名目前所见有30余种,可释读的20余种,如“安阳”、“南行唐”、“平台”、“宋子”、“上専”等等。这些地方在战国中期后段,即三孔布铸行时期,均属赵国。故而三孔布和圆足布一样,同为赵布。就地理分布而言,三孔布上所记的这些地方多位于赵国东部,尤其是在太行山东麓,因此,三孔布之“安阳”,理应也在赵国东部地区。

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赵武灵王因长子赵章灭中山有功,而封其“为代安阳君”(《史记·赵世家》)。代即代郡,正处于赵国东部,其郡治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可能是为了区别于五原郡的“西安阳”,代地安阳在西汉时被称作“东安阳”,为代郡十八属县之一。(《汉书·地理志》)三孔布上的“安阳”应该就是“东安阳”,具体地望在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南、蔚县西北(如图6)。
图6  战国赵之(东)安阳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信息


    关注 华夏古泉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