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重力”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重力”是继弹力学习之后的第二个重点力,为此结合最近两天的跟踪听课,将最初的课堂设计思路进行了重新调整,下面将第一次的课堂教学进行如下反思。...



“重力”是继弹力学习之后的第二个重点力,为此结合最近两天的跟踪听课,将最初的课堂设计思路进行了重新调整,下面将第一次的课堂教学进行如下反思:

得:“重力”一节课涉及的难点比较多,在最初的课堂设计思路中准备采用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学完课本的四个知识点,第二课时进行习题的专项训练。在经过了两次连续跟踪听课以后,发现学生对于有些难点问题理解不够透彻,这就为后面学习力和运动相对比较综合的知识留下了隐患。为此将原来的课时安排进行了调整,从而将难点进行了分解。第一课时主要突破前两个难点,其中难点一:重力的产生,难点二:重力的大小。

(一)对于“重力”的产生,采用了如下的学习方式:

第一环节:播放两段视频引入课堂(视频1:牛顿与苹果树;视频2:运动员抛掷铅球,最终铅球落地。)

课堂的导入采用的视频,对于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播放的动画视频,学生异常兴奋,让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堂的状态。教师适当给予点拨,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重力。

第二环节:重力的概念

首先让学生列举有关“重力”的事例,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8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第三环节:万有引力

在学习完重力以后,很自然就产生疑问:为何不能说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其实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万有引力。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第二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万有引力?通过自读课本,学生初步了解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在学完了重力和万有引力以后,进行概念的辨析: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万有引力,不是物体受到的重力;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部分。

(二)对于“重力的大小”,采用了如下的学习方式: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有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比较大,有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比较小。那么,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

1.学生按照课本P8的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论证

2.学生处理数据采用图像法,从而很好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大小成正比的关系。

第三环节:知识应用

在学习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以后,在此给学生进行了相关习题的强化训练。

失:第一课时在学习这两点难点以后,感觉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对于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与区别比较模糊;二是对于常数g的理解不够透彻。

措施:针对第一课时出现的问题,采取以下的修改措施:

(一)辨析重力和万有引力

1.理解广义的“重力”: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引力而使物体受到重力,从而使物体下落。其实其他星球对物体也有吸引力,因此物体在其他星球上也会受到重力作用,不过由于吸引作用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体的重力也发生了变化。

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拓展一下知识面——播放三段视频:1.万有引力与航天;2.神十视频(聂海胜悬空打坐);3.航天员太空衣食住行。

通过这些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对于万有引力有了更广义的理解。由于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区别和联系,需要学生到了高中以后才可以学到,在此可以从作用效果来区分简单区分就可以了:重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下落,而万有引力的效果吸引物体不会跑掉,并且物体还要围绕星球转动。这样学生就会初步感知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部分。

(二)强化对于常数g的理解

在学生进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以后,引出了常数g的学习。对于常数g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理解:

1.学生阅读课本P9“相关链接”

通过阅读相关链接,学生可以认识到——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g相同;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g有微小的差别。

2.学习月球上的引力变化

教师在此可以给学生补充: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约为地球的1/6 ,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阿波罗11号宇航员月球行走。

3.辨析质量与重力的关系与区别

在给学生播放“阿波罗11号宇航员月球行走”的基础上,紧接着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宇航员到了月球上以后,会处于失重状态,也就是说重力发生了变化,那么宇航员的质量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在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讨论以后再阅读《伴你学》P11“与你探讨”第一问——“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于联系”。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长按二维码关注“潘书朋良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 书朋茶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