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真 青城山行记

 

“我喜欢这股草木形成的幽意,与那飞檐斗拱、香火旺盛的道观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树真:如果没记错,这篇小游记是...





“我喜欢这股草木形成的幽意,与那飞檐斗拱、香火旺盛的道观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树真:

如果没记错,这篇小游记是去年紫键托我写的,当时写好发给她之后就搁在了手机里。近日整理文件看到,打开读了一遍,笔力还是有些稚嫩,字里行间有股刻意,却也有一些灵感闪动。

青城山行记

树 真

青城山这一山名由来无处考证,有好几种说法,我最喜因“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而得此名的说法。不管这是不是真正的原因,这说法让人一听“青城山”三字脑海中就已经开始勾勒那幅绿色城墙的图画,生出登临之意。

我到四川,想去青城山甚于峨眉山,多少也是被这个想法“蛊惑”了。

青城山的满眼青葱不是偶然,这样的想法是到了青城山看到椿仙行道介绍牌后形成的:

民国初年,彭椿仙主持青城山,声名远播,以至访者众,椿仙约法来访者:“欲访椿仙者,需在游山道旁植树一株。”经年累月,渐成绿荫逼道。后人谓之曰:“椿仙行道”。

青城山走到今天,背后少不了彭椿仙这样令人敬重的先人们,他们身体力行,默默改变着青城山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

这次行山中途遇到一场小阵雨,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像初春的雨绵密无声,也不像盛夏的雨鼓噪猛烈,而是十分飒爽。加上林间树木浓密,落下来的雨又疏又少,打在身上十分清爽,倒添了几分野趣。

不由脱了鞋拎在手上,赤脚踩着沁凉的青石板,像是西方神话中的森林精灵自由自在地在密林中穿梭。

这样步伐轻快地走着,不知不觉间云散雨收,明净如水的阳光悄悄渗入山林,山路依然一片阴凉,光线却明亮起来,甚至有时一阵风吹过,树木轻摇,无孔不入的阳光趁机洒下星星点点的光斑。雨后山间的空气越发清新,各种藏身在泥土里的小动物纷纷钻出来,树上更是鸟鸣声和蝉鸣声交织一片。此时独自一人置身于偌大山林间,与山同息,感受到的不再是个体狭隘的孤独感,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共鸣与欢畅。

这人与自然的一仰一合暗和了“道法自然”的观点,也许青城山成为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也有这个缘由?

归途中翻看在山上拍的照片,竟有一张特别得意的:林间深处,树木蓊郁,层层叠叠的枝叶几乎把阳光都挡住,地上落叶已经发黑,散发着浓浓的腐坏的气息——只除了那几株青草生长的地方:浓密的绿帐好像被人割开一个口子,只听得哧啦一声(你简直能听到那声音),一簇山溪般明净澄澈的阳光倾泻而下,那几株绿草霎时间迸发出亮白璀璨的光,照得叶子边缘几近透明。绿草姿态袅娜,分明是一动不动的,看在人眼里却是迎风披拂的悠然姿态,颇有魏晋名士的风姿。静而不刻板,不失生气,我想这便是青城山的久负盛名的幽意。

我喜欢这股草木形成的幽意,与那飞檐斗拱、香火旺盛的道观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见鹿刚萌芽,近期主要是推荐一些私藏的好文章,但是见鹿不只是好文好诗,也不只是文学。它收录一切关于美的表达。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诗赋、散文、小说、绘画、摄影、音乐、电影。可以先期待一下哦。




鹿


树 真 的 小 小 桃 源
一 起 诗 意 地 栖 居

微信号:forshuzhen


    关注 见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