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第一次,精神分裂症不再是一个黑盒子; 第一个,精神分裂症关键基因被发现。

 

大脑发育和精神分裂的发生与人体6号染色体上的一种基因——C4基因密切相关。有更多C4活性的动物,在其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更多的突触被淘汰。...



一个世纪前人们描述定义了精神分裂症,但对于它的潜在生物学机制,至今仍无定论。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进步,研究者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基因。

该研究的人员来自于斯坦利Broad研究所精神病学研究中心、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他们对超过65000人的研究发现,大脑发育和精神分裂的发生与人体6号染色体上的一种基因——C4基因密切相关。C4被称为补体成分4,与人体免疫相关,而这项研究发现它与大脑神经元“突触修剪”也相关,可消除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该基因的特定突变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

此前的研究已发现超过100种基因的单核苷酸突变(SNP)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位于6号染色体的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座,此区域的众多基因表达与人体的免疫系统相关。Broad研究所对超过65000人,100,000个DNA样本的研究确定了该区域的C4基因突变是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基因。

该结果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未解现象。比如说,“突触修剪”在青春期尤其活跃,如果C4基因某种特定突变使其表达水平提高,C4活动过度,就会引起此时期过多的突触修剪,因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通常也出现在青春期。它同样也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元的连接要少于正常人群,脑损伤患者的神经状态与健康受试者也有巨大的不同。

C4基因在青春期突触修剪中扮演着一个关键角色,它也是C3蛋白沉淀到突触过程中所必需的。有更多C4活性的动物,在其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更多的突触被淘汰。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脑皮质较薄,并拥有更少的突触。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Steven McCarroll说到,精神分裂症生物学机制的一直未知,部分是因为不能完全构建其细胞或动物模型。人类基因组学为这种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了解这些基因对疾病的影响可以探索这些未知,探索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

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Bruce Cuthbert说,“本研究是对抗精神疾病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该研究可以为精神分裂症的更好治疗铺平道路,研究人员表示,避免过度的“突触修剪”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征兆可能是有益的。

“第一次,精神分裂症的潜在机制不再是一个黑盒子”Broad研究所的主任Eric Lander说,“尽管它刚刚开始,但我们已经看到了探明这些潜在机制的力量。早期发现癌症的生物机制,因而有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数以百计的候选药物的发展。了解精神分裂症,同样会加快对抗这种疾病的进程”。

该研究已发表在Nature上。

文献索引

A Sekar, et al.  Schizophrenia risk from complexvariation of complement component 4.  Nature 2016;530:177-193. DOI:10.1038/nature16549.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索取请联系我们。



    关注 大话精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