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艾灸除湿有奇效四个基本施法

 

在做艾灸的过程中和做完艾灸回家后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局部麻、胀、酸、痛、氧、冒凉气等不同的反应。不必慌张,这正是说明艾灸在你身体里起作用了。这是正常现象,我们通常叫做:“灸感。”不同体质的人会出现不同的灸感。...





中医认为,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胃脾除湿: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如果体内湿气很重,肠胃不适,可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2到3个周。养生保健可每周1-2次。

头晕头痛、精神不振:

用艾条温和灸定神安眠: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由他人将清艾条点燃,对准足底涌泉穴施行温和灸,双足每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补肾固元:

用艾条灸关元穴5-10分钟,或用艾罐灸30-40分钟。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指下缘处取穴。长期施灸有理气和血、补肾固元之功效,能治疗湿热滞下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及妇科疾病。治疗疾病隔日1次,连续施灸1个月。

艾灸4个基本施法

温和灸:

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治疗或保健的穴位,距离皮肤3-5厘米左右。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回旋灸:

将艾条点燃端先在选定的穴位熏灸,距离皮肤3厘米,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在此距离做平行往复回旋施灸,以局部潮红为度。

间接灸:

施灸时,在皮肤与艾炷之间加上生姜、蒜片、食盐、附子等物隔离,可以增强功效和减少刺激。生姜、附子可加强其温阳补益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鼓饼隔物灸则多用于散泻毒邪。

艾罐灸:

把艾叶磨碎了之后做成艾绒,装进带小孔金属罐子里,点燃艾叶,把罐子装入小布袋,再包一层毛巾,然后放在穴位上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发热为宜。


    关注 艾大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