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刺杀的武元衡:倒在元和中兴前的大唐宰相

 

唐宪宗通过经济改革,国库里面有了充足的军粮,于是走上爷爷德宗的老路,想要打掉一直跟中央作对的河北三镇以及淮西,而武元衡就是具体的负责人,只是仗还没开始,人就被暗杀了。...





文/历史崔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洛阳人,这个名字经常和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一个是被刺杀的大唐宰相,一个是唐宪宗的元和中兴。

这两件事可以归拢到一块说:唐宪宗通过经济改革,国库里面有了充足的军粮,于是走上爷爷德宗的老路,想要打掉一直跟中央作对的河北三镇以及淮西,而武元衡就是具体的负责人,只是仗还没开始,人就被暗杀了。

凌晨,在武元衡去皇宫见皇帝的路上,一行人被刺客围攻,杀光侍卫后还把宰相大人的头给割掉了,死的比较恐怖。

武元衡是宰相,文官里地位最高的官职,他被杀的时候正是淮西出了乱子,朝廷打算对淮西用兵的关键时刻,武元衡一死,朝廷里上班拿工资的大人们都不敢说用兵打仗的事了。

只是出来混口饭吃,没必要拿生命去冒险。

而事件中心的唐宪宗对是否出兵一直没有表态,只是要求迅速破案追查凶手。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相关章节:

1、唐宪宗:在这个缺钱的年代怎么解决军费问题

2、唐朝宰相陆贽:唇亡齿寒平定李希烈叛乱

这种政治类的凶杀案,唐宪宗除了安排刑部以及大理寺外,还拉来军队在所有城门街道路口,检查带外地口音形迹可疑的人,城门只能进不让出,只是这样的查案,大马路上全是被怀疑的对象,真正的凶手呢,不知道躲在哪里。

既然是躲,肯定需要有个窝,唐宪宗又出了一个政策,无论是给送过饭或者隔壁邻居,凡是能够提供线索捉拿凶手的就有奖赏,不仅给钱,还有官做,甚至直接升五品,这可是一步登天的机会,当然知情不报处罚也很严厉。

武元衡是一个传奇的宰相,他还有一个不得了的家族,他是武则天武家的后代,按照辈分,武元衡的爷爷得叫武则天奶奶,当然不是亲奶奶,但是在李隆基上台后依旧受到牵连,被贬官了。



爷爷叫武平一,武则天当女皇帝的时候,因为朝廷里的官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下阶级的寒族,关中豪门不高兴了私下里对皇帝骂骂咧咧,武平一受不了尔虞我诈的气氛,去嵩山隐居了,武则天也为了避嫌,没有让家族成员大规模进入政府部门。

女皇帝去世后又过了几年,武平一回老家参加母亲的葬礼,皇帝中宗派人请他,就出山了,唐玄宗李隆基上台后被贬为苏州参军。

因为武平一和武则天没有走的太近,武元衡的父亲还能在朝廷里做官,是当时的殿中侍御史。

多年后的永贞革新,武元衡也在朝廷里,只是他对王叔文和王伾是看不上眼的,这俩一个凭借书法一个依靠围棋进入的中央决策机构,王叔文曾经邀请他加入组织,武元衡都不愿意搭理他,事后遭到报复,御史中丞的官变成了太子右庶子。

武元衡看不上王叔文,论才华甚至比柳宗元和刘禹锡还厉害,他是784年的状元,当年他26岁,这个年龄似乎有点大了,刘禹锡中进士的时候是21岁,柳宗元是20岁。

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是因为783年的泾原兵变皇帝都跑了,科举考试当然就停止了,还有一个呢,武元衡早年也考过科举,只是落榜了,复读后再考就是第一名,还是蛮厉害的,至少比韩愈要好得多。

在武元衡的家族里,能称得上学霸的,不是武元衡而是他儿子,与传说中有个叫连中三元的有点类似,武元衡的儿子参加了三场选拔考试,都是第一名,太牛气了,只是生活作风有问题,不喜欢老婆偏喜欢老婆身边的丫鬟,在老子死后被人告了状,流放到外地。

武元衡第一次当御史老大的时候就给自己留了后路,805年3月上书皇帝要求册立李纯为太子,随后李纯从监管国事到掌握军权,805年的8月将他老子赶下台成为皇帝。

李纯成了宪宗,武元衡也在被贬后顺利恢复职务,继续当他的御史中丞,两年后成为宰相,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805年西川节度使韦皋暴毙,他的副手刘辟得到权力,继续韦皋谋划了二十年的计划,出兵东川,仅一个月就活抓东川节度使李康,随后宪宗出动神策军,用了一年的时间打败刘辟占据成都。



西川是宪宗上位后进行的第一项重大决定,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宪宗希望西川在手里能好好的被利用,结果西川的代理节度使高崇文,原本就是个武将,是神策军的统帅,治理民生根本不是他的特长。

这种情况下,大唐的董事局成员中央特派员武元衡进驻西川,担任宰相兼西川节度使。

武元衡是最靠近皇帝的一批人,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在西川待了7年,裁员裁军,军队中大量士兵复员回家,减少了兵变的同时还增加了劳动力,与邻邦南诏搞好关系联合对抗吐蕃,曾经天府之国的繁华又有了复苏的迹象。

武元衡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807年刚当上宰相,来自镇江的节度使李琦不愿意回中央述职,拉来军队与朝廷对抗,在如何处理李琦的问题上,政事堂的宰相们吵了起来。

宰相郑絪认为李琦如果不愿意来中央就算了,刚刚打完西川,国库粮食储备不足,现在就开战,万一也拖个一年半载,再遇到个泾原兵变,国家就垮了;

武元衡刚进入政事堂,却一点也不需要适应期,他的态度很强硬,西川易守难攻韦皋更是经营了二十年,也没有挡住朝廷的大军,镇海既没有关隘士兵人数也不多,打他根本不需要一年。

如果现在默认了李琦的地位,宪宗依靠打败刘辟建立起来的对节度使的威慑力就没有了。

事情的进展比最乐观的估计还要乐观,李琦的镇海军没有跟神策军接触,先一步从内部瓦解了,李琦被人五花大绑的送到长安。

公元814年淮西出现了问题,节度使吴少阳死了,他的儿子吴元济想也没想就接过节度使的权杖,心安理得的坐上了老大的位置,当时的宰相李吉甫认为,出兵平定淮西的机会来了,劝宪宗出兵。

淮西是历史遗留的老问题,原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后,与中央一直是打打停停,势力范围已经缩小到了三个州,只剩下河南的信阳、潢川还有汝南。



宪宗从接手这个国家的第一天,就希望做一个伟大的皇帝,李吉甫的提议深深打动了他,虽然宰相们除了李吉甫都劝皇帝再缓缓要三思,但宪宗还是下令出兵淮西。

淮西的军队见过大场面,可以说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对着人数多于自己的政府军,在淮西的边境打了个平手,而河北三镇也很配合的出兵,在中央军的后方放火烧粮草,扰乱朝廷的军事行动。

正是这个时候,56岁的宰相李吉甫忽然就死了,他没有被刺杀,属于寿终正寝,但是李吉甫死了,政事堂中充斥的都是放弃出兵,息事宁人的声音,于是宪宗紧急把武元衡从西川重新请回了中央,还是宰相,还是在政事堂办公。

武元衡回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支持出兵,支持镇压淮西,他同时带来了自己的助手,之后也是大名鼎鼎的宰相裴度。

淮西被围攻后,在长安经常出现的是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人,他们频繁进出宰相尚书们的庭院,希望这些人能给宪宗说道说道,放弃进攻淮西的计划,宰相们的回复只有一个:去说服武元衡先,皇帝现在只听他的。

元和十年是公元的815年,淮西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几个月,这年的6月3日,武元衡像平常一样穿戴洗漱完毕,出门准备向皇宫的方向出发。

这一天他忽然不想坐轿,自从在朝廷上表态支持对淮西动武以后,人就变得心事重重,晚上睡不着觉还整宿的做噩梦,那一天他选择了骑马,希望吹吹风可以让脑子清醒一点。

服侍武元衡上早朝的,除了几个家丁外,还有几名卫兵,他们走在前面是为了开道提醒路人回避,也能起到一定的护卫作用。

当武元衡一行人走在官道左侧,朝大明宫的方向前进的时候,从路边的树木上忽然发出了几道破风声,随着声音的发出,家丁们拎着的灯笼被射灭了,卫士和仆人们一片慌乱,但都不约而同的围在了武元衡的周边。

在灯光被灭眼睛短暂失明的时候,在黑暗中出现了几个身影,他们的速度很快,刀光剑影,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家丁和卫兵都倒下了。



坐在马上的武元衡的身体也从马背上掉了下来,奇怪的是,尸体的肩膀上方空了,平时那颗吃饭说话的脑袋不见了。

事后京城禁严查找凶手,几乎是所有人都把怀疑的目光瞄向了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只有他对淮西的局势紧张奔波,而武元衡是挡在他面前的最大障碍。

武元衡被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凶手就找到了,领头的叫张晏,果然是王承宗的人,他们一伙人有十来个,都是成德的士兵,奉了王大人的命令来京城刺杀武元衡。

当大家以为案子可以了结的时候,京城的警卫部又抓住了一伙人,他们是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的人,据领头的供述,武元衡是被他们和张晏联合做掉的,他们负责整个行动的策划,张晏领着小分队负责动手。

因为是两拨人,行动都是单线联系,所以直到人被刺杀后,也没有任何人怀疑李师道。

武元衡死了,对淮西的战争并没有结束,他的助手裴度接过武元衡的衣钵,继续强硬表态支持用兵。

裴度流着泪请求宪宗,希望可以亲自奔赴前线,他要第一个踏上淮西军总部汝南的城墙,以告慰恩师武元衡的英灵。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11月,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在长安被斩,淮西平定。

(完)

我的订阅号:历史崔

微信公众号:lishi_cui


    关注 中国历史名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