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临帖——以《张迁碑》为例

 

杖藜书院网络课程篆隶二班讲课实录...



杖藜书院网络课程篆隶二班,

在2月3日(正月初七)已经进行到了第五次课。

大家继续在2017年新春佳节时候,

经过《张迁碑》、《西狭颂》两个专题的讲解练习,

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月5日(正月初九)晚上八点半,

书院导师肖文飞博士临时增补给大家上堂小课。

以下是讲课的录音文字整理。


大家过年过得都挺好吧。这个年快过完了,我们开始要收心啦,回到我们这里的书法学习来。

看了大家最近的作业,大家进步都非常大,关于这个篆隶的特征,一个是横平竖直,还有线条的这个微微的律动,大家解决得都不错。但是呢,其中也有些问题。

我今天主要讲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如何抓住字帖的特征去临帖。

一、如何抓住字帖的特征

有的同学在面对一本字帖的时候,经常是一上来就关注局部,关注这种细节,这种习惯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们在面对一本字帖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这本帖的总体特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注意笔法、结构这些具体的东西。这样临帖,效率往往就会非常的高。



之前我让大家临《张迁碑》这六个字。选择这六个字作为代表,我是有我的想法的,相信有很多同学也知道了我为什么选这六个字的原因。

好的学生都有这样一个特征,在考试的时候,他总能够把握住老师出题目的心理。如果能把这个心理把握住,那么在做题的时候,他的方向性就会非常地明确。也就是说大家一定要明白我为什么选择这六个字作为练习对象的原因。

大家应该还有印象,我们在上一期的网络基础班中讲结构专题的时候,其中就讲到了拙与秀的结构特征。

在讲拙与秀的结构特征的时候,我们是以《散氏盘》跟《中山王铭文》,《张迁碑》跟《曹全碑》,还有《爨宝子》跟《倪宽赞》,颜真卿的楷书跟欧阳询的楷书作对比。我们杖藜的课程设置,后面的课都是围绕前面的课程进行,都是对前面课程知识点的一些细化。

所以说我们课程的设置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篆隶专题,一开始让大家写《峄山碑》,就是让大家练习篆书线条书写的稳定性,写《袁安碑》就是让大家体会到线条里面一些微妙的变化。

那么,具体到《张迁碑》,它是一个古拙的代表。拙的字,有什么样一种特点呢?就是重心偏心下,上面大,下面小,上面比较宽博,下面压的比较小,就是重心压低。把握了《张迁碑》古拙的这个特点,即重心压低的特点,然后再来练习具体的这些字,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这里我们以一个同学的作业为代表,来说明一下临习《张迁碑》应该注意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做不是针对这个同学,只是以此为例来说明问题。

接下来我们把这个同学所写的字跟原帖作了一些对比,看看他在哪些地方做得比较成功,在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



现在看这个君字,它是怎么样把这个重心往下移的呢?上面“尹”这一部分比较宽、比较大,把下面的“口”压的比较小,而这个同学的临作没有体现出这样的对比度,所以拙味就没有原帖那么浓。



“六”字也是一样,它怎么体现这个拙味呢?就是通过下面的两点,把它写小,写紧,压缩,造成一种拙的味道。



“汉”字也是一样,下面的两点一定要写小,当你把下面这两点写大的时候,它的重心马上就上提了,这种拙的味道也就没有原帖那么足了。



“中”字的这一竖,给我们的感觉跟常规写的不一样。这一竖的上面感觉还要比下面长,至少这一竖下面出头的地方不会比上面的长。临作把竖的下面这一部分写长了,比上面还长,这个拙的味道跟原帖比就差得很远了。“平”字和“中”字也是一样,不作具体分析了。



“多”,原帖中上面一部分感觉比下面一部分还要大,还要重。临作,感觉上面比下面的要轻,和上面的比,下面的要小,那么这样的一种拙味也就不足了。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要知道,平时临帖的时候,不能太相信我们的眼睛,要跟我们的惯常思维作斗争。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印刷体的美术字,这是一种比较平整、比较匀称、比较对称的字。受这种特征的字的观念影响,影响我们观察字帖。

因此,包括我们在内的大多数普通人,在观察字帖、在临帖的时候,经常就抓不住字帖所提示的方向,会自觉不自觉地往匀称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说长的写短一点,短的写长一点,粗的写细一点,细的写粗一点,轻的写重一点,重的写轻一点,到处都存在这种把字往匀化的方向去发展,最后我们写出来的字,就变得比较平庸。

所以,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在临帖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一种艺术的眼光来审视这个字帖。要把这个字帖的特征强化出来,我们要反对那种把字往匀化方向发展的这样一种学习方式,要往这个帖提示的方向强化去学习它。

比如说这个《张迁碑》,它所提示的方向是往拙的方向发展。写《张迁碑》这个“中”字,比如说这个拙味,我们就要往这个帖提示的方向把它强化。“中”字下面的线短,我们就把它写的更短一点,上面那个出头长一点,我把它写的更长一点,这样写出来的字可能比《张迁碑》更像“张迁”。

这样,就引出我们的第二个话题:就是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一定要往这个帖提示的特征、提示的方向强化,而不能往这个帖提示的方向弱化发展。

2、临习时要往字帖特征提示的方向强化,而不是往字帖特征提示的方向弱化

这往往也是普通人学书法很容易出现的弊端。往匀化、往字帖特征提示的反方向去写,而不是往字帖特征提示的方向强化去发展。

有些同学可能也会问:“那《张迁碑》也不是所有的字都是像老师您说的那样,把重心压得很低啊?”这个问题提的好。但是我们要看到,如果一本字帖里面,它有比较多的字是往某一个方向发展,比如说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六十,甚至百分之七十都具有这样一种特征,那么这样的特征就足以代表这本字帖的总体特征。

举个例子,比如说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的得票率可能就百分之五十多一点,但这百分之五十多一点就足够让他当选美国总统了。

以上分析了《张迁碑》的特点就是“拙”。接下来分析一下《西狭颂》的特征。



前面的我们杖藜书院的主讲老师,已经分析得很到位了,但是大家在写的时候往往受平时的一种惯性思维的影响,做的还不够。我们仍然以某个同学的临作与原碑对比来分析说明。

这位同学是刚刚听完《西狭颂》专题讲座之后写的作业,我觉得已经写的很不错了,线条写的很厚实,这种微微的律动体现的很充分。

但是大家知道,我们在分析《西峡颂》的时候,讲《西峡颂》的主要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呢?是宽博。

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对宽博的特征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还不够。从他的字形来看,还是受楷书那种结构影响比较大,就是说唐以后的楷书基本上都是狭长的,它强调一种纵势,而隶书是扁宽的,使强调一种横势。临作在横势开张方面还体现的不够。

很显然,这位同学在临习时把字都往长里写了,而宽博的体势没有体现出来。下面我们作具体的对比分析。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红圈所标示的原碑与临作两部分的对比,临作就是没把这种宽博也就是没有把字内空白撑开的特点给充分体现出来。

这里我也不用多说啦,大家自行对比分析一下,仔细观察体会一下原帖和临作中红圈所标示部分的差异。

我们临习《西峡颂》,要抓住它的两个特征:一是它的扁宽之势,向横向发展的态势;第二,一定要把字的内部空间撑开。

今天的这个短课就讲到这里。给我们做了反面教材的同学千万不要在意,因为您学书出现的这些问题,可能也是大多数的人都会出现的问题。

今天讲的这两点,大家一定要记住。第一、怎么样去抓住字帖的总体特征,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去进行临习,再去具体到字帖的用笔、结构这些细节,这样学习的效率会非常高,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第二,我们一定要往这个字帖特征提示的方向强化,而不能往字帖特征提示的方向弱化,也就是它反方向去临习。这样,你写出来的字就会显得很平庸,没有特征,显得很平淡。

好了,课就讲到这里,匆匆忙忙,讲得不好,请大家见谅!
杖藜书院,聘请肖文飞、陈忠康为教学导师,倡导“学书循理、回归常识”,注重培养书写技能和艺术创作能力,致力于将传统书法与日常生活、互联网、视频影像等领域技术相结合,开创一种全新的书法普及教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杖藜内容


    关注 杖藜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