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消失的你 连手都不曾挥别

 

不管是哪一类人,重新添加了便是友谊的延续,而那些消失了的,亦不必感怀。你那么伤春悲秋,他知道么?他知道了,又能怎样呢?...



 
1


有次和兄弟小聚,他带了一位和他关系挺好的朋友,饭局上相聊甚欢,于是便互加微信。此后,我俩从未寒暄问好。就这样沉默地过了一两年,一天,他突然发来消息:「此号不用,请添加新号。」

我想着平日里从未聊天,便索性删掉,从此我俩都少了一位朋友。

我们的微信总会在一场饭局或者一次劈酒之后多几个朋友,尽管我们与他们仅仅是只一面之缘,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静静地待在微信通信录。

我的交友模式一向如此,于是微信不知不觉地留有九百多个好友,这与微商比起来并不算多,与名媛交际花比起来更是不值一提。

有时候朋友问:「你的微信里多少人啊?」

「九百多啊!」

他们讽刺说:「你是微商啊?」

「很多都没聊天的啊,又不方便删。」

说出这样的话语时,我并不感到无礼,因为微信里确实是有着许多关系非常一般的朋友。而当我提及不方便删除的时候,显然我早有删除他们的想法。

不过,这并不是我申请两个微信号的原因。
 
2


前不久,公司配了部手机,我想着一部用于工作,一部用于生活,便一时兴起地将微信里的好友分为两类。一类是平日里聊天玩笑的,一类是工作上往来的。学习时将工作手机放于一旁,闲聊手机摆得远远的,以便可以专心致志,同时,这也方便了朋友圈的发布,不必总想着屏蔽同事或者亲戚。

待到我开始将好友转移到另一个微信号时,才发现这个举动帮我清理了大量无用的微信好友。这是后来尝到的甜头,不亦乐乎。当然,对他们来说,亦是如此。

从「礼」出发,理应是我主动添加以示诚意。但是从实际操作出发,为了减少我反复重新添加好友的麻烦,倒不如让好友主动加我,想着真正的好友必定可以理解我的麻烦,我便一个个地私聊并发送二维码告之。

有些人二话不说便直接添加;有些人问我为什么要换微信;有些人不回复也不添加;有些人问:「是不是群发?」

第一类人,干脆果断,我便激动地用新的微信号和他们道谢。

「谢谢啦,麻烦了!」

「这有什么的,你都说了,肯定要添加啊,不麻烦!」

第二类人,我便耐心地解释。

「为什么用两个微信啊?」

「因为用两部手机,一部用于工作,一部用于休闲生活。」

「我用四部手机。」

至此,我便不知道该回他些什么了?莫非我解释用两个微信是由于用两部手机成了一种炫耀了?

第三类人,权且当作无用社交,留之无用,弃之不惜。
 
3


第四类人,我便有些不悦。新年祝福群发不行!要你加个新微信群发也不行?

我记得好几年前用短信拜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回说:「同喜,同喜。」

极少有人调侃道:「甭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 」

随着社交软件的发展,「群发」的出现宠坏了一群「群发不回」的孩子。

于我而言,收到群发的祝福本就该以感恩之心对待,收到祝福总比不闻不问或者收到谩骂好多了吧?其实,对于微信好友众多的名媛来说,「群发」也是需要体力的。毕竟群发的人数有限,并且不能多次群发,倘若他的好友数量为5000,你收到了他的群发祝福,那你便是1/25的幸运儿,被选中的孩子。因此,群发的祝福,就一定是没有诚意么?

群发祝福和重新添加好友,后者显然麻烦得多,为此,我便诚恳且满怀歉意地要求好友主动添加我,好让我省事。但偏偏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不诚恳的方式,于是,便也就将其删除于茫茫人海了。毕竟,在重新添加好友这件事情上,我更希望你能理解我一些。

「群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变成了考验友谊的方式。

看过一部电影,故事讲述了一位列车长由于工作繁忙,在母亲病危时迟迟未能回家探望,造成了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的遗憾。这部电影带来的反思是,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你更追求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于我而言便是,社会进步带来的观念改变让我们各自在乎的东西有所不同,譬如情爱情.友情.亲情.权力.金钱......

在乎钱权的人以实现社会价值为目标,在乎情的人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寄托。

群发的人在乎的是一份心意的传达,有祝福即可,群发一概不回的人在乎的是一份真诚,有心即可。

社会改变,人也跟着改变,时光流逝,人也慢慢长大。在接受社会带来的社会价值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了自己曾经在乎的另一种自我价值。

其实,这都是小事,不过是群发的人和群发不回的人在乎的东西不同罢了。无论是宠坏的孩子,还是个性独到,都要同喜才是。

不管是哪一类人,重新添加了便是友谊的延续,而那些消失了的,亦不必感怀。

你那么伤春悲秋,他知道么?他知道了,又能怎样呢?
未完待续...
下集: 致消失的你 | 你就不要想起我


作者:也楼

>>>往期文章


    关注 葉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