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安全监管不妨多点“网格+微拍”

 

“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时候这些好的管用的法子常常又会在我们工作进程中有意识无意识的中道失落了。而这,恰恰也正是我们的很多工作总是在原地打转的原因之一。...





前不久,听一位乡镇安全生产工作分管负责人介绍他们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做法,其间提到他们从今年年初开始,正在依托网格化和微信即时通讯,在全镇推行全员无盲区安全监管。亦即,他们首先依镇、村行政及地理区划,将全镇划分成若干安全网格,又结合职能分工及挂钩联系村(社区)点,将从镇党委书记、镇长到一般工作人员划分成十余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乡(科)级领导负责,分别负责一个或几个网格的安全日常监督检查。与此同时,他们组建了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微信群,要求每个工作小组每天上传当日开展安全日常监督检查的现场图片,或是发现隐患情况,或是现场督导工作状态,甚至仅仅是在现场的影像反馈,总之形式不拘,但应当每天有更新,作为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的实时记载(以下简称“微拍”)。其时,正是下午三、四点钟之间,这位负责人的手机不时有微信信息的提示闪跳。打开微信,一张张各小组当天开展工作的情况跃然屏上,真可谓生动鲜活。这位负责人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微拍”虽然很土很粗糙,但既把人组织了起来,又把事给管了起来,现在全镇当天的安全工作情况可以随时随地实时掌控,工作的底气和自信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不少。



事后想想,还真是这个理。众所周知,网格化安全监管是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和推广的一种做法。从各地开展网格化监管工作情况看,其难点往往不是网格的划分,而是如何通过人的活动将每一个网格纳入监管视线,避免“漏网之格”以及“格之失控”的出现。显而易见,“微拍”很好地提供了一种方法尝试,它使单纯的网格化要求与人的网格化活动有机衔接了起来,进而走实了网格化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压实了监管的责任。末端的工作实现了避虚就实,工作的底气和自信想不提升都难。由是,“网格+微拍”倒不妨在末端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中多加应用。


一则,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小(微)型功能园区的安全监管中大显身手。笔者以为,网格化监管的核心是网格必须大小适度,必须与网格监管的能力相匹配,亦即,要让承担网格监管的人员有能力覆盖所担负网格的任务与责任,否则,即便是网格全覆盖,也可能造成“牛栏关猫”式的监管尴尬。相对而言,乡镇、村(社区)以及小(微)型功能园区的区域、安全监管数量及重点等更易掌控,安全监管活动也更易做到实时动态的监督检查和跟踪督促。通过“微拍”将这种监督检查和跟踪督促活动记载下来,既是工作状态的反应,也是工作的交流,无形之中也能产生履职尽责的督促提醒甚至是示范比学的作用。


二则,这种方法可以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中大力推广应用。说一千道一万,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履行好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就要努力做到将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或产生的每一个风险点都能看紧盯牢,真正做到风险防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管齐下、同时发力。如果说,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的“双轮”,那么,其内部无盲区、无死角的网格化安全管理无疑是驱动“双轮”的不竭动力。因之,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网格,将全体员工有序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大安全管理格局,既是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内生需要,也是必解课题。同样明显,“微拍”的及时迅捷特点又为之提供了路径和方法。


事贵有恒,恒则必达。事实上,无论是网格化还是微拍都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其在各项工作中的应用也屡屡见诸报道,问题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时候这些好的管用的法子常常又会在我们工作进程中有意识无意识的中道失落了。而这,恰恰也正是我们的很多工作总是在原地打转的原因之一。


    关注 安全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