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流露】父亲

 

二十岁的时候,父亲就结婚了。娶回了如花似玉、远近闻名的母亲。...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 装作轻松的样子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就像歌里唱得那样,对于父亲,想说的太多太多……

父亲老了,自打去年回家我就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他才46岁,还是满头黑发,梳着闪亮的大背头,走起路来也沉稳有力,一眼看上去一点也不老。但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眼里、心里都没有了以往的自信与锋芒。是这四十多年的生活磨灭了他天生的锐气啊。
如果有人问我最爱、最在意的人是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是母亲,二十三年来,她无微不至的爱早已一丝丝的渗透到我的血肉里。但仔细想想,我对父亲的爱竟一点也不比母亲少。是的,他也是我至爱的人啊。所以,在这个寻常的夜晚,我却要做一件不寻常的事——尽我所能,写出我心目中的父亲。

这个世界上最了解父亲的人莫过于母亲,但所有的了解她只能深埋在心底,是说不出口的。接下来肯定是我,我心目中的父亲,他是个勤劳、勇敢、自信、孝顺、爱家庭、沉默少语的人。一切都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七十年代初,父亲出生在甘肃省平凉市大山里的一个村庄。那里蓝天白云、群山环绕、绿树成荫、芳草遍野,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如果你是去那里度假旅行,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一定会让你耳目一新,忘却所有的烦忧。可你若是在这里生活,那落后的经济、医疗、教育,闭塞的信息,不便的交通,一定会让你生出退却之意。
因为祖上是地主的原因,解放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些波及。家里的财物丢失了一大半,后来高祖、曾祖都抽大烟,就逐渐把家底都败光了。所幸家里人丁兴旺,又都勤劳肯干,所以在当地一直算是大家族。祖父生了六个孩子,两个姑姑居先,接着是四个儿子,父亲在儿子里排行老二。父亲是1972年出生的,当时还是农业合作社制度,基本上大家都饿着肚子。祖父是当时的大队会计,稍微能照顾点自己家里。所以叔伯们也没有太过挨饿。后来,他们一个个长大了,祖父让他们都上了学。当时上学的条件不是一句条件艰苦能够概括的。路远、缺少书本文具。父亲教育我好好学习的时候常常提起过,他们回家有干不完的农活,干完了想要晚上学习都很难,因为煤油灯的使用祖父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就那样的学习环境,他们弟兄四个都非常争气,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三叔、四叔在他们年级几百人里面总是分别第一、第二名。他俩还写着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到现在春节的时候还时有人找他们求春联。父亲的成绩略差一些,因为他的语文成绩想及格都有些困难。当然这不能否定他的智商,因为他的数学和英语成绩在初三毕业前一向都是满分。
在几个孩子父亲是最不得宠的,因为相比较于备受宠爱的大伯与四叔,父亲是比较“懒”的。大伯和四叔从小就爱干净,每天都早早起床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的,然后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出门。而父亲是整天就喜欢看武侠小说,也不早起,起来了也不怎么打扮自己。据堂叔伯们说,其实父亲也用不着打扮,他的脸白的就像煮熟剥了壳的蛋白一样,总喜欢带着一顶帽子,怀里揣着根竹笛出去转悠。他话少,容易害羞,一笑白净的脸蛋上就会浮现两个浅浅的酒窝。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鸡蛋娃娃”。

因为条件的限制,他们初中毕业没有考上师范就都不上学了,不是他们学习不好,而是当时大家考不上都连续上三四年初三继续考,复读生比应届生还多好多。但是家里弟兄们多,他们是没有机会继续读书了。初中毕业,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他们不得不去外面打工赚钱。父亲一开始是去白银市打工,工地上的伙食不只是差,而且还吃不饱。父亲也舍不得把工资拿出来买个馒头吃,因为全家都在攒钱要给大伯娶媳妇用。他有时候饿极了会把别人吃不完扔进水桶里的馒头捡出来晾干吃,每每想起这件事我就忍不住心酸。那两年一人在外打工也让父亲的脾气变了很多。他从小就比较倔强,不懂得隐忍。他一个外地人总是被别人抱团欺负,不愿意忍气吞声他就跟人家动手,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他被人家狠狠的打一顿,渐渐地他也只好忍着了。

四个小伙子十几岁的时候,祖父就开始着急给他们找媳妇了,他怕因为兄弟多、家境贫寒耽误了儿子们。祖父到处找人说媒终于找到了母亲,据说在去提亲的前几天父亲一直害羞的说他不去。可是提亲当天他比谁都起得早,去找朋友借了一套衣服穿上就跟着媒人去了。如今看来他当时的积极一点错都没有,母亲的贤良淑德在亲朋好友里是出了名的。找好了媳妇他又出门打工,给自己攒钱娶媳妇啊。这回他是跟着大伯和二姑夫去了内蒙古阿拉善。起初他是跟着大伯干的。但是骨子里的傲气就注定了他不会永远屈居人下,不到一年,当他学会了工地上的那一套管理办法后,就跟人借了两千块钱买了工具,找了工人自己包活干了。当时正是阿拉善开始搞建设的时候,所以他也就凭着自己的拼劲、凭着那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小小捞了一笔。
二十岁的时候,父亲就结婚了。娶回了如花似玉、远近闻名的母亲。母亲说,当时还有邻居家的婆婆说闲话,说她嫁给我们家真是可惜了,兄弟那么多,到时候分筷子、分碗都不见得有,而对于这种闲言碎语母亲只是一笑了之。母亲从小家境富裕,从来没有缺过什么,但她也没有养成大小姐脾气,她爱父亲,所以她愿意跟父亲一起奋斗,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起初的那段日子父母亲也是跟工人们一起干活的。母亲除了在工地上当小工还要给工人们做饭。住的条件也很差,在牧区干活的时候他们住帐篷,天一下雨,上面漏着,下面也早已成了水坑,整夜都不能入眠。但是母亲从来都不离不弃的跟着父亲。说实话我真是很羡慕他们这样一路走来的同甘共苦,这才是真正的相濡以沫。

后来渐渐的攒了些钱,父亲在阿拉善占了一块地方,想要开发房地产。可是落叶归根的思想当时在很多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在四爷爷和母亲坚决的阻拦下,父亲错过了那次机会。父亲现在回忆起来也没有太多遗憾,只说是命运的安排。但他的心里好像从未退却过,他一直都想离开那穷乡僻壤,去城市里生活。他深深地知道乡下的条件是多么艰苦,他想让我和妹妹跟别的孩子一样有个好一点的学习环境。最终父亲还是说服了母亲,2000年的时候父亲在阿拉善给自己盖了一栋房子。2003年的时候我们就举家搬迁到了内蒙古的阿拉善盟。走的时候有好多亲戚朋友们都出来相送,记忆中,那长长的送别队伍一直跟到山顶,话别就用了整整一个多小时。可以想象当时乡亲们对于那遥远的城市既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又有些恐惧和担忧。
自从搬了家,我跟父亲的关系好像就开始紧张了。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常年见不到,他过年回家还能抱抱我、亲亲我。自从来到阿拉善,我好像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他的笑脸。他找了个关系很好的老教师安排我上了小学。当时我已经四年级了,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阿拉善的小学是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老家是五年级才开始学。父亲怕我跟不上英语课就让我从三年级开始读。从那时候起,除了每次期中期末的成绩单来了他看一看,顺便批评一下,让我继续努力,好像再很少跟我说话。他不让我看电视,不让我出去玩,还好我从小对那些都没什么兴趣,除了学习就是看课外书。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但父亲从来都没有对我赞许过一句。每次的评语几乎都差不多,语文成绩还可以,如果我数学因为疏忽没有考满分,他就会批评我,有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发脾气,而我总是战战兢兢的低着头保证下次一定考满分。现在想想,父亲对我这么严厉,是因为他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机会继续读书,想让我好好努力,弥补他的人生缺憾吧。

很多年间,我的内心除了怕他还有深深的怨念。因为他总是对妹妹很亲昵,他经常对妹妹笑。妹妹可以坐在他的腿上撒撒娇,然后就可以拿着零花钱去买零食。而我想买本课外书都要偷偷跟母亲要。我认为他是偏心的,就是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后来渐渐也就习惯了。但心里的怨念还是渐渐积累着,直到中考前的一个晚上,我终于爆发了。那天,一家人坐在餐桌上吃晚饭,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当时有一些洁癖,在家我的筷子和碗也是专用的。可是妹妹竟然拿着我的筷子。我感觉是她故意的,就骂了她几句,拿了自己准备好的新筷子继续吃饭,我看见当时父亲的脸色就有点不对劲。那天晚上吃的包子喝的稀粥,我让祖父把身后的白糖递给我,没想到父亲当场就发脾气了,骂了我几句。我感觉我真是受够了,第二天我可是要去中考啊,他知道吗?恐怕是不知道吧,这么多年,他除了每次考完试看看成绩单,家长会的时候跑过去在别的家长面前洋洋得意的炫耀一番,他还做了什么?他凭什么这么对我。所有的委屈都集聚在一起爆发出来,我掀了桌子,摔了碗碟,死死的瞪着他。这还了得?我竟然敢如此忤逆,父亲直接冲过来要打我,我也不甘示弱冲过去死死抱住他。最终在一家人的拉扯下这架没打起来,但我当时真是差点气死,这绝对是我这么多年最生气的一次,我记得我气得双手抽筋、浑身颤抖,好久都没有知觉。我当时在自己卧室里边抽泣边生出了寻死的想法,我实在是太委屈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可是没过一会儿我又想着死了多不值,我要自己出去闯出一片天地,到时候回来俯视他,什么中考之类的我也不参加了,自己那么努力的学习,在他眼里还不是一文不值,第二天要中考了,竟然还跟我发脾气。可是没过一会儿我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中考还是要参加的,不然那么多年寒窗苦读不是白费了吗?我还想考个状元,然后头顶光环走到大街上感受所有人羡慕与崇拜的眼神呢。于是我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第二天早早起来赶去考场。
中考成绩很好,呼市、包头好几所自治区名校打电话叫我去读书,但我选择了阿盟一中。前两年成绩一直保持的很不错,到了高三因为感情受挫而一蹶不振,完全没心思学习了,成绩也一落千丈。各位老师轮番反复找我谈话未果后终于叫家长了。六个老师加上父母和我在一间办公室里聊了一早晨,我明知道自己是错的,但还是无法承认,因为就算承认了我也无法像以前一样投入到学习中去。于是我一个人跟他们八个人用各种歪理振振有词的辩论。我就是不想上学了,既然考不上名校,那些其他的破学校上了也没多大意思。父亲气的当场就在我脖子上扇了一下。后来经过他们的商量,让我回家休息两个月,好好反思反思再来上学。我也没反思出个所以然来,在家的那段时间跟父亲简直势同水火,每次吃饭都是拿回自己卧室吃的。每天也不想学习的事情,就拿着手机看那些虚无缥缈的网络小说。后来我还是去继续上学了,但还是没心思学习。到高考的时候脑子里一片浆糊,感觉什么都不知道。最终成绩出来竟然连一本线都没上,简直是奇耻大辱。我整理好情绪要求复读,被父亲拒绝了,他说“男人,自己造成的后果就要自己承担。”没有办法我只好报了一本的补录,上了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只是为了那个毕业证。
高三毕业了,我跟父亲的关系才开始缓和。我也认清了当时的处境,只能认命。从那个假期开始我们也能坐下来聊聊天了,我也有机会把自己心里的感受告诉他。那个假期我回了一趟老家,从唐伯那里知道了一些以往从来都不知道的事情。原来父亲一直以来对我表现的冷漠都是表面上的。他跟亲戚朋友们聊得最多的是我,每次看了我的成绩单他都会给他的堂兄弟们打电话炫耀一番,在我面前却表现的满不在乎或者很不满意的样子。我高三因为感情的事情不好好学习了,他还私下里约见了那个女孩的父亲,而我却对此一无所知。母亲也告诉我父亲其实经常告诉她要让我吃好,补充营养。但这些我都不知道……

高考结束了,不管结果满不满意,父亲都认为我的人生已经走入另一个阶段,所以他也不想以前那样总是板着脸了。我终于明白了父亲这么多年来的苦心孤诣,也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
父亲不只爱我,他也深爱着这个家。除了抽烟和冬天打打小麻将消磨时间,他没有任何其他的不良嗜好。跟他在一起的一些朋友时常去洗浴中心洗洗脚什么的,他从来都不去。去年夏天我带他去洗浴中心洗了个澡,请他按摩,他死活都不肯。这么多年他赚回来的钱都会一分不剩的交给母亲,可能也是懒得管那些闲事,所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交给母亲处理的。虽然父亲从小都不被祖父祖母看好,但父母的孝顺在亲戚朋友里是出了名的。这么多年祖父祖母都跟我们家住在一起。祖父两个女儿就不说了,在农村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逢年过节回来看看就不错了。按照当地习俗,当年分家的时候除了分那几亩地和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祖父祖母被分给了大伯来赡养。但是由于四叔最小,结婚晚,他们就在老家帮四叔照看了几年孩子,后来合不来,闹得很不愉快。祖父祖母就来阿拉善住在了大伯家里,没住两个月,因为大妈和他们脾气不和,天天吵架,闹得鸡飞狗跳的,就又去了三叔家。其实祖父是最乐意去三叔家而不乐意去我们家的。因为三叔从小就勤劳踏实,家境也是弟兄里面最好的,而父亲因为“懒”从来不被他看好,祖父可能寻思着父亲在家什么家务都不干,是不是扫地拖地的活还得他来干。在三叔家里住了两年,相处的还不错,没有像以前那样闹出笑话来。但是三妈是阿拉善本地人,虽然她很贤惠,但还是有一些文化差异的,祖父烟瘾很大,而且每天都要凌晨四五点就早起喝茶,最后在他们的商议下祖父祖母终于还是来到我们家。十年的光阴过去了,从来都没有过什么矛盾。过日子,母亲和祖母偶尔会有一些相互抱怨,但是在我和父亲的劝说下也就平静的过去了。一家六口人能够和睦相处这么多年,原因不只是母亲的贤良淑德,父亲的孝顺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几年上大学,回家的日子很少,有时候假期有事回去也就呆个四五天,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时候我玩的太嗨一个月都不往家里打电话,父亲就会打电话过来问问我的近况。前几年他干一项工程因为投资商逃跑导致陪着不少钱,去年才刚刚还清,现在经济又不太景气,有工程但是不好要账。我马上毕业了,父亲心里就有了压力。父亲告诉我,这些年经历了这么多,他已经没有那股闯劲了,也没有勇气去闯。虽然我告诉他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帮他承担一些家里的责任,但在他眼里我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是的,父亲老了,我也长大了。
欢迎扫码关注和转发


    关注 一念成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