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清明追思,只为更好的传承

 

又是一年清明到,春暖花开犹觉寒,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追思,只为更好的传承



清明起源
又是一年清明到,春暖花开犹觉寒。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其来历有两种说法。说法一、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说法二、由寒食节演变而来。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清明节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传统习俗
清明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天津地区民风淳朴,非常重视祭祀的仪式,天津人曾普遍称扫墓为“添坟”,后来又改称“上坟”。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俗谚,故在清明前后会开始广泛地植树造林;在天津农村,尚有“寒食不举火”的风俗保留。

河南民间清明节多兴清明会,尤以周口为盛,届时有各种商业交易和民间文艺社团争相“出会”,其形式有高跷、旱船、狮子等,另外还有扫墓祭祖、插柳枝、上家坟的风俗;河北的上坟烧纸钱尤为讲究;四川有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和祭祀李冰父子的清明会;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则多插柳条;香港人会提早数星期到祖先坟前拜山;台湾民众扫墓习俗一般分为简单的祭扫和隆重的修整祖墓;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多半为闽南仪式。

饮食文化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在温州这一带有吃绵菜饼的习俗,绵菜饼顾名思义是绵菜做的饼,也有人称为清明饼;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也有的人家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

礼仪之美
1.扫墓顺序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然后才是祭祀,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

2.拜祭次序

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3.穿衣配饰

清明节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

4.鲜花选择

通常是菊花,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5.户外运动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活动时要注意忌脏言,忌打闹。
如何度过一个文明而感恩的清明节,笔者以为,在亲人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栽上一枝垂柳,想一想他们的为人品行,表一表他们的在世功劳,说一说他们的哺育之恩,除了可以为逝去的亲人扫墓,寄托哀思外,还可以教育后人,承其美德,秉其遗志。亦可带着亲朋好友,踏青登高,出游赏景,参加户外活动。
别忘了关注我们呀


    关注 AE职工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