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铭:我对鱼儿的爱,似乎与生俱来,对画鱼情有独钟

 

如何能将自己笔下的鱼儿们画出时代的风采?想必,只有先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精髓。...

新朋友请点击上方
蓝色字
关注我,老朋友请推荐转发


林培铭,广东人,中国美协工笔重彩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师承著名画家孙其峰、陈大羽、蒋采苹、李爱国等,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省市展出并获奖。现为天津杨柳青画社特约画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特约画家,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客座教授,惠州博物馆特聘画家。



连年有余

自幼受其父亲林细山影响,学习中国画,数年研究金鱼、锦鲤、水墨兰竹的画法,并进行了大量写生,不断创新。其技法上学习传统画法,构图、用色等追求自己的风格。所著画册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被六十余家高校引进作为教学范本,其中包括复旦大学、台湾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等。多本画册专著被国家图书馆和首都、上海、浙江、河北、天津等省市图书馆将其与明朝《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一起永久收藏;作品广被国内博物馆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



金玉满堂

粤东是我的家乡,我因能生于斯、长于斯而感到十分幸运。这里水资源丰富,盛产多种鱼类,不仅供给我充足的物质营养,更带给我无限的精神乐趣。我对鱼儿的爱,似乎与生俱来。



百年好合

鱼是与人类生活最早建立关系的动物之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鹳鱼石斧纹彩陶缸,都是很好的例证。《鹳鱼石斧图》中的石斧和鱼,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起承转合的线条、刚柔并济的笔致,孕育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手法的两种基本形式──勾勒和没骨。由此可见,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了。此后,鱼作为一种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图案,经常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宋人尤为爱鱼:《宣和画谱》把鱼作为独立画科列入其中,大臣们更以能得到皇帝的“赐紫、佩鱼”作为官阶高贵的象征。



年年有鱼

鱼的题材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人们习惯以谐音来寄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取“年年有余”之意。鱼儿时刻离不开水,又有“鱼水情深”“如鱼得水”“鱼水合欢”的寓意。画面上,鱼的数量不同,寓意也不尽相同:九条代表长长久久、福寿延绵,八条代表祥瑞发达、步步高升,六条代表事事顺利、万事如意……但无论画面中的鱼是多是少,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热爱、向往和追求。



如鱼得水节节高

我自幼随父学习中国画,对画鱼情有独钟。我通过对先贤们作品的研习,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鱼之美和人之慧。在中国绘画史上,鱼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虽然历代画鱼的画家不少,但流传于世的作品却并不多。我最喜欢宋代画家刘寀,他的《落花游鱼图》活泼生动、别具一格。画家以盛开的杏花为首,逐渐向水面展开。落花引来群鱼争食。它们或聚或散、或潜游或上浮,何等畅然自在!其画法全用渲染,间或用没骨法,不见勾勒,活泼生动。这种表现方法让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后人多有仿效。这一时期画鱼的名家还有陈可九、范安仁等。此后的画鱼名家有元代的赖庵和明代的王翘、缪辅、刘节等,他们所作之鱼藻均活泼灵动、栩栩如生。



戏春

到了清代,画鱼的名家既有善于写意的金农、八大山人、虚谷,也有擅长工笔的王武、恽寿平;而郎世宁则以中西结合的方法将鱼画成了立体的。近现代的齐白石、李苦禅、潘天寿、吴作人、王雪涛、刘奎龄等,虽然并不专门画鱼,但他们都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那个时代的典范。

团圆
在东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今天,我该何去何从?如何能将自己笔下的鱼儿们画出时代的风采?想必,只有先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精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才能创作出具有我们自己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中国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艺术工作者有了前所未有的优越环境。我会珍惜机会,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嬉戏
畅游
新翠
春意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合作联络︱541794294@qq.com
↓↓↓请长按三秒关注020,谢谢!
如果您有意收藏该艺术家的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关注 020艺术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