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专家: 胃是个情绪器官? (群讲座1-10问题详解)

 

昨日晚8时—9时,合璧儿联合彩虹儿科在200人的合璧儿妈妈群推出首次微信群专家答疑。我们邀请了上海三甲医院的...







昨日晚8时—9时,合璧儿联合彩虹儿科在200人的合璧儿妈妈群推出首次微信群专家答疑。我们邀请了上海三甲医院的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专家张凤玲主任, 为群友解答普遍关心的儿童健康问题。一个小时的问答时间,专家对家长们提出的,孩子做事拖拉、语言表达问题、喜欢吮吸、内向自闭、尿床、不好好吃饭等各类问题给出了非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群友普遍反映这种微信讲座的形式,对于平日里忙碌的妈妈来说非常适用。谢谢各方给力配合,这次活动始终秩序井然,内容充实紧凑。张主任认真地提前准备,征集来的问题都逐一详细解答,不愧是老专家。群友红包不断奉上。由于涉及问题较多,我们在将专家的解答部分分为两次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Q
1、四岁男孩,经常受班上表现差的同学影响,模仿淘气动作,不听老师指挥。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如何针对性的帮助?


A
张凤玲主任:

首先家长要想一想为什么孩子喜欢模仿淘气的行为呢?从心理角度来讲,家长过度关注了淘气的行为,而对于适宜的好的行为往往视而不见。正常的行为、适宜的行为,往往我们没有做肯定,而对于不适宜的行为大加训斥。孩子觉得做淘气的行为可以引起家长的注意。对正常的好的行为,要肯定,要注意。而对不良行为要忽视。

可以做到五点:

1 当孩子发生你不喜欢的行为时,家长应该视而不见。

2 避免说教。现在的孩子语言发育的很好,你和他讲大道理,他会更加反驳你。

3 平静的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平淡如水,漠视其行为。我们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经常说,“妈妈生气了”,“妈妈不愿意看到......”之类的,实际上你就在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

4、家长可以通过做自己的事,完全不要看孩子,包括目光的接触都不要有。

5、纠正不良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反复训练。孩子可能会重复以前的不良行为,但是家长一定要持之以恒。
Q
2、三岁男孩,语言表达不连贯。说话早,话多,但是经常表达思想不连贯,卡在一两个词上,不断重复。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需要治疗么?


A
张凤玲主任:

三岁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口头语言表达的关键时期往往会出现语言表达的不良惯性。对某一个词某一字的表达不清,卡在某一个字上,严重的甚至产生口吃现象。

鉴于这种问题,三岁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很常见普遍的现象,家长不用过于紧张,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三岁的孩子随着成长发育,游戏的形式,活动的范围,所见所闻都在增加,孩子的思维在增长。四岁的孩子,家长会发现,孩子特别爱说话。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就是个“话唠”,是的,这就是这个阶段孩子发育的特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口吃呢?因为孩子的思维已经很清晰的发展了,但是孩子的词汇量很少,表达和思维不匹配,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语言表达不连贯。如果孩子发生这样的问题,家长不应该过度责备或者用批评的方式,指责的方式,甚至强行矫正的方式,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

如果家长采取过于严厉的方式,反而会使孩子过度紧张。他不仅是看到家长紧张情绪的体验,还会产生其他部分机体的紧张。因为我们知道,语言表达的时候,不仅仅是动动嘴巴,还有胸肌、面部肌肉、腹肌等肌肉的辅助,如果你过度严厉的话,孩子不仅是情绪的紧张,这些肌肉都会紧张起来,他怎么可能连贯的表达出来想说的意思。

所以,家长首先要知道这是孩子成长发展常见的现象,不能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带给孩子。我们主张不管孩子多大,通过阅读、讲故事、唱歌等形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提高。通过讲故事,唱儿歌,孩子的词汇量会增加,一旦词汇量增加了,他就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我们在临床上就叫做无痕纠正,不要过于指责。
Q
3、一岁多的女孩儿,经常吃手,咬指甲,试过很多办法都不奏效,请教专家如何处理?


A
张凤玲主任:

婴儿这方面的行为发生率特别高。

原因一:孩子的自我分化,出生一年以内的孩子,无法区分自己的主体和客体的建立。哪一个部分是自己身体的部分,哪个物件是属于客体的部分。往往会把自己的手指、脚趾作为乳头一样的东西来吸吮。这样的行为在孩子发育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如果到30个月60个月没有这个吸吮的行为的话,我们反而会觉得不正常。这就是孩子一个成熟的体现。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会消失了呢,有的却没有发生呢?我们就来讲第二个原因。

原因二:心理的忽视。吸吮手指的习惯延续下来很多与心理的忽视有关。幼小的孩子,哭闹很可能是与饥饿有关,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原因,没有进行及时的喂哺的话,那就会导致孩子把手指或者脚趾放到口中。这是第二个原因。

原因三:和睡眠习惯有关。有的时候,家长觉得疲劳了,把孩子放到床上,但是这个时候孩子还根本没有睡意。如果让孩子过早上床,就会产生吸吮行为。

原因四:和我们选择的玩具不恰当也会有一些关系。那时候的孩子因为手的能力、手指的分化能力可能还发育的不是很好,所以家长喜欢选择条状、抱状的玩具给孩子玩。如果家长没有关注孩子进入睡眠的情况,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可能会吸吮玩具。一旦玩具掉落了,他很可能把自己的手放在口中。所以选择不适当的玩具也很可能造成吸吮习惯的产生。
Q
4、宝宝拖拉磨蹭。五岁男孩儿,拖拉严重,每天早起家庭气氛紧张,迟到是常事儿,如何解决呢?


A
张凤玲主任: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没有时间概念,做事拖拉,这个问题也很普遍。孩子没有时间概念,往往是因为家长在习惯的培养上未做到足够的重视。什么事情都是包办替代,往往是这件事情自己做才两分钟,孩子做二十分钟也做不完,还不如自己做了。但是,你今天包办这个,明天包办那个,孩子就没有责任心,他认为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你们大人在做,所以就会造成家长提到的一个拖拉的现象。

在给孩子做规矩的前提下,首先家长要发现孩子他有什么优点。首先肯定孩子的优点,让孩子知道,我有这么多的优点,家长都会肯定。接下来就可以对拖拉的行为进行校正。

第一,可以借着一个契机,例如一个节日,或者孩子生日的时候来和孩子谈“我们需要改变”。如果你不通过这个契机,孩子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我以前可以做,现在不能做了。让孩子知道,我长大了,我应该做更多的行为让家长肯定。

第二,一定要选定明确目标。针对拖拉的问题,让孩子知道早上要几点起床,就得几点起床,在多长时间完成多少事件,就一定要完成。这个目标一定要确定。目标的选定,要是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可以达到的。目标要适合孩子,稍微做一下,就可以达到。目标的设定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孩子不一定能做得到。一定要通过视觉上的提示,在卫生间做醒目的标示,或者定时器、沙漏等。

第三:家长要宽严一致。不要今天情绪好了就无所谓了,今天情绪不好了,就批评指责,可能孩子已经很努力了。

第四:家庭相关人员的教育目标和方式要一致。针对孩子时间概念的培养,家庭所有有关成员的教育方式,都要针对这个进行培养。方式也是,我们是通过语言提示,还是通过实物的视觉方面的提示,也要统一。
Q
5、宝宝老摔跤。两岁的女孩儿,动作平衡能力很差,经常摔倒,体能方面感觉发育迟缓。需要就医吗?


A
张凤玲主任

孩子的动作的发展,动作平衡和协调能力也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的孩子平衡能力不行,碰到一点点障碍物就跌倒。这个与我们对孩子在整个幼动过程中爬行的关注不够。

孩子往往会走了,我们会说,呀!这个孩子真聪明,往往忽略孩子的爬行能力。在学会行走之前,能够充分的爬行,是以后孩子平衡能力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很好的爬行的话,会对孩子未来平衡能力有影响,平衡能力会减弱很多。

另外,现在很多人认为剖腹产好,痛苦少,孩子没有受到产道的挤压,孩子会聪明一点。但是实际上,孩子如果没有经过正常的产道挤压的话,孩子的平衡能力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什么孩子在运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和这两个方面是有关系的。

孩子已经发生平衡动作的不协调,如何纠正呢?当然了,如果孩子还没有独立行走,马上要让孩子学习爬行。对于已经会走路的宝宝,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复杂带有技巧性的运动。例如跳跃、跑步等,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孩子训练的兴趣。如:学习小白兔蹦蹦跳,走独木桥,做摇摇椅等。可以借助器具来解决孩子的平衡问题。借助球类,例如抛球、踢球、接球等,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运动平衡能力。

有的孩子除了运动发育有问题的,有的孩子对触及方面也非常敏感。不可以让别人碰, 身上不能有一点点的东西。这个孩子的感觉统和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触觉敏感度过高,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有一些特殊的感觉统和能力方面的训练。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和能力,我们可以在特定的平台上进行解释。
Q
6、宝宝怕生,不合群。四岁半男孩儿,不喜欢说话,参与群体活动不积极,比如合唱表演,小朋友都一起唱,他自己站在队里,就是不唱,面无表情目视前方。有时候有攻击性行为,这种情况是不是自闭症?
A


张凤玲主任:这个现象在儿童发育过程中也是比较普遍的。我们在心理学上叫做退缩性行为。这主要表现为,孩子的胆子小、害羞,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对新奇的事物不感兴趣。这种行为多发生在孩子的幼儿期,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大,他的生活范围增大,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的退缩性行为会逐渐消失。如果一直延续到学龄期,那么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产生退缩性行为呢?

第一个原因,和性格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偏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容易会产生这种问题。因为,内向型孩子在幼儿期,一般会表现为适应能力比较差,积极的情绪比较少,消极的情绪较多。

第二个原因,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很有关系。过分的照料、过分的溺爱,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所以家庭的教育,也是造成孩子退缩的关键原因。

第三个原因,缺少家庭的温暖,家庭的不和睦。门诊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在1岁时父母就闹离婚,由于这种恐惧,而造成的孩子的退缩性行为比以上两种情况更为严重。

一个十几个月的孩子怕生,完全是正常的。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的孩子慢慢改变,不会有问题。四岁的孩子如果是这样,我要问一下,如果孩子在家里的表达没有问题,不要考虑自闭症。如果在家里也表现为这个行为,自顾自的玩儿,不愿意和家长沟通,那建议去医院看一下。
Q
7、 宝贝爱哭,恐惧打针四岁男孩,最近越来越爱哭,任何事情都能使劲的哭嚎,比如打针,以前是小声哭,最近是使劲哭加恐惧的眼神。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该怎么处理?
A


张凤玲主任:这个孩子特别爱哭,我们都知道哭是我们学龄前儿童不愉快情绪的一个反应。学龄前的孩子完全可以体验成人的各种情绪,开心、悲伤,恐惧、愤怒、紧张、害怕的,但是和我们成人不同,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我们成人也能够体验到这么多的情绪,但是由于我们的自控能力比较高,所以不会出现哭泣的行为。所以,在孩子事先预感到今天要打针,会很疼的,会哭是很正常的,家长不要做过多的干预。随着孩子的日渐成熟,他的恐惧会逐渐消退。建议家长做到四个方面:1、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家长在孩子作了错事之后,家长经常会吓唬“不听话是吧,到医院去打针”,这样的话,孩子会感到“打针是很可怕的”。

2、要承认打针是疼的,但是不是不可以忍受的。

3、当孩子嚎啕大哭时,不要做过多的语言解释。可以通过肢体上的安抚,摸头,摸摸身体,拉拉他的小手等等,来安抚。

4、借助榜样的力量。看其他的孩子打针怎么不哭啊。
Q
8 、 孩子身体健康,绝不是弱不禁风的,基本上是幼儿园的全勤宝宝,抵抗力也强,就是这个问题:4岁时转幼儿园,可能有些紧张,开始尿床,我当时也很焦虑,说不要这样,小朋友会笑话你的,可能孩子就更紧张,后来直接是变本加厉了,等我意识到孩子心理出问题已经晚了,我现在想从心理上帮助到他,怎么办?


A
张凤玲主任:孩子排尿遗尿问题

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对于只有四岁的孩子来说,由于某一事件的发生而产生的行为,是一个十分正常的。如果孩子超过五岁还有这个问题,我们才会建议去医院看一看,考虑是否会有遗尿的病态。

1 家长控制焦虑,不要太紧张

2 通过慢慢的训练来达到控制尿床的行为结果

3晚餐饮食结构要调整,尽量少吃水分多的食物,少饮水,减少尿床的几率。

4另外要观察一下孩子在半夜几点钟要尿,这个时间我们要叫醒他,然后让他排尿,慢慢训练他
Q
9、

男宝3岁,9月份即将上幼儿园。一直在注意锻炼他的自理能力,可是实际生活中,他总是不愿意自己吃饭穿衣,如果交给他自己吃饭就挑三拣四营养不均衡,所以经常忍不住还是喂了。上厕所自己穿脱裤子还不是很熟练。很担心他上幼儿园以后的自理情况。有什么办法或者话术可以鼓励他多练习和实践?
A


张凤玲主任:1 两岁的宝宝开始有强烈的独立进食的愿望,是训练进食且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机会。不要因为担心他们年龄小、进食慢,或不希望弄脏衣物、环境等原因,而放弃训练。

2 如果宝宝有能独立进食的能力,却已经养成了被喂饭的习惯。请家长不要通过严厉责备或者强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原因:胃是一个情绪器官?进餐气氛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如果长久在餐桌上气氛沉重,会产生恶性循环的后果。一到餐点,大人孩子都会紧张。所有人的肠胃功能都会受到影响,食欲降低。

1 进食的时候一定要营造一个愉快的气氛。吃饭是很正常的现象,吃不吃就不吃。在吃饭前不要做过多的讨论不要做过度的提示。

2不要把吃饭作为一次交易,每次吃饭都要给孩子提附带的奖励条件。非常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3 在孩子饥饿的时候进行进食。不要因为上一顿吃的不好,而在两餐中间给孩子额外加餐。这样反而会影响下一餐的胃口,形成恶性循环。

4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过度关注孩子。孩子和家人共同进餐,不要特殊照顾,也不要特别干涉他的进食喜好。营养的问题放在后面关注,先把孩子进食习惯培养好。

5增加适当的户外活动量,帮助消化。而不是让孩子被电子产品束缚。当然,过多的电子产品的互动,对孩子的视力、智力等方面的发育,也是不利的。

6食欲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接受孩子食欲和食量的变化。家长关注孩子的身高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不需要纠结孩子每一餐的进食量。
Q


10、彤彤现在是三岁半。能自主叫小便,去马桶小便,白天和半夜都能叫。但是到现在还是不肯叫大便。一定要拉在裤子里。大便前不叫,姿势要半趴在地上。这两天学会了蹲下来,但是不肯拉下裤子。很抗拒去马桶大便。平常引导,绘本等都做得很多了,可是没有效果。请问,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A
张凤玲主任:这个问题比较特殊。一般规律上来说,一般孩子是先学会控制大便,以后慢慢学会控制小便。由于不太清楚孩子在如厕训练中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或者有过什么样的排便体验,所以很难给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怎么办?

1家长首先要放平心态,不要过于焦虑。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

2也许是由于这种行为被过渡关注,从而让孩子的错误行为得到了巩固。(具体参见问题一)

3选择一个孩子喜欢的特别便盆来吸引孩子,提高她正确排便习惯的兴趣。

4孩子如果出现错误的排便方式,家人需采取平淡的方式进行清理,不要过多的指责或者关注。

5如果以上建议都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的话,请带孩子去医院看一下心理门诊。


    关注 合璧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