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基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博弈下的校企合作研究

 

点击上方“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即刻关注,随时掌握协会最新资讯!微信号:wljywyh2016...



点击上方“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即刻关注,随时掌握协会最新资讯!

微信号:wljywyh

2016年4月22日(星期五)

农历丙申年三月十六

【校企合作】

张明丽、石荣丽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


摘要:校企合作虽然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越来越多地参与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现实当中,校企合作不甚理想,企业不热心、学校不积极、学生不配合等等情况较多,本文分析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博弈关系,建立了三方博弈模型,并提出校企合作新模式,以平衡三方的关系。

关键词:三方博弈、校企合作、新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稳步发展,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格局日益明显,将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学校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越来越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共性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人培养质量”,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企业化培养,真正让学生在企业的岗位实践中获取实践能力,锤炼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打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直通车” [1]。

1、问题的提出

应用型本科人才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与高职高专类校企合作不同的是,一般不签订就业订单(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因为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大规模的人才“蓄水池”,企业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同样学生也不想将来的就业被束缚在实习企业中。

虽然校企合作具有正的外部性,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现实的校企合作中却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1)企业追求经济利润,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校企联合中常常需要通过熟人才能合作,缺乏市场机制;(2)学校较少考虑企业的利润问题,把合作当成完成学生实习和教学评估的手段,只想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和实训基地,另外,学校教师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渠道有限,自身的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3)学生是校企合作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也是校企合作成果的直接受益者,虽然学生对校企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却缺少话语权。(4)校企合作一次性现象突出,后续合作有限。教育部校企合作调查报告表明,有18%的企业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校企合作,57%的企业开展过浅层合作即与学校建立的是一次性,非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比较深层次合作的企业仅占15%,与校方全面、深入、稳定、紧密合作的企业数量不超过10%[2]。

2、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博弈关系

2.1 校企合作中企业自身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要提供实习设施、设备、教学场地等,会占用企业的资源,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的收益,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能够借助高等院校的技术和高学历知识型人才,进行项目的开发、新技术的引进、业务流程的优化等;另一方面能够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而现实当中,目前广大教师来源于院校,高学历,但自身实践能力不充分,与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虽然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帮助高校设置符合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同时优先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优秀人才,减少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和成本,然而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学生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之时往往就是学生离开企业之时,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为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全都付诸东流,企业损失严重。

2.2 校企合作中学校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对于学校来说,需要派教师进行校企合作单位的开发、联络、具体工作的开展等,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可能要增加学校的额外开支;学生在外实习,会增加学生的管理成本。校企合作中,学校的收益是多方面的,首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程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和设施等资源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思想火花的舞台,强化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手能力;其次,可以完善教学计划,企业的相关专家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设计融入职业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最后,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及业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申报访问工程师项目等,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体验并总结专业岗位工作中所需具备的各项职业素养,不断学习改进[3]。

2.3 校企合作中学生的角色

学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也是校企合作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对于学生来讲,付出了学费、在企业实习付出了劳动,所以想得到相应的回报。可是,有些学校的校企合作动机并非完全是为了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来源于上级的检查。而企业会考虑自身的利益,不会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资源,只是把校企合作当做选择人才的平台,或者是利用学生的免费(或廉价)劳动力为自己创造利润,或者把校企合作当做是减少新员工培训成本的一种手段,这些都或多或少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如果校企合作成功,学校、企业都能拿出最大的诚意,付出最大的努力,学生自然愿意合作,因为受益最大的就是自己。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中的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实践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其次,可以使学生直接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并获得企业导师的专业技能辅导,在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还可以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灵感;还能够增强一种超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方位、立体式的通识能力。

2.4 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博弈模型

校企合作出现上述问题深层次问题原因在于学校与企业以及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帕累托优势均衡思路中的一个难题就是多于两个参与人的博弈中产生的自然预测。下图1展现的博弈是借鉴三人博弈模型(来自Bernheim,Peleg and Whinston,1987),其中参与人1(学校)在行中选择,参与人2(企业)在列中选择,而参与人3(学生)在矩阵中选择[4]。
 图1学生积极参与A和消极参与B两种情况下的博弈结果


参与人3(学生)在参与人1(学校)和参与人2(企业)之前行动,学生可以选择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在学生选择积极参与A情况下,如果学校和企业选择合作,则学校、学生和企业收益都是100;如果学校不合作,而企业合作,则企业收益为10,学校和学生收益是50;如果企业不合作,而学校合作,则学校收益为10,企业和学生收益是50;如果企业和学校都不合作,但是学生积极、勤奋、热心参与实习实践,给企业和学校带来收益是5,学生自己的收益是20。在学生选择消极参与B情况下,学校和企业积极合作,学校和企业的收益是50,也能给学生带来20的收益;如果学校不合作,而企业合作,则学校的收益是20,企业和学生的收益是10;如果企业不合作,而学校合作,则企业的收益是20,学校和学生的收益是10;如果学校和企业都不合作,这时校企合作无法进行,收益都是0。

这一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U,L,A)和(D,R,B),很显然均衡(U,L,A)相对于均衡(D,R,B)具有帕累托优势。实际上,博弈三方都意识到积极合作是最好的。但是,这个帕累托改进如果没有一个约束机制去规范、监督,就算达成协议,就没有人认真执行。

3、建立平衡三方关系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校企合作持续而良性发展取决于学校、学生和企业在合作中实现各自利益目标的程度,需要寻找一种新模式来平衡三方的关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在专业设置、课程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安排上强调其应用,所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三分之一应该为实验实习实训等应用课程,把这部分应用课程的教学环节纳入校企合作框架内,把实践教学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部分,这样既能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又能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愿意积极配合,所以学校、企业和学生一起构建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岗位实习于一体的校企合作教学新体系,是当务之急。
图2校企合作新模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为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验实训课程体系、企业岗位实习课程体系的三大体系,其中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拓展课程模块;实验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包括认知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实践教学岗位技能课程模块;企业岗位实习课程体系包括岗位技能课程模块、企业专门需求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5]。大一到大三主要学习理论教学体系部分和实验实训课程体系部分,理论体系部分以学校学习为主,实验实训部分有的在学校的实验室完成,有的需要到企业学习,或者到学校和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孵化基地学习;大四学生完成企业岗位实习课程教育体系中企业专门需求课程和相关素质的拓展课程,要求学生完成顶岗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企业为主,学校积极配合为辅。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还需要继续探索,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应该明确企业与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要求签订三份协议: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均签订协议书,以保障各方利益。总之,在校企合作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诉求,以保证企业愿意长期合作,同时,学校在校企合作中,除了考虑学校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外,更多的需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利益,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游彩霞,张光德,严运兵,郭健忠,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7月第28期,17页

[2] 李颜,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经济学思考,价值工程 2015年第22期249页

[3]王耀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 111-113页

[4]朱·弗登博格,让·梯若尔,《博弈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18-19页

[5] 王彩霞,王景顺,李淑艳,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 第3期 150-153页

作者简介

张明丽:1974.3,讲师,研究方向:财政金融、物流经济

石荣丽:1978.11,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园区,区域物流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物流管理”的部分研究成果。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微信订阅号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