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传统,实现夙愿——《 刘锁祥篆书千字文》出版面世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是对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是对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被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千字文》共四部分,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千字文》成为了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流传有1400多年之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许多人都把《千字文》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智永和尚、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人的作品广为流传,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在促进其在民间的传播的同时,也提高了知名度。



刘锁祥,字固之,号常人、北漂翁。一九五三年生,山西沁源人。姚奠中先生入室弟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教育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太原师范学院中国书法史论与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原副院长兼书法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法指导教授;北京涵芬楼艺术馆书法课堂主讲;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教材审定专家“;”姚奠中书艺研究会“召集人。

刘锁祥是一位非常有造诣的书法教育家。自幼酷爱书画,从师于徐文达先生、姚奠中先生,请教于启功、卫俊秀等先生,因而传统功底好,作品格调高。擅长行草,书作质朴畅达。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在报刊发表。有的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集》、《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选》、《现代国际临书大展作品选》。1985年作品获全国“兰亭”书法大赛一等奖。

4月17日,“‘墨守传统光华书艺’刘锁祥书法展”在晋宝斋开幕。展览重磅推出一幅精品力作——《刘锁祥篆书千字文》,由晋宝斋刊印出品,这幅大作是刘锁祥老师专门为本次展览书写,并邀请97岁高龄的著名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题签,篆书字法秉承章太炎先生,形体、用笔则以刘老师早年研习石鼓文的体验为基础,同时汲取王福厂先生《说文五百四十部》的匀称和精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张颔先生亲手题写书名

关于为什么要书写千字文,刘锁祥这样介绍道,“余于志学之年,酷好翰墨,临池不辍,近于中岁,际遇好道,涉于大学专业书法教育,教学相长,千字文书写自为夙愿。”

众所周知,《千字文》由于其内容容量大和成韵易读的诸多特点,加之它无重字,自而成为有梁以来的历代书法家们竞相书写的对象之一。古代名家对《千字文》多有书写,名作浩瀚,当代名家如吴稼禄、卫俊秀、启功等先生也曾用不同书体书写过。尤其是2013年姚奠中先生时值101岁所作《行书千字文》尤为难得。

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锁祥以其特有的个性化的笔墨处理方式传达其情、其智、其才、其思,每一件作品都在表明其渐臻化境的过程。

在书法教育领域,刘锁祥不是仅仅停留在筚路蓝缕之功,在数十年专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他有挫折,更有辉煌,在这曾经的沧桑岁月里,在这泽被后世的书法教育事业发展中,他谦逊温和,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书法创作作为他的情感寄托却为我们留下了他生命的踪迹,成为我们窥视其内心世界的心灵之窗。

篆书千字文作品欣赏






边缘
品牌视觉

一支靠谱的团队   一份苛求的完美

专注于品牌建立品牌成长品牌营销品牌视觉

精彩发布|精选文章|原创干货|实操实战|热点地气

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腾讯微博。

融商·融智·融文化

品牌热线:13700513605   400-0351-801

QQ:54397606


    关注 边缘盛世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