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王澍(一)现代文人的山水概念

 

《造房子》王澍(一)现代文人的山水概念...







王澍有一套自己很完整的对于建筑的看法,一套观念,这套观念是不同于现代西方建筑概念的,是那么的“传统中国”,简单的说是强烈的“山水”美感,以至于每一个成长在这个文化圈里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总说自己首先是一个文人,而后才是一个“造房子的人”,就连他的工作室也叫做“业余工作室”,他写建筑文字,不单运用建筑学术语,他会同唠家常般谈论自己的一点小想法、顿悟,随意提起一幅画、一幅字、一种生活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那么,这一点“山水”概念具体是什么呢?单单从表面上看,他对于材料的运用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简直是一种恋物癖,尽管他极力否认,举个简单的例子,用农村废弃的砖瓦堆砌的“瓦爿墙”,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王澍的名片,他说这是中国建筑的一项传统:对于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于是我们看到一座座以夯土墙、瓦爿墙为立面的建筑拔地而起。(王澍对于在中国建筑里的立面概念有着独到见解,为了方便暂称“立面”)

瓦园
 《五泄山图》


他的“山水”概念充分体现在他的建筑里,“山房”、“水房”的概念就是最好的印证。五散房的五个小建筑分别被命名为山房、水房,这种分类是诉诸感官的,来自于某种富于传统趣向的空间描摹,如千佛岩、水波等,名称与情态互相指谓,构成了一个相当诗意且能引起联想的意义系统。
《早春图》


五散房其实就是倪瓒的古树、远山、溪流和平滩,或者,在另一个层次上,它们只是远山,不同形状的山体,或正或奇,或横或纵,它们也有组成各自体积的次级“模件”,那就是房子本身的建构方案,亦即王澍的构造实验,如夯土技术、瓦片构造等,这些手法,为建筑单体提供了一层“肌理”或“质感”,相当于山水画的“皴法”,它们自身都是表意的。
《溪山行旅图》


与山水画类比可知,这个系统至少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模件”(“模件”的概念在王澍看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基础,同时与汉字的构造也有着巨大的关系,我们下次再将),笔法、母题、构图三层相对应的是:建构级别,王澍的构造实验;单体级别,如五散房、瓦园、太湖石房等;群体组织,构图法当然也调控着不同层级模件的组织方案,可在不同尺度上发生作用。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设计
经过不断对基础模块的变型,我们看到,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二期的设计中,五散房中的“山房”、“水房”和“合院”以各种不同形态重复出现,根据地形、根据具体的位置、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转化和变形。同时,一些组件,如太湖石房,在象山校区中则不断穿插于更大的单体建筑中,单体建筑自身变幻着院落格局,建筑与建筑形成更大规模或更不受限定的院落,这些院落连续排列、互相关照,组成了一个现代尺度的园林。

植物作为一个主要的模件,也在建筑外部、建筑内部、建筑与建筑之间、屋面以上、甚至碎砖瓦墙面的缝隙里,在各个层级上侵入渗透,成为设计语言中一个不断生长、富于情态却又无法完全控制的变量。由此他的建筑与自然、传统融合生长在了一起,可以说是包含着重新与自然达成平衡的哲学构思,延续着文人山水的襟怀观想,既属于过去,又连接着未来。



微信搜索“zenmircofilmstudio”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刻关注zen studio微信公众账号,不同内容,更多精彩




    关注 ZenStudi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