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美术丨遇见“再十示”的独特境遇

 

再十示:丁乙个展时间:2016.4.23-2016.6.2地点:湖北美术馆...





▲湖北美术馆外景

丁乙个展“再十示”个展亮相湖北美术馆。此次展览汇集艺术家1985年至今30年的艺术创作历程。展出的100件作品,包括艺术家从“十示”系列诞生前尚能看到具象元素的油画,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以及不为人所熟知的纸本实验。“再十示”邀请观众再次进入到丁乙由格子与色彩创造的视觉世界,从不同角度感受其作品的深度、广度和多元性。



▲展览艺术总监傅中望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览策展人冀少峰在开幕式上简单介绍此次展览



▲展览艺术家丁乙在开幕式上发言

自80年代后期投身抽象绘画以来,丁乙就是这一领域最为坚定而大胆的创新者之一,他的绘画结合了极简主义与高度表现性,在形式、技法与材料上孜孜不倦地求新求变,十字栅格符号也从最初的避免社会化意象化表达,追求规则之下的自由,逐渐发展成为开放的个人化绘画语言。近几年,在结束了长达12年的荧光色创作阶段后,黑白与色彩的概念就如同乐曲复调一般成为了他绘画中交织回响的主题,此消彼长。本次展览首度亮相的8张木板画,就是他在运用木刻技法之后对于黑白单色画的再度探索,而另两件分别用黑白作底的大型瓦楞纸上作品《十示2013-B1》与《十示2013-B2》,则以深邃细腻的颜色从侧面展示了艺术家对于材料、空间节奏感与色彩平衡的把玩。



















▲丁乙个展一号展厅展览现场

冀少峰:“再”是一个深刻的概念  

我们美术馆做了一系列以“再”为概念的展览。这个“再”是我和艺术家多年交流下来所挖掘的概念。“再”的提出,是一次对艺术家的“再认识”。“十示”走到今天,非常需要我们对它有新的认识;其次,“再”这个概念,打破了对“十示”惯常的概念,展现出“十示”与新社会结构的碰撞。“再十示”不是一个呈现,而是传达一个变化的概念。“十示”系列正处在”变化“中,我们也要以”变化“的态度去认识它。最后,“再”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如果是西方,他们会用“后十示”,但我们则选择用“再十示”。“再十示”所传递的状态,让你能感受到今天的“十示”与过去的“十示”有了怎样的改变,过去的“十示”与今天的“十示”又有怎样的关联。是不是没有昨天的“十示”就没有今天的“十示”呢?这一系列的讨论,都是“再”的深刻意义所在。





















▲丁乙个展二号展厅展览现场

丁乙:工作室的环境和周边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

工作室的环境和周边的文化氛围都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首先,这个改变就体现在作品创作的尺幅上。我刚搬入西岸的新空间,就完成了我创作生涯至今最大的一件作品。其次,西岸的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去工作室的路上,会经过上海的黄浦江,这让我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和变化。











▲丁乙个展三号展厅展览现场

冀少峰:走进“十示”,就走进了丁乙的内心世界  

面对丁乙的视觉图像世界,它不仅带来的是评述与阅读的艰难,更因丁乙的“十示”光晕所散发出的那种神秘与迷醉。它吸引着阅读者一次次不间断地走近它,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十示”已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标识。数十年来,丁乙一直在坚持描绘这么一个基本元素,看似极简单的实则在简洁中寓意着一种不可名状的丰富与冲动。阅读“十示”就阅读了丁乙的艺术,走进“十示”,就走进了丁乙的内心世界。正因为数十年来对“十示”的无休止的追寻与探究,才成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丁乙,而丁乙正是透过“十示”一次次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与超越。“十示”以一种无可争议的事实构成了丁乙的视觉叙事语符,这个语符不仅凝聚着丁乙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体察与体验及其象征性表达,更是在“十示”的背后,又的确潜伏着丁乙那难以察觉的深邃的思想。“十示”是一个知识谱系,更是一种知识结构和价值认同。当丁乙携带“十示”走向一个又一个国际舞台时,人们透过“十示”亦体验到一个开放而又充满着激情、速度和戏剧感的中国。那么“再十示”将会为阅读者带来在新的社会秩序下的丁乙的精神诉求和文化关怀。



▲《破祭》 布面油画 123x93cm 1985



▲《禁忌》 布面油画 84x84cm 1986



▲《十示89-7》 布面丙烯 100想20cm 1989



▲《十示90-5》 布面丙烯 100 x 160 cm 1990



▲《十示91-B9》 彩色马克笔、纸 36x48cm 1991



▲《十示91-7》 布面丙烯 140 x 170 cm 1991



▲《十示92-15》 布面丙烯 140 x 160 cm 1992



▲《十示98-7》 成品布上丙烯 140 x 160 cm 1008



▲《十示2011-7》 布面丙烯  300 x300 cm  2011



▲《十示2013-B1》 粉笔、炭笔、瓦楞纸 400 x 1270 cm 2013



▲《十示2015-13》 椴木板上综合材料 240 x 240 cm 2015



▲《十示2015-15》 椴木板上综合材料 240 x 240 cm 2015



▲《十示2015-17》 椴木板上综合材料 240 x 240 cm 2015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