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拿到了全球8分之一的产能,供应链将成为共享单车下半场的分水岭

 

接下来的共享单车可能再次将迎来一批新的更新换代。政策风险在前、抢占市场在后,不管是出于产品的骑行体验还是原有...



接下来的共享单车可能再次将迎来一批新的更新换代。政策风险在前、抢占市场在后,不管是出于产品的骑行体验还是原有车辆资产的更迭,后端供应链正成为共享单车战争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4月19日,共享单车的原创者和领骑者ofo小黄车对外宣布,与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富士达签署战略合作,这意味着ofo每年将获得富士达超过1000万的单车产能,这也是共享单车行业迄今所获得的单笔最大产能。



另外,ofo小黄车还和富士达宣布将建立首个共享单车全球研发中心,在供应链及全球产能整合、海外布局等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这些消息,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资本层面的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而考验产品和产能的时刻也即将到来。

为什么这样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打仗之常理。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来说,资金是粮草,后端供应链的产能更是重要的粮草支撑。而作为先行者,ofo的此举不仅在产能、技术质量、以及未来布局上都进行了规划,可谓是一举三得。

谁掌握了产能,谁就能在扩张中掌握先发优势

共享单车从来都是一项重资产的生意,线上模式往往拼的是流量和用户,而线下拼的则是供应链。如果想要抢占市场,拥有更多的用户量,那么你必须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够支撑平台车辆运营,以满足用户骑行需求,从而才能够形成正循环。

因此,我们先来ofo这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富士达。

根据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1992年,它是国内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也是自行车中的代工厂龙头企业。而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富士达全年产量1200万辆,销售收入70亿元,富士达方面还预估,2017年随着ofo的加入,该公司预计年产量要破2000万辆。

而2016年,中国自行车全行业的总产量不过5303万辆,全球自行车年产能约为8000多万辆,这意味着单是富士达就已经为ofo提供了全球1/8的自行车产能,而2000万辆产能的富士达,即将占据了全球市场20%以上的份额。

这对于酣战中的其他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全国最顶尖的资源和最大产能将被ofo握在手中。

在满足了产能之后,ofo可以更大规模的进行扩张,将小黄车推向更多的市场已满足用户骑行的需求和体验。而其他共享单车平台,一旦面临着供应链断裂、产能跟不上的状况,则意味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挤出市场。

而且,除了此次合作的富士达之外,ofo本身就已经和飞鸽、凤凰、捷安特等老牌车辆生产商达成了产业链的合作;另外,此前ofo还和科技圈内著名的单车制造商700 Bike达成了战略合作,进行研发和供应链上的优化;数据显示,ofo已经储备了全球40%的供应链并签订了排他协议。

这些对于ofo的扩张和运营来说都是后端强大的支撑,也使得ofo能够快速领跑行业。截至目前,ofo已进入全国75个城市,海外进入4个国家、6个城市,用户日增100万,日订单1500多万单,每日营收接近1000万元。

拥有高端技术供应链的平台,才能够在产品上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红利之外,顶尖、优质的供应链技术才能够为共享单车平台的发展带来更深层次的保障,比如,硬件标准和全产业链资源。

今年以来,ofo在硬件上的大动作不在少数,既有NB-IoT技术,又有亚米级的卫星定位技术,而这背后考验的也是供应链和硬件能力的实力。据大宝了解,ofo计划在六月份的新投放的车都将是电子锁,七八月份会计划将此前的机械锁进行全部的更换。

这样一来,ofo的车将会从最高的开锁率变为最高科技含量、且定位准、开锁快的共享单车。

但如果没有背后供应链的技术,这些硬件可能也无法完全实现。在此之前,不少共享单车平台,为了快速扩张,让天津、深圳等小作坊式的自行车加工工厂重新焕发了生机,但其实,这些小作坊式的自行车加工厂根本不具备优质的生产能力。

700 Bike的供应链负责人郭晶晶就曾直言,有些传统的小自行车生产厂商其实根本不具备生产共享单车的能力。

共享单车发展至今,社会环境和认为破坏因素对单车的影响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因此,考验供应链的绝非是单纯的单车生产能力,而是背后的供应链的防盗、低维护甚至免维护等一系列综合能力。

和其他不专业或者根本不是专业自行车生产商的供应链相比,富士达不仅有着几十年的自行车生产经验,并且此次和ofo的合作,将专门提供数十条原本为欧美的单车品牌代工的产线,这些产线整合了全球单车制造的优势资源,其自动化水平和工人的操作水平也均高于行业平均标准。

并且,作为中国自行车协会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富士达一直以来参与共享单车团体标准的制定及新技术研发。同时,富士达拥有国内唯一一家由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MRA)联合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取得超百项专利成果。

而以上这些技术,可以为ofo的产品提供更好使用寿命,和更安全的零部件和产品结构的加强,以安全、便捷、免维护、防盗和智能为原则,对共享单车的车架、外观、涂装、零部件和智能硬件等产品细节进行研发,为用户提供舒适的骑行体验,同时,行业顶尖的硬件技术和标准更是不可缺少。

这对ofo而言,即是产能上的助攻,也是产品体验上的助攻。

供应链之争,实际上是成本和效率之争

在这场ofo已经领跑了的共享单车战火中,产能、产品、运营,缺一不可,但同时,强大的供应链资源又能够深刻的影响、协调和整合这三者。



在前面我们分析了后端供应链对产能和产品的影响,接下来该说说运营了。

截止目前,ofo已经覆盖了全国75个城市,以及海外的4个国家、6个城市,这种全国性的网络布局对于车辆的供应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后端产业链也必须实现全国网络的覆盖,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车辆的研发进度和生产能力,还能够实现就近生产、投放,提高运营效率。

而ofo和其合作方富士达的产业链恰好是全国甚至全球性的,富士达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制造商,具备全方位的生产配套能力,与全球知名零件供应商都有战略合作,此前曾为Specialized、Scott、Bianchi等国际知名自行车品牌代工,而其合作伙伴也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意味着,ofo将能够很好的利用富士达的全球资源,将全球资源网络化,实现本区域投放自行车、就近工厂生产覆盖、建立起国内外工厂近距离点对点的供应链协同体系,并且布局后期的海外扩张。

也就是说,ofo这套体系,不管是在国内、海外都将实现供应链产能的最大化、从而能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而比起竞争对手共享单车平台来说,如果产能在国内,这意味着还要增加物流成本和时间,供应链运营之争实际上也成了成本和效率之争,这恰恰就是共享单车线下模式的魅力所在。

结束语

共享单车的未来,供应链将成为决定各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有资料显示,ofo的供应链已经比行业内各平台多出了6个月的差距,而各平台和ofo在上游供应链运营方面存在的差异,也将成为接下来行业发展的分水岭,进而加速行业的细分、升级与淘汰,同时也提醒各个玩家把握好自己的生命线。

作者: 崔大宝

首位跨界的商业分析科技人文自媒体;「BP智库」创始人[BP智库,是一家提供商业咨询,商业计划书制作服务的机构]拥有7年创业管理 投资分析 行业研究 品牌传播经验。曾指导服务超过百家创业公司商业计划书,帮助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并获得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和大佬投资人联合投资;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首选商业自媒体;商务合作崔大宝微信:c0100531


    关注 互联网新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