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和钉钉  分析笔记

 

关于企业微信和钉钉的一点想法。...

进入2016年,移动办公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巨头们也转过身来,加入了to B市场的争夺。相比c端软件,国内的B端市场明显处于蛮荒期,这也吸引着各路创业者和投资人纷纷加入游戏,无论是移动办公,还是销售、客服、营销领域,或者是法律、金融、餐厅等专业领域,都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改造行动”。

结合美国的行业数据和目前国内情况来看,在未来,也许多个领域都会有独角兽的出现,新型优质软件会替代掉原来老软件,协助各路企业踏上云端。在软件设计上,这些产品保证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优质的用户体验。

关于行业的分析不是本文要赘述的重点,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多查看此类资料。不过如此火热的市场情况,如果不能设计出有价值的产品,最终仍然避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能存活下来的产品,一定是有价值的产品。

笔者理解的“价值”,是一款产品能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加上有效的运营策略,直到壁垒的形成。要做到满足需求,如今已经很难,如果想持续的满足,产品经理不得不废点脑细胞了。

祝各路B端创业者顺利,也欢迎留言,对产品和市场进行深入讨论。

入正题。

今天要说的是移动办公的两个巨头,企业微信和钉钉。

之所以称之为巨头,最重要的是后面金主的支持。可以预测下,目前市场上定位移动办公的软件,尤其是以信息交流和协同办公为主的工具软件,两年之内若不转型,生存的机会比较渺茫。

后文会解释原因,接着往下看。

首先来分析下企业的需求,企业微信和钉钉都瞄准的是移动办公需求。

1  需求分析。笔者简单总结了下移动办公的主流需求,这里是针对个人的,如下:



笔者将需求进行了分类,从图中也能看出:

一级需求是高强度需求,毕竟每个人都会有远离电脑的时候,所有有关工作的事情,只能在手机处理;

二级需求是完全个人类需求,针对的多为出行在外的业务员,软件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三级需求则属于弱需求,个人使用的欲望不够强烈。

相信大家在这里也能看到,钉钉和企业微信在争夺一级需求,也就是腾讯自己的地盘(现在企业办公工具最主要的还是QQ和微信);二级需求市场,各类CRM移动工具在这里争夺,虽然不如一级需求那么抢手,但是巨头也没有完全渗透进来,有存活空间;三级需求的创业者们比较悲催,这里的需求点很弱,在这里做软件的公司得考虑下未来。

以上是个人类需求的整理,但是企业软件的决策者并非个人,往往是企业领导,根据有利于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决策。那么企业的需求点在哪里?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移动办公需求,在企业端并非是绝对的强需求。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路径中,有着更多的可选之路。事实上,除了移动办公,其他路上也能孕育出不错的创业项目,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深入挖掘下。

创业项目的重点是,从多个维度来观察,项目本身能够帮助“现阶段”的企业盈利。

说到这里,再回去看我们今天探讨的两个主角。不难发现,现阶段的企业微信和钉钉,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真实需求,所以在推广上也会比较困难。钉钉已经烧钱有一年多,企业微信刚出,如果不能在功能上做调整,烧钱教育市场也是必然。

2  产品定位以及优劣势分析完需求,我们再来看下两个产品的定位。

企业微信:



钉钉:



从官方的介绍和软件的功能来看,两家都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移动办公平台”。鉴于办公平台太模糊,我会从资金,资源,细分定位,市场占有率,团队历史战绩,设计理念的维度来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劣势。

具体分析如下:

A 资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家都是背靠金主,加上阿里和腾讯对于企业市场愈加重视,所以在资金上难分伯仲。

B 资源。钉钉背靠阿里系,阿里巴巴掌握着中国的消费流量,又有着全国最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所以钉钉在企业领域有着天然的获客优势;但腾讯掌握了最大的社交流量,有QQ和微信等产品倒流,再加上很早之前就发力的企业QQ和微信企业号,用户获取会更佳容易。在资源上,笔者更看好企业微信。

C 细分定位。钉钉诞生之时的定位是企业社交,旨在解决企业的沟通问题,提高效率;但在2015年9月发布了C++战略,正式转型移动办公平台,联合更多公司满足更多企业的不同种服务;企业微信刚刚发布,从官网上来看,重点是企业内部社交,和钉钉最初的定位很像,但是企业微信也留下了“工作站”的入口,也算是移动办公平台。这里和官网介绍的相同,都是移动办公平台。

D 市场占有率。钉钉号称已经做到了百万用户,不清楚这个数字的真假,但肯定优于刚刚推出的企业微信,因此在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印象上,钉钉占优势。

E 团队历史战绩。钉钉的团队是原“来往团队”的老班底,在来往失败后,开始做企业社交软件,负责人陈航是电子商务的搜索出身,阿里优质人员的优势明显,有成功有失败,一定有很多作战心得,但缺点是团队没有做社交产品的经验,或者独立工具的经验;企业微信团队则具备比较丰富的社交产品运营经验,也有QQ邮箱,微信这种耀眼的经历,但缺少对B端的了解。在这个地方,笔者认为企业微信比较有优势。

F 设计理念。在体验了两个产品之后,很明显能感受到两者理念的不同;钉钉在功能设计上更佳偏重管理者,无论是“钉”、还是“已读、未读”,或者整个界面较为“大而全”的设计风,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去考虑的;企业微信则偏向员工角度,更重视一线使用者的感受,设计上也更“人性化”一些。这个维度上对比,很难分出高下。笔者认为,从产品设计来看,钉钉的需求方更多的会是传统行业、大团队,而企业微信的受众偏向于新兴行业或者小团队,下文的功能环节会对笔者的判断原因进行阐述。

3 具体功能。笔者将提取需求,来对两家产品的具体功能做分析。细节决定产品质量,因此下文中的各个功能会在一些细节上进行对比。

判断标准:鉴于是企业软件,最重要的是效率,因此能提高效率的功能都会加分,破坏效率的东西会减分。效率大于人性化设计。

第一,消息的有效传达。

在钉钉中,无论是“钉”的功能,还是已读未读,都会让消息更加快速、有效的得到传递,尤其是“钉”的功能,作为钉钉的最大特色,无论对方是否用钉钉,只要有电话,消息定能传递出去,如此这般,将消息传达做到了极致。

企业微信中有一个提醒的功能,本意也是协助用户做出有效的消息传达。但是当笔者将企业微信的消息推送功能关闭后,提醒模块也就基本成了摆设,所以力度不如钉钉。此外,企业微信的回执功能,更佳人性化,这点很多文章已经说过,不再多讲。

有效传达上,钉钉优于企业微信。

第二,最快时间找到想要交流的人。

企业微信的设计和普通微信相同,用户在进入软件之后,可以清晰看到“通讯录”和“消息”两个板块,通讯录中直接就是企业的人员信息,学习成本极低。

钉钉在这个环节处于下风。进入软件之后,钉钉底部的五个Tab给寻找通讯录设置了阻碍(下图左),进入到通讯录之后,各种花哨的功能摆放,又增加识别难度(下图中),即使找到了联系人,进入到了联系人页面,底部的四个Tab还是将消息功能淹没(下图右).



这个环节,笔者感觉钉钉的产品经理没有将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才会出现各种阻碍操作。企业微信胜出。

Ps:在通讯录设计中,企业微信将公司所有人的联系方式全部都摆了出来。钉钉则将常用的人的联系方式放到了通讯录的页面,将整个公司的通讯录做了折叠。笔者更喜欢钉钉的排版方式,原因如下:我们需要快速寻找的人,多数情况下会是比较常用的人,企业内部通讯录比较少用(毕竟不是会联系每个同事),因此做折叠,排除了用户干扰更好。

第三,快速创建企业群。

企业微信的步骤和普通微信相同,流程为:点击创建 - 选择人 —— 创建成功。具体如下:



钉钉的步骤为:创建聊天 - 创建群聊 - 选择联系人 - 创建成功



钉钉多除了一个步骤,就是得选择创建怎样的聊天。主要原因在于钉钉的设计理念,钉钉团队希望软件不只是公司的,也是个人的,所以钉钉允许企业内部沟通,也允许在软件上新建企业,因此多出了一个步骤(下文添加好友同理)。但笔者认为群聊的设计还是有问题:企业群、澡堂对话应该抛弃,或者放到其他地方设置,毕竟大家已经有微信培育的直接建立群聊的习惯,钉钉的设计容易让初次使用者出错。

此外,在体验钉钉的过程中,在很多点击页面上都会出现功能介绍,再次点击才能进入,笔者认为,不需要每个功能都去介绍,每次都去介绍,这样会阻碍操作的流畅性。

在群聊这里,笔者认为企业微信更容易理解,设计更合理。

第四,商务电话设计。

两个公司都将免费的电话做为主要卖点,我们来进行对比操作。

企业微信的操作流程如下:公费电话 - 通话记录 - 单人电话(最常用)- 手机联系人。如下:



钉钉的操作流程为:公费电话 - 通话记录 - 单人电话 - 常用钉钉联系人 - 手机通讯录或企业通讯录



在前面步骤的流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企业微信将手机通讯录提前了。笔者更认同企业微信的做法,打电话最常用的场景就是和自己的手机通讯录紧密相关,一般也会从通讯录选择。因此,不考虑免费电话时长,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商务电话的环节,企业微信有优势。

第五,添加好友逻辑和理念。

在渠道上,企业微信优势明显,毕竟可以分享到QQ和微信中。而腾讯将钉钉在QQ和微信中的分享入口屏蔽了。

商业上的东西,不做产品优势对比。

企业微信添加好友,在发出申请之后,还得经过管理员审批,而钉钉则可以直接加其他人为好友。这也反映出两个产品的设计理念微小差异:钉钉更加开放,偏重个人,即使没有公司也没所谓,钉钉希望成为每个人的工作上的交流工具;而企业微信更偏重公司,个人的这个号是属于公司的,你个人也是公司的一部分,因此也更侧重公司内部的沟通,不让用户添加公司以外的人。

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能看出来:在使用企业微信的时候,公司后台可以看到我们什么时候登录过。

笔者更佳偏爱钉钉的理念,将个人和公司进行一个很好的对接,而不是完全的附属。理念不同导致添加好友的环节也产生差异,这个地方,笔者将赞同票投给钉钉。

第六,文件自动归档。

企业员工工作时,互相会传递一些文件资料,对很多人来说,再次查找之前的资料是一个比较强的需求,这里进行下对比。(左图、中图为企业微信,右图为钉钉)



企业微信里,无论是在个人聊天还是群聊天,都可以在“聊天信息”页面找到“聊天文件和图片”的入口,腾讯团队在内部页面上,分出了两类:“文件”和“图片”。但是阿里团队在聊天页面的右上角,直接给出了查找文件的入口。

此外,企业微信和钉钉,都针对聊天过程中任何形式的信息,用户在长按信息之后可以进行收藏,最终的信息会进入到“收藏栏”中。

在查找文件的环节上,钉钉优于企业微信,腾讯团队没有注意此处的创新,直接照搬微信,疏漏了这里的需求点。

第七,聊天云同步。

信息的记录和保存是公司非常重要的需求,在这个功能上,两家都能实时同步,战平。

第八,会议功能。

对于部分公司来言,远程会议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场景。我们来对比下两个软件的远程会议设计。

两家的设计流程都是“发起会议 - 选择会议人(单人 or 多人) - 进入会议”。在流程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在表现形式上有微小差异。

钉钉将“单人通话”和“多人通话”做了形式上的区分,如下图。企业微信则仍然按着单人通话的模式去设计多人通话,在体验上,笔者认为钉钉的细节更接近场景。



此外,在发起多人通话后,钉钉还会发送一条消息给发起人(钉钉称作主持人),钉钉会给这一次的通话建立一个房间,设置一个密码,即使是在通话过程中,其他人也可以通过这个密码,进入到“会议室”。

在会议功能的环节,钉钉优于企业微信。

第九,办公应用。

钉钉直接在首页给了办公应用的入口,企业微信则将办公应用折叠起来,放到了“我”的页面。鉴于办公应用属于次级需求,笔者更认同企业微信的设计(使页面更简洁,下文架构中会谈)

至于应用数量上,目前钉钉占优却无壁垒,所以也不难预计企业微信会很快在数量上跟上,这里两家平手。

第十,跨平台设计

企业办公有不同的平台和场景,企业软件的设计要考虑到多个场景。也是因为场景过多,环环相扣,所以很多小团队无法支撑起这么大的工作量,在企业软件开发领域无法做到精致。

钉钉和企业微信含着金钥匙出生,资源上是充足的,一开始便在多个平台上进行了发布。鉴于办公最多的场景仍然是桌面端,所以我们这里会简单对比下两家的桌面端设计。

企业微信:



先看企业微信。企业微信在桌面端进行了优化,在一级功能上,只留下了对话框和通讯录,再往下看,企业微信将“收藏”和“提醒”提前,其他所有的东西都被放到“设置”中,对于办公应用,则做了全部的删除,在桌面端是看不到的。

钉钉:



钉钉的桌面端,则会比较庞大。陈航团队直接把移动端的设计,做了个变形,全盘放到了桌面端,用户打开桌面端,基本上就可以抛弃手机了。

大的框架上,笔者更认同企业微信的设计。笔者认为,我们在桌面端进行最多的就是聊天、文件的传输等,现在来满足这个需求的主要是QQ和微信的桌面端,所以能够将这部分的场景转移过来即可,让桌面端变的更轻更简洁。

这个对比上,企业微信优于钉钉。其实之前也提到了,钉钉在功能优先级上,做的还比较简单,部分功能没有深入去挖掘场景,这不仅仅体现在桌面的客户端,从手机端的框架,也大概能够看得出来。往下看。

4 产品的信息架构对比

功能模块,已经讲述了两家的设计不同点,相信大家也能对比出产品设计的功底。这里我们全盘来看框架,进行对比。

首先来看下钉钉的框架:



再来看下企业微信的框架:



在此,笔者对整体框架和内容框架做下简单对比。

第一,整体框架

企业微信是三个入口,钉钉是五个入口。

企业微信的设计,十分简约,这样的设计也符合微信团队“信息交流第一”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聊天也是最常用的场景,而办公应用(包括请假、审批等)的使用频率较低,笔者认为,应该放到了二级入口中让软件变轻。

另外,企业微信将“收藏”和“提醒”两个功能直接放到了“我”的页面上,笔者认同这种优先级排序,但是体验过后,觉得还有改进地方:比如,现在的提醒只能看到用户之前在对话框中设置的提醒任务,但是不能新建任务,此处如果可以新建“个人任务”,和“他人给的任务”做结合,体验应该更佳;同理,在收藏中,不妨如同普通微信一般,加入一个“添加速记”的按钮,将整个收藏夹变成自己的“速记笔记库”,这样顺带着也将工作中比较常用的“待办事件”和“速记”纳入进来,变成更高频的“工作软件”。

钉钉有五个入口,在排序上,“Ding”放到了第二位。笔者认同如此放置:钉钉最大的特色是消息必达,“Ding”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工作难题,优先级应该次于“信息流”。

工作应用上,钉钉将其提高等级,直接放到了底部tab栏,前文已经说过,笔者认为此功能的使用频率偏低,应该折叠形成二级入口,所以不认同此处的设计。

第二,内部排序

内部排序指的是,部分功能内部的优先级排序,下文会从一些截图页面来进行简单对比。

举个例子:右上角的“+”

当我们点击“+”,两个软件的呈现页面如图:



企业微信。企业微信将发起群聊、公费电话、扫码登录和休息一下展示出来,发起群聊和扫码登录是有用户习惯在的,公费电话使用频率高,加入这里用户也可以接受。至于“休息一下”,笔者会持有疑问,针对这个功能本身是否应该存在的疑问,笔者认为,在现在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是无法做到绝对分开的,这个功能会阻碍信息传递,因此笔者看衰。Ps:老板找不到你会去你的普通微信的。

钉钉。因为钉钉将“扫一扫”的功能直接提前,放到了消息页面上,所以这里剩下了六个功能,笔者认同前面四个,但是钉邮和钉盘,隐藏起来或许是个不错的方法。

此外,还有以下界面的展现。

消息页面对比:



通讯录页面对比:



我的页面对比:



应用页面对比:



也不难看出企业微信在细节的排序设计上,要优于钉钉。这里不再多讲,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总结每个页面。

5 产品的核心策略分析

这里根据自己了解到的资料,简单说下对两家运营策略的理解。

运营的目的是让用户使用自家产品,最好能够形成用户粘性,从而形成壁垒(免费的工具类产品,有了粘性就是壁垒)。

钉钉如何做?

钉钉在2015年已经面市,在运营策略上,钉钉采取的是联合多家企业,大范围的广告吸睛,无论是线下的电梯广告,还是线上的网络广告、软文等,阿里在钉钉的投入上毫不含糊。当然铺天盖地的广告,确实为钉钉赚取到不少用户(人家自称百万企业用户,具体数据不能得知)。

这么做能够形成粘性,形成壁垒么?

笔者认为可以。现阶段B端市场一片荒芜,钉钉要做到第一步,是让企业“想到企业办公,你就先想到我”。所以铺天盖地的广告,这是强化用户的品牌记忆。

第一步是想到产品,第二步自然是使用产品。那么钉钉怎么做,才能让看到广告的用户去使用软件?

答案是免费电话。

现阶段,国内用户还没有移动办公的习惯,也没有单独使用工作软件的习惯(我们的交流更多还是在qq和微信上,和生活圈子全部交织在一起)。所以,钉钉想要分开这些东西,十分困难,这需要先找到一个缺口,让用户去使用软件,免费电话就是这么一个缺口。

人都会贪便宜,免费电话大家都喜欢,企业感觉没什么,但是针对个人,这个功能属于击中了痛点。所以很多个人开始使用了钉钉,或者说只会使用免费电话这一个功能。

但这就够了,你知道了软件,安装了软件,使用了一个功能,就有机会让你体验更多的功能。

钉钉团队就是这么想的,这种策略笔者也是认同的(类似于微信刚刚推出时候的“打飞机”、“摇一摇”等),在产品本身无法和其他家进行明显区别是,要用运营和特色功能吸引用户,将竞争对手排斥在外。而且,这个“特色功能”需要和主功能进行融合,使得主功能在用户习惯的培养上更进一步。

虽然阿里要在上面花费很多金钱,但这确实是更好更快的推进方式。小的团队,无法做到金钱的对抗,功能特色上也容易被抄被宰。这样你就理解了为何我开题的预测:以信息交流和移动办公为主的工具软件,若不转型,难逃一死。

企业微信刚刚推出,公用电话已经和钉钉战平,鉴于两家又都不缺钱,未来的运营和新功能的推出,更多的会看两家团队对于用户的理解、产品本身的质量。这两个点也会决定最终产品的胜负。

不妨期待下。



以上为笔者对钉钉和企业微信的整理分析。一家之词,难免偏颇,欢迎留言探讨。

文章太长,读到这里的童鞋辛苦了。

前些天偷懒了,笔者未来会尽力多更新文章。

完。


    关注 归去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