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比成绩重要,比情商重要,因为活着才皆有可能 周末分享

 

笑到最后,才是笑的最好的。...



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残酷,每个人都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的风浪,披荆斩棘走过一生。能够笑到最后的,才是笑的最好的。
1


4 月 10 日晚,重庆市大足区一位年仅 10 岁的男孩从自家 20 楼跳下。吕俊落在了一辆白色轿车车头上,随即落地,当场身亡。

就这样,他离开了他最亲的哥哥,丢下以泪洗面的爹妈。

因为厌学,10 日上午吕俊就没有再去学校,傍晚哥哥放学回家后,吕爸在厨房做饭,他给兄弟俩炖的是绿豆汤,还有腊肉。

炖汤要多等一会,吕爸一边玩电脑一边做菜,电脑放在客厅靠窗的一侧,他只能厨房、客厅来回跑。

此时正是动画片的高峰播映时段,两兄弟犯起了「电视瘾」,就在客厅看动画片。

吕爸和吕妈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先把作业做完,剩余时间玩手机、iPad 或者看电视都可以。

吕爸在穿梭于客厅与厨房的时候,看到孩子们都在看电视,就问孩子们作业做完没,他们说没有,吕爸自然是要求先把作业做完了再看。

话说第一遍的时候,两兄弟都没动,后来吕爸直接走过去把电视机关了,孩子们悻悻走进卧室,依然没有做作业。

「一开始我看兄弟两个都是坐起的。」吕爸说,他抬头就能看见。

「等了没一会,我看少了个娃儿,就问房间里的哥哥,弟弟哪里去了。」

他一开始还以为小儿子坐电梯下楼耍去了,准备去电梯间拦。结果半途,大儿子就喊起来,「弟弟在楼下的。」

吕爸直到此时都还以为小儿子坐电梯下楼了,见大儿子从儿童房跑到主卧窗台朝下看,他也赶过去,一看,结果当场就蒙了...

吕爸怎么也没想到,吕俊会从卧室的窗户跳下去。没打没骂,短短的几分钟,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他已经记不清楚是怎么给妻子报的噩耗...

父亲不准观看电视,不服教育一气之下从家里卧室的窗口跳下死亡。」警方给出了这样的调查结论。

吕家人说什么都不敢相信,但吕俊再也回不来了是事实。
2
没有留下只言片语,15 岁正当豆蔻年华的她从自家 18 楼阳台窗户跳下,鲜活生命瞬间消逝。

小夏是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的学生,上小学时,她性格活泼,还做过学校的主持人,成绩一直都是班上的前几名。

小夏的母亲大学毕业,放下之前的工作一心照顾孩子。前段时间学校考试,小夏的成绩距离理想高中预估分数差几分,她倍感压力。

父母为了给小夏减压,过年期间带她外出旅游,「你考不上重点高中不要紧,哪怕不上学也行!」父亲曾这样开导小夏。依旧没能缓解小夏的情绪,她越来越内向。

与往常一样,小夏放学回到家中,父亲在卧室和客厅,过一会没有看到她,以为她去楼下转转,却听到了一声闷响。

小夏跳楼身亡,母亲哭昏了过去,父亲瘫坐在地上,直至凌晨才被劝走。

小夏的班主任和老师闻讯赶到后,说以她的成绩完全可以上重点高中,最近的数学考试她还获得了全班第一。

成绩优秀的学子,为何会跳楼轻生?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吴才智教授认为,对小夏来讲,或许考上理想的重点高中,是唯一重要的。

周边环境强化了这种感觉,让她感到战战兢兢,压力无比巨大,如果一次没有考好,就是天塌下来了。


父母不能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不能让他们「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3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让人心头一颤。

5 个中学生中就有 1 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 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 6.5% 。据悉,全国 13 个省约 1.5 万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据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 2014 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其中 57 例报道了明确自杀原因的案例显示。

「成绩下滑或不理想」「教师行为失当」

「作业没完成」「家长期望值过高」

「被家长批评」等是导致学生自杀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
这里面隐含着一个严肃的问题——生命教育的缺失。

「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在上海市中学教师、心理咨询师余舟以往接触过的中学生咨询案例中,她发现这些对生命发问的声音已悄然在青春期的孩子心中叩响。

然而关键是我们的生命教育是否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帮助孩子抵抗这些质疑、空虚、挫折等,让他们明白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我们的父母大都注重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教育,却忽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

现今的孩子们遇到一点点小挫折,被父母或者老师批评几句,就觉得整个生活就变得乱糟糟。

心理极度压抑,在脑子里给自己制造一个思维困境,怎么走都走不出来,最后只能通过极端手段结束自己的青春。
拯救孩子三步骤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性格是起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成熟于社会,这是一个孩子性格成长的三个步骤。
家长

01


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并行


心理学上有一种观点: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问题。

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过分宠爱孩子,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会诱发孩子成长中的一系列问题。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难免会遇到挫折。家长不应该对青少年有过度的保护。

而是让他们通过自身实践,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塑造坚韧的品格,也应该让他们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实现个人价值。

那么具体说来,父母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呢?
1
「笑脸相迎」

孩子一回家,家长就要满脸笑容地招呼他,并问他:「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有趣、好玩的事吗? 」

你的问话会引导孩子,让他觉得上学是一件美好的事。

家长千万别劈头盖脸就问:「数学考几分? 」孩子一听,马上压力就来了,怎么能轻松应对学习呢?

因此笑脸是最好的沟通,笑话是最甜蜜的开心果,家长有时也可讲讲笑话给孩子听,这样孩子的情绪也可以变好起来。
2
用「镜子」看孩子

放大镜: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来看。以此增强孩子的荣誉心和自信心,他就会变成有责任感的孩子;

缩小镜:把孩子的缺点缩小来看。对孩子的无心之错,家长要多宽容,陪他检讨改进的方式,如此降低孩子的挫折感,也鼓舞他重新奋发的勇气;

望远镜:把孩子的前途放远来看。追求的目标放大了,对于眼前一两次模拟考的挫败,就不会太在意,眼光保持高远的心态,才能勇往直前,获得最后胜利。
3
掌握情绪平和三原则

不生气:说话时不生气,生气时不说话。家长一生气就会说出不理性的话,伤了和气和感情。

不嘲讽:避免说风凉话或指桑骂槐。嘲笑让孩子丧失自尊,讽刺让孩子产生敌对心态,家长要谨言慎行,才不会让敏感的考生,受到无辜的伤害。

不闹翻:亲子间有争执时,要理解才能谅解,妥协才能解决。否则一旦闹翻了,不仅伤害了亲情,也阻断了沟通的桥梁。
4
感同身受

快乐分享可增倍,忧伤分担可减半。家长要当孩子的知己好友,就要做到下列两件事:

分享喜乐:孩子有高兴或得意的事跟你说,你应该开心地陶醉在他愉悦的情境里,跟随他的情绪共舞。

分担忧伤:孩子有伤心或难过的事向你诉苦,你也要表现出同情、理解的态度,接纳他的情绪垃圾后,再给予贴心的拥抱和安抚的话语。
老师

02
要当好学生和家长的桥梁


学校既是学园、花园、乐园,还应该是个家,一个温暖的家,学校要以情育人,以爱感人。

作为学校的主体,老师除了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家长、学生沟通技巧也是不可忽略的。

已有10年从教经验的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班班主任高延钰说,除了打电话、短信等手段,每到寒暑假,他还会选择几个学生,进行家访。

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都在青春期,比以前孩子娇气一点,很容易做极端的事情。

高延钰说教育学生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要充分挖掘,将其放大。

错误需要‘点到为止’,手上的疤痕,如果每天都抠,很难痊愈的。

具体到面对孩子自杀的隐患,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交往、情绪、行为的动态变化,与其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对无故缺课的学生,立即通知监护人。

勿给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注意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学生。

教育全体学生,若发觉有征兆性异常情况出现,如流露出自杀意念或企图的同学,立即报告老师。

警惕学生身上任何细微的征兆性的异常变化;相信你的怀疑,学生可能自杀,并直接地提问其是否正在考虑自杀,如果这样,是否有自杀计划。

在第一时间告知学生的监护人,并建议其向心理医生求助。

不要对学生所告诉你的自杀意念表现出震惊。不要与其辩论自杀是对还是错,或问他们你自己是否称职。不要承诺保守自杀企图的秘密。

如果你认为自杀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应让人守护着,确保其安全,通知其监护人,积极地与其呆在一起时刻关注着。
社会

03
营造敬畏生命的氛围


「生命教育也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余舟说,「我们好几年的教育,也不一定能抗衡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如影视、文学、网游中,耳濡目染的对待生命的方式,所以经得起风雨的生命教育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整个社会如果能营造出对生命的敬畏氛围,那么潜移默化地,中学生对生命存在的认知也会受到影响。

「无论什么教育,我们的目的绝对是相同的,那就是教孩子成长,使孩子将来可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方教育齐备,学生才能后顾无忧,更好地发展自己。」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在学校一名高中女生跳楼自杀时,反思道。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在线、中国网教育频道、中国青年报
山东小记者 |寻找天天向上的力量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山东小记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