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城隍庙:一场大火烧去昔日辉煌(图)

 

这里曾是蒙城的古建筑群聚集地。蒙城现在最繁华的路段——周元西路中央曾建有魁星楼一座,顺着魁星楼往北走是青龙巷...








这里曾是蒙城的古建筑群聚集地。

蒙城现在最繁华的路段——周元西路中央曾建有魁星楼一座,顺着魁星楼往北走是青龙巷,走过这条小巷是文昌宫,与文昌宫南北相邻的就是城隍庙。如今的城隍庙遗址就坐落在周元西路北部的小胡同深处。

城隍庙80年前还是完整身

与城隍庙命运不同的是,与它相邻的几处建筑早已没了踪影,只有城隍庙还留下几间老房子,而且保存得比较完好。今年88岁的李子健就住在魁星楼旁边,离城隍庙不过百米距离。

这些老房子对于幼年的李子健来说其乐无穷,他说,城隍庙庙门朝南,一进大门就是一座花戏楼,花戏楼面朝北,戏台高一丈二尺。连接戏楼与大殿的是两边的穿廊,穿廊中有三十多个泥塑,讲述着平日里作恶的人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传说。

进入大殿,映入眼帘的是身着戏衣、头戴王帽坐在高高的木头架子里的城隍老爷。李子健说,城隍老爷旁边还有一个抱鸡丫头的塑像,听长辈讲这还有一段传说。“城隍庙初建好,庙中正在树神,一只鸡误跑到了庙中,鸡主人家的一位姑娘急匆匆地跑到庙中将鸡抱回家,但回家不久便断了气。”李子健说,有人猜测,姑娘的魂魄被送神的神仙摄走了,不过这些只是民间传说。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姑娘就为她塑了像。

大殿之后,还有三间楼房,李子健告诉记者,“小时候,经常去楼房里玩,但一直没上楼,因为从来没找到过楼梯,只看到在屋内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洞口。”

60多年前浓烟滚滚的城隍庙

1947年2月3日上午9时许,李子健清晰地记着,那天城隍庙上空冒出黑色浓烟,火苗蹿得很高,几乎没人敢去救火。大火迅速蔓延,李子健和邻居怕火烧到自己家,赶忙把家中值钱的东西搬到了外面,当时他们无不为城隍庙感到惋惜。

但失火绝对不是偶然,包括李子健在内的很多蒙城人认为,是解放前的蒙城县县长贪污大量物资,为了逃避追查,一把大火把盛放物资的城隍庙给烧了。关于这些物资,大家都相信就是“洋粪”,也就是所谓的化肥。李子健回忆说,他亲眼看见城隍庙两个穿廊下面堆满了“洋粪”。

在大火的炙烤下,庙中的野猫和狐狸离开了生长的地方,拼命地往外跑,而李子健惋惜的是自己失去了童年玩耍的场所。李子健告诉记者,大火之前,庙中还住着一个老和尚,他的吃穿用都相当好,最喜欢吃老母鸡炖肘子,有时还会撕下一个鸡腿给李子健让他大饱口福,后来又给了李子健一个和尚帽,几十年了,李子健到现在还经常念叨这些事。

蒙城县文物局工作人员蔡凌凯说,当时烧毁的有花戏楼、魁星楼、文昌宫及数十间民房,只有城隍庙的大殿及东西穿廊幸免于难。

元代至正年间

始建的城隍庙

蒙城县文物局内现存资料记载,解放前,蒙城县内古代寺庙甚多,其中规模较大、香火极盛的莫过于城隍庙。这座庙宇自前而后,依次建有山门、依楼廊、正殿、阁楼等;山门面宽三间,中为过道,东为土地祠,西为坛福祠,正殿三间,内奉城隍塑像,像高近一米。

“城隍”,据《周礼》云为腊八神之一的水神,宋代后奉祀者较普遍。据明万历10年(1582)《蒙城县志》载:城隍庙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位于今周元西路中段路北,蒙城文庙东侧约50米处。该庙砖木结构,大殿正中供奉一尊泥塑金面城隍像,高约4米,十分威严;面前另有一木雕像,衣冠楚楚,端坐于太师椅上,按其膝部能忽地立起,栩栩如生,每年群众在“出巡胜会”时抬着上街,由信徒们沿途路祭。

时过境迁,当年信徒众多、香火旺盛的城隍庙,如今已深藏在小巷之中,成为居民住所。在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管理下,留存的几间老房不仅依然坚固,还于前些年被整修,焕发出新的生机。(汪玉琼  邵健)

投稿、互动小编微信:2519713078

页底留言评论更精彩

点我免费订阅本刊
精彩[蒙城身边事]天天推送


 提示: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约会

蒙城

戳↓"阅读原文"更多蒙城资讯
安徽有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新媒体:蒙城身边事、蒙城微生活,逍遥论坛)
商务合作(广告):0558-7777019、17356732019


    关注 蒙城身边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