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航宇 4.24 中国首个航天日

 

1NEWS1中国航天日振奋人心4.24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选在4月...

1
NEWS
1
中国航天日 振奋人心

4.24

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选在4月24日这天有啥考量?中国人何时登月探火?北斗何时全球织网?            ——摘自中新网



——“中国航天日”为何选在4月24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为什么将这一天设为“中国航天日”?

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说: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成就。

“这拉开了中国人进入太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序幕,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的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

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许达哲表示,首先,有利于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设立这个日子,有利于接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其次,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

再者,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自己。所以中国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

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国。“中国航天日”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窗口,中国也乐意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同行的合作。



——中国人啥时候登上月球?

47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类足迹,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那么,中国人何时飞到月亮上去?

中国探月工程采取“绕”、“落”、“回”三步走,在2020年之前均为无人探测。事实上,三步走的月球探测,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将来的载人登月做准备——走通地月之间的道路。

中国探月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透露,中国航天部门正在对“载人登月”进行组织论证。“通过无人探测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只是目前的运载火箭想要送人还‘力不从心’。”

在胡浩看来,无论是出于中华文化对于月球的向往,还是鉴于月球独特的资源环境及其利用价值,中国人都应尽快登上月球。

——我们离火星还有多“远”?

去年,无论是NASA的科学发现,还是电影《火星救援》的热映,人类关于火星的好奇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那么,中国人到底离火星还有多“远”?

4月22日国新办关于中国航天发展情况的发布会透露,中国已经批准立项火星探测任务,中国火星探测器计划在2020年火星探测的最佳窗口时间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

许达哲介绍,现在能够在火星上着陆巡视成功的有美国,着陆的有俄罗斯,中国要能够一步到位,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它可以研究火星的土壤、环境、大气,以及火星上的水,因为研究这些还是要研究人类自己。
2
哈勃升空26周年

4.24



4月24日也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26周年,每一年哈勃的生日,NASA都会发布一张纪念图。

今年NASA发布了气泡星云 (NGC 7635),位于仙后座,横跨7光年,距离我们约为7100光年。形成这个星云的恒星质量是我们太阳的45倍之多,由于内部炙热,目前大约以每小时400万英里的速度扩张。
3
嫦娥三号拍出迄今最清晰月面照

4.24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据介绍,这些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首次获得月球表面的最清晰照片,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真实景象和细节,玉兔月球车行驶留下的车辙痕迹清晰可见,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岩石、撞击坑的细节展现无遗。

这些照片和人类此前获得的月球照片有什么不一样?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介绍,人类于1969年至1972年6次登月,地点位于月球正面的阿波罗带,获得了月球表面图像,但那距今已经40多年,当时使用的还是胶片相机,着陆技术、探测手段、拍摄技术都远远落后于现在。

同时,我国嫦娥三号降落的地点是月球虹湾区,这是人类航天器第一次着陆该区域。虹湾位于雨海盆地西北角,而雨海是月球表面最大的撞击盆地之一,遍布年轻的火山岩、岩浆岩,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这将为我们带来关于月球形成和演化历史的全新信息。

COPP

在科学家眼里,这些照片包含了大量的科学信息。首先是与月球土壤力学性质有关的信息。“根据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在月面陷入的程度,我们可以知道月壤的承重能力,这为以后设计新的月球着陆器提供了重要资料。根据车轮痕迹、深浅也可以推断土壤的密度、孔隙、摩擦系数等性质。”郑永春说。

放大这些高精度的照片还可以看到覆盖在月球岩石和着陆器上的月尘。郑永春介绍,由于月球的真空环境,月球表面的尘暴不是风吹起的,而是月尘颗粒受太阳光激发后带同种电荷相斥而扬起,这与地球和火星上的尘暴都不一样。通过对月尘分布特征的分析,可以对这一无大气层天体独有的现象进行研究。

月球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块也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小天体撞击是月面最主要的风化过程。根据石块形状、分布密度,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形成过程,比如大石块多表明这一地区受撞击的次数少,年代比较古老;小石块多的地方说明受撞击次数多,这块地方还比较‘年轻’。”郑永春说,“另外对石块分布规律的研究对月球车在行进路线上安全规避也十分重要。”

从照片上还可以看到,嫦娥三号着陆区周围有很多小的撞击坑。郑永春表示,由于月球的真空环境,撞击月球的小天体不会像地球上那样在大气层中被烧掉,所以月球遭受的小型撞击比地球多得多。通过研究月球上的撞击坑,可以推测出月球遭受撞击的频率,推测出小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概率。此外,由于无法获得月球样品,撞击坑研究也是获得月球表面年龄的主要手段,撞击坑分布密度高说明这块区域比较古老。
2
VIEWS
星际旅行?

在未来我们会遇见怎样的宇宙
一切都起源于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后来又是亿万年的斗转星移,地球终于诞生了……

去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并称“天文学家已经接近几千年所梦想的目标——发现另一个地球。                    ——摘自NASA



开普勒—452b与地球类似,都运行在G2型主序星的宜居带。开普勒—452b,体积是我们地球的1.6倍,公转周期是385天,比地球多百分之五,开普勒—452年龄为60亿年,比我们的太阳老了15亿年,它们有着相同的温度,亮度是我们太阳的1.2倍,体积是我们太阳的1.1倍。

你应该还记得当初你的朋友圈是怎么被这条消息刷屏的。人人都有星际旅行的梦想!然而不幸的是,这颗新发现的星球开普勒—452b,位于距离地球大约1400光年的天鹅座,假如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进行星际旅行,以光速前行,需要1400年才能抵达开普勒-452b,这个时间是人类长命百岁的14倍。宇宙那么大,开普勒—452b的距离还算近的,但远非人类有生之年所能企及,但星际旅行的梦想人人都有。

这场梦的实现,依靠天马行空的科幻作品和体系庞大的科学理论来支撑,而这两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脑洞大开的星际迷们提出“曲速引擎”(warp drive),实现超光速(faster-than-light)的星际旅行。



当然,星际旅行目前虽然只存在于科学幻想中,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膜宇宙认为,我们的三维宇宙可看做一层膜(Brane),嵌在四维或更高维的空间里,称为“体”(Bulk)。



如何形成一个黑洞?由于质量的存在,会弯曲它周围的时空,就像是一张拉伸的橡胶膜。如果一点上的集中了足够大的质量,奇点就会形成,接近奇点的物体会穿过视界,再也不能返回。



虫洞起怎样的作用?宇宙中两个遥远的奇点连接起来,就会形成虫洞,虫洞穿越了宇宙“体”,但这种虫洞不可能自然形成。如果能控制引力,并穿过宇宙“体”,就能创造出一个虫洞,通过虫洞,速度就能远大于光速。这张图中,因为宇宙被设想为一张二维膜,虫洞的开口为圆形。



我们借助于虫洞,可通往100亿光年外的宇宙。我们看过去,虫洞的开口是一个球形,从开口可以看到另外一端的世界。

此外,根据阿库别瑞引擎(亦称曲速引擎)理论,物体能作出超越光速的移动,同时不违反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上,宇宙飞船装上曲速引擎后,能创造出一种曲速气泡,令空间扭曲,从而作出跨星际旅行。由于移动由曲速气泡带动,身处其中的宇宙飞船实际上并无作出超越光速的移动,故不违反相对论。



编辑/范彦嘉 王宇涛

新闻和科普内容来自网络


    关注 耀吾航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