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器于掌,藏器于心,把汝瓷融进生活里

 

让波澜不惊的生命,品味别样的味道!...

普通的发型
普通的T恤衫
微微发福的身材
这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中年人
但当他坐在工作台前
古老的梦便在他手中
幻化成型
轻音绝响八百年
汝瓷,这个瓷器之魁
在他的手里荣光再现
大家称他为艺术家
但他说自己是
手艺人
视频时长:6分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



作者:范臻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王廷,龙榻上的宋徽宗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雨后初晴,他乘鹤飞升到云端,看到靛青色的天空如同画卷一般铺展在他眼前。

醒来之后,皇帝久久不能忘怀梦中看到的色彩,于是一道圣旨飘然拟定:“雨过天青云破处,诸般颜色做将来”。一声令下,当时的官窑工匠们开始了不眠不休的日子,只为那一抹天青。

能工巧匠们历经无数次的努力,以玛瑙等矿物入釉,终于烧出了瓷器之魁——汝瓷。



拾文化合作摄影师 ©李奔跑

汝瓷釉面的色彩天青玉润,月白露霜,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可惜,这样精美的艺术珍品,在靖康之变后,随着北宋的倾颓,瓷碎技失,几无传世。

因此北宋后的历朝历代,上起皇宫贵族,下到商贾之家,都将传世汝瓷视作国之瑰宝,藏家们都将仅有的传世汝瓷乃至碎瓷片,视作价值连城的珍品,汝瓷都是瓷器中不可多得的极品。

建国后,百废俱兴
周恩来总理专门指示
恢复和发展汝窑生产
要让瑰宝
重见天日
1970年以后,第二代汝瓷大师孟玉松和助手,在观察了故宫博物院汝瓷传世藏品之后,回到汝州反复烧制,成功复原了天青瓷,初步恢复了烧制工艺和釉料配方,但从釉料和造型等方面,与宋汝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将这个差距进一步缩小直至真正恢复,有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人就是孟玉松当时的助手,杨云超。

杨云超这个名字,对不少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但在汝瓷领域内,年近55岁的他却是大家公认的第三代汝瓷领军人物,他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和打磨,让业界的新秀和前辈都竖起了大拇指。

但其实杨云超最初并没有打算吃汝瓷这碗饭。

从高中时代开始,杨云超就喜欢绘画。他跟着自己的舅舅,从最基础的绘画开始学习,素描,水粉,色彩,造型……弱冠之年未到,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

▲杨云超在汝州山中寻找矿土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参加高考,投身艺术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1980年
没有艺术类特招
他,落榜了
今天回首,当时杨云超的心情应该是无比沮丧的。

梦想实现的喜悦,大家都曾经历。

梦想破灭的苦涩,想必也有体会。

但是这种因为不可抗力和梦想失之交臂的痛苦,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

回首看来,人生的际遇总是不可预测。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落榜,杨云超也不会阴差阳错,走进汝瓷的世界。

没有这次落榜,我们可能会多一名设计师、画家,但却真正地失去了一位汝瓷艺术家。

▲杨云超在给矿料称重,计算配方比例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却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么我想,上帝对杨云超无疑是垂青的。

因为上帝给他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巅峰的天窗。

时任省文联主席张少文看他是棵好苗子,便把他推荐给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又让他进入汝瓷二厂当工人。

凭借优秀的美术功底,杨云超从一名普通工人,调入汝官窑技术恢复实验组担任汝窑设计师,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杨云超手拉坯过程
接下来的杨云超可谓顺风顺水,不仅烧制了优秀的产品,还得到了去北京出差、参加展销会的机会。

展销会上,杨云超的作品被一扫而光,不仅受到了外国游客的喜爱,在当时卖出了18美元的高价,得到了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的赞赏。

本以为接下来的路应该是平步青云,杨云超还是栽了跟头。

当时从北京回来的杨云超,成为了厂里的焦点人物,风头一时无两,人们都猜测他今后会平步青云,成为厂里的一把手。尽管杨云超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木秀于林,还是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和猜疑,眼红耳热之下,他们偷偷给厂长打了小报告,说杨云超偷藏了外宾给的外汇。



▲烧制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通过观察孔检查窑内温度。持续几十个小时的烧制时间,杨云超经常彻夜不眠。

就是这样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在一群红眼病别有用心的煽风点火之下,被追着不放,大会批小会批,杨云超被折腾了20多天之后,最终被分到车间做翻模工。

杨云超没有抱怨,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就这样兢兢业业地做翻模工,一干就是三年。直到新厂长上任,杨云超才得到重新启用。

后来在汝瓷技术恢复发展到瓶颈阶段的时候,汝瓷技术的奠基人孟玉松老师推介了杨云超。

在孟玉松老师殚精竭虑恢复汝瓷的时候,杨云超始终陪同孟玉松老师拜会专家,整理资料,全程见证并参与了汝瓷复原的每一道工序和技艺。
▲孟玉松(左一)、杨云超(右一)在北京与陶瓷专家合影
在第一代汝瓷还原完成之后,杨云超并没有止步不前。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对汝瓷工艺有着更加全面的理解。

在釉色上,他与孟玉松参与了整个汝瓷天青釉的恢复过程,使得他对釉料的理解从理论到实践比别人更多一些过程的体验。在造型设计上,他多年积累的艺术素养让他对完美的器型有着一种近乎执着的追求。

▲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刚出窑的汝瓷釉面会发出细小的啪啪的开片声 
杨云超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对前人未能完善的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研发。他不仅还原了豆绿釉的制釉技巧,作品还多次获得国内外各大奖项,并被各大博物馆、机构收藏。
至此,可谓功德圆满
但杨云超却没有满足


他觉得现在的汝瓷虽然技术恢复了,但是造型和样式上,还没有达到宋汝巅峰的状态。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汝瓷能够以更加完美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去,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宋代传世汝瓷烧制技法——支钉烧
为此,杨云超于2005年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汝瓷园地——宣和汝瓷坊。

十年时间,杨云超在这块园地上深耕细作,不断拉近现代汝瓷与宋汝瓷的距离。现在,即使在寻常百姓的案头,你都可以看得到精美绝伦的汝瓷器物。



©李奔跑

无论用天青色的古韵碗盛一份晶莹剔透的米饭,还是用月白色的茶杯沏一盏沁人心脾的普洱茶。汝瓷的光芒,都能让你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之外,感受到来自千年前的智慧与传承。

这份传承,就是像杨云超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手艺人,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馈赠。

▲杨云超在观察烧制出的汝瓷器物 
结识汝瓷之前,我从没想过,一只手掌大小的茶碗,竟能给生活带来如此厚重的仪式感。

结识汝瓷之后,我不再怀疑,柴米油盐的生活小事,也能过得如画如诗。

难怪古人静坐书斋,品茶会友也能下笔成诗。
有如此佳器
生活何处不是诗?






这次我们和杨云超老师沟通了很久,从选择了一款兼具生活实用和艺术欣赏的作品——玲珑镂空杯
©李奔跑

这一款杯子的器形是由杨云超老师亲自设计的,每一个镂空的花纹都是根据汝瓷的传统器形,结合拉胚工艺进行设计。



©李奔跑

与传统汝瓷杯子有所不同,这一款玲珑镂空杯采用了内外双层的工艺。在增强了观赏性的同时,还起到了隔热的作用。

这款瓷杯,同样采用了支钉的工艺,配合汝瓷代表釉色豆绿釉,以精美礼盒包装,无论是馈赠亲友还是自己收藏使用,都是不二之选。



©李奔跑

汝瓷是君子之器,观摩器形,方能藏器于心。

将器物的精魄藏于心中,将器物的形态握于掌中。

让汝瓷走进日子里,如诗般流淌;

让细水长流的日子,更添厚重;

让波澜不惊的生命,品味别样的味道!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
专属杨云超的汝瓷世界


    关注 拾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