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思维:Memory的四个高潮

 

大脑的四个记忆高潮

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此刻认记印象清晰,...





大脑的四个记忆高潮

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此刻认记印象清晰,学习一些难记忆且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

上午八点至十点是第二个记忆高潮。这个时段内体内肾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记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强,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好时机。



第三个记忆高潮是下午六点至八点。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过的东西,以加深印象。这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入睡前一小时是记忆的第四个高潮。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记忆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则不易遗忘。



学会学习,学会交流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一定要对自己今后各方面的发展方向有个初步的构想,要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首先,要学会学习,学会交流。要想搞好初中文化课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同学们最好对自己每天的时间作个具体的安排,列一份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各科的学习。另外,每天在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抽些时间来自学,不仅要将所学的知识去归纳、总结,还要敢于质疑,要不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一定要注意不能偏科,要扎实地打好各科的学习基础,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今后自身的发展。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要学会把别人的经验灵活地组合起来为自己所用。一定不能和同学们拉开距离。



其次,要学会自律。进入初中阶段,面对周围的环境,要学会和同学、老师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融洽的关系会令你身心愉悦,还会使你的个人修养和心理品格得以健康地发展。另外,我们要对照学校制定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学们不仅要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还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对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要自觉地去抵制,要增强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感。

梅花的香艳来自风雪的孕育,宝剑的锋利来自不懈的磨砺。同学们,只要今天你们播下勤奋和智慧,明天你们将收获希望和成功。



相互复习法

在学校学习与在家自学相比,一大优势就是有小伙伴、有朋友。聪明的孩子应该会利用这一优势。上海市竹园中学初三年级的吴燕雯同学,便是这样一个聪明孩子。她创立了“相互复习法”,在读预备班时,语文老师曾对出语文练习题有过这样一番革新:每讲完一篇课文,便组织几位同学,根据课文笔记和有关资料,每人出一张练习卷,在此基本上由老师集中大家的智慧,筛选综合成一份更完善的卷子,供全班同学练习。以后,吴海雯同学和几位同学就根据这种方法创造出一种较好的学习法——相互复习法。具体步骤如下:



(1)三四个同学在一起,复习并探讨有关学科的重点、难点和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答案不能统一或者不懂的问题就记下来,回去分别寻找正确答案。

(2)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模拟老师出的卷子,每人在理解的基本上出一张卷子。同时将做好的答案写在另一张纸上,标好每一道题的分数,以便批改时计分。

(3)相互交换出好的试卷,然后答题。做题目的同学要认真对待,不要看书也不要问别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把做完的题目交给出题的同学,进行批改计分。然后大家一起针对错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因为通常做错的题目一般都是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如果对有些题目大家说法不一,那么第二天可以去问老师。



这就是吴海雯平时和同学一起复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既针对性,又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的提高,在运用这一学习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相互复习前,每个同学都应认真作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复习时应积极发言,畅谈自己的想法,不能只当“旁听生”。

(2)复习时注意力要集中, 要认真听别人发言,不能嬉闹,不能闲聊,以免浪费时间,一无所获。

(3)答题时要仔细,把它当做一次测验,检验一下自己对基本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4)批改时要负责,不要因为一味地追求高分而对错题也不加指正,这样对做题的同学是极不负责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学科,特点是在数学方面十分有效,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吴海雯的数学成绩由原来的85分左右提高到95分左右,和她一起复习的同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五遍读书法

“五遍读书法”,是以613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谭曙光同学创立的。学习离不开读书,读书必讲求方法。“五遍读书法”的确是一个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好方法。这“五遍”是: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讲的课本上的内容预习一遍。只需粗略地看一遍,了解一下大致讲些什么就行了,不必逐字逐句地细看,也不要求把内容吃透。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这时就需要认真仔细地看了。要边看边想,力求把内容吃透。看书过程中应不断向自己发问,多想想为什么。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万一有些地方一时不太明白,可暂放下先看后面的,过一阵子再回过头来思索,往往就能明白了。

第三遍,是当书上的每章讲完之后,从头到尾把它仔细看一遍。对定义概念加深记忆,对定理推论看看它们是怎样证明的。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讲完之后,把整本书再读一遍。不要求太仔细,主要是列个表,将各章知识整理一下,找出它们的脉络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对全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当考试前几天,花一引起时间把书粗略地翻一遍,看看其中的概念性的东西,与笔记相配合,看一看平时老师在课堂上的重点、难点。

老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当然是一种泛指,强调书要多看,看熟,并非真的要看百遍。其实,不要说百遍,如果能够像谭曙光同学所言老老实实看上五遍,也一定会见些成效的。



浓缩记忆法

考试前,不少孩子都懂得应把重点“过”一遍。但是,如果逐字逐句地去“过”,效率太低,费时太多。为此,朱龙根老师创立了浓缩记忆法,所谓浓缩记忆法,就是把要“过”的内容高度浓缩,看见一个字、一个词,便可迅速回忆起全部内容。从而大大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具体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内容浓缩法 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复习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有,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用、奴耕、井形”。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在需要回忆这段内容时,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添枝加叶”就可以了。



内容浓缩法需要积极地思维和辛勤的筛选,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在浓缩的过程中,删繁就简,择精选萃,使知识在数量上大幅度养活在质量上成倍增长,显著地提高记忆效率。如此魏孝文帝改革,其主要内容是:①颁布均田令;②接受汉族的先进文,令鲜卑贵族采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③迁都洛阳并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制度。可浓缩为:“一均、二化、三迁治”。这样根据起来顺口,记起来便当,需要回忆时再逐一添上内容就行了。 字头浓缩法 就是将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



字头浓缩法在识忆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再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其主要领导人——兴中会的孙中山,华兴会的黄兴,光复会的蔡元培,日知会的刘静庵,可浓缩记成:“兴华光日、孙黄蔡刘”。



诀浓缩法 就是以整齐押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形式上近于顺口溜,内容上极其概括,然后实行强化记忆。应用时根据口诀进行联想展开,达到准确全面记忆的目的。如红军长征四次会师可编成口诀:“56一四懋,510一陕吴;66二四甘,610三会宁(每句5个字,,分别代表年份、月份、部队番号及会师地点)”。



口诀浓缩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动一番脑筋,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这是要下点功夫的,不过,一经编好,便终生难忘。如世界古代史三大改革,可编成口诀。公元前6世纪波斯大流士改革内容:“帝国分廿郡,每年纳金银;币制统一化,驿道通四都”。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内容:“取消债务废奴隶,民分四等享顺利”。公元646年日本大化改革内容:“废私田,法均田;租庸调,授班田;每六年,死地还;改行政,立集权。”

朱老师最后指出应用这一方法应该注意的两点,第一点,浓缩不是万能的,不能盲目运用,一定要在理解、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浓缩,方有良好效果。(否则不加理解地乱记一气,可能光记住浓缩的东西了,却想不起“原汁”了。)第二点,浓缩前要考虑所浓缩的内容是否属于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和基本内容,如将次要内容或本身就很简单的内容加以浓缩来记忆,无异于舍本逐末,就无法体现浓缩的“刀刃”作用了。



据说,美国海军人事管理研究处,曾对180个学生做过实验,调查学生的笔记法和其记忆力之间的关系:先把学生分为三组,每一组都是收听录音带中同样内容的讲课。并规定,A组的学生必须按照他们所听的,逐字记录成笔记。B组的学生则需把内容分列为大纲,再依大纲来做笔记。而C组的学生则只要求听,不要求做笔记。听完之后,对这三组学生统一进行讲课内容的测验,看哪一组的记忆率最高,结果A组和C组的学生,只能记住全部内容的37%,而B组的学生却能记住58%。可见听课时如要做笔记,与其逐字记录下来,倒不如他列为大纳来记。大纲式的记法不但好记也较不易忘记。



浓缩记忆法,是符合记忆规律的一种好办法。


    关注 镜像思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