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自信?十万父母点赞的好文!

 



  



  孩子不自信,因为父母不自信

有一次,朋友对我说:我的孩子就是有点不自信。我说:你自信吗?你工作的出色有目共睹,你的才华已为业界称道,你为人也颇受信任和欢迎,你凭自己的努力,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过着中上的生活,你自信么?

她说:我不自信,虽然对有些事自信,但是从心底里对自己不自信。我说:你不觉得这很有趣么?你一切都做得那么好,你却就是不自信。

朋友一惊,皱着眉头不说话。

我又说: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你不自信,你也给不了孩子自信,你没有办法给你没有的东西,没有人可以给别人他自己没有的东西。

父母不自信,因为缺乏“成长性眼光”

有一次,我做心理咨询,来访者的状态是“不能停下来”。她非常努力,十二分的努力,但依然非常焦虑,总觉得还不够,害怕一旦停下来就会失去一切。

经过一些交谈,我问她:你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么,你还可以做什么呢?你还可以怎样做让自己更好一点?她说不知道。我就问:是不是可以说,能做的你都做了?她说:是这样的。我就问:能做的你都做了,没有一星一点没有做,你还觉得自己不够好,你究竟想要自己怎样呢?

她愣在了那里。我不打扰她,我知道她需要安静的时间思忖。

后来我就问她:假如有一个人完全听你的,一心为你好,只要你想做,她就尽百分百的努力去做;只要你想要,她同样极尽所能去争取。不是一天两天这样,而是三十多年没有一天、没有一刻不这样,可是你从来不会欣赏她,从来不会体谅她,从来没有肯定过她一句,但她还一如既往为你做一切,你依然觉得她不够
好,一直再指责她为什么不更好,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好,究竟是什么让你这么残忍和不公地对待这个人呢?!

她就哭了,不是一般的哭,是痛哭,哭得肩膀颤动,剧烈抽泣。我递给她纸巾,静静地看着她哭。过了好一会儿,她擦干眼泪,说“我知道了。”

第二天,我收到她的一条短信,是她说给自己的:

从今天开始让我来爱你!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停下来不前行,我不会再责备你。30多年来你受累了。谢谢你的爱。你那么爱我,从未拒绝过我的任何要求,即使已经累到快撑不住,我都不放过对你,而你只把心疼埋藏心底……以后我决定无论有人愿意爱你或不愿意爱你,我都会全心的爱你。今天是我生命中新的一
天。

她变得喜欢自己并充满活力。她告诉我,那天晚上和我告别后,一个人在街上走了好久,只为吹着晚风细细打量内心的变化,她愉悦地走进一家服装店为自己买了一件毛衣纪念这个晚上,第二天我见她的时候,她整个人柔和放松了好多,我由衷地说:“你的毛衣真美。”

我想说什么呢,我要说的是一个人怎样看自己。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看待,结果多么大相径庭。我把两种典型的方式分别命名为“结果性的看待”和“成长性的看待”。

“结果性的看待”和“成长性的看待”有什么区别

当你看到孩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地做作业,到了很晚才把作业做完时,你看到了什么呢?如果你看到的是拖延、磨蹭、效率低,你实际上是在“结果性的看待”孩子。

如果你看到的是完成,毕竟孩子还是完成了作业,如果你看到的是孩子的辛苦,实际上拖延让他也很不舒服,也占用了他太多的时间,牺牲了他可以去玩、放松的机会,你就是“成长性的看待”了。

结果性的看待是要求——为什么你不怎样呢?

结果性的看待会催促——你怎么还不什么什么呢?你要到什么时候才怎样呢?

结果性的看待是追加——好了,既然你现在做完了这个,那么你可以开始做那个,而且你最好快点,因为还有一大堆你需要做的。(实际上做完这一大堆,还会有另外的一大堆,永远都有一大堆。)

结果性的看待是批判——你怎么还不会呢,你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呢,看,你搞砸了吧,知道吗,你搞砸啦!

结果性的看待会担心——你什么时候才能怎样怎样呢?你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真的放心呢?

成长性的看待与之相反。

成长性的看待是关心——什么妨碍了你不能……我知道你也想的。

成长性的看待是尊重——你的事情应该你说了算,如果你愿意迟些做也是可以的,如果你不介意晚一点睡觉也是可以的,如果你宁愿麻烦一点也是可以的,如果你喜欢这样也是可以的。我相信你会安排好自己,而且你能不断改良你对自己的安排。如果愿意接受自己一个不好的安排,那也是可以的。

成长性的看待是庆祝——哇,你终于做完了,你居然完成了,这太好了,让我们一起为此高兴一下。

成长性的看待关注学习——你的困惑是什么?什么使得你犯了以前的错误?是的,这件事情你是失败了,但你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学习,这也是非常好的,这样你就可以下次把握的更好。

成长性的看待是相信——孩子,好好的应对今天的事情就足够了,未来的事情到时候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相信到时候你会想到办法,世界上没有无法可想的事情,没有不能过不去的事情,人总能想办法活下去,只需要做今天能做的足够了,没什么好担心的。

 父母要给孩子自信,先要停止批判自己

我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从认识到“结果性看待”和“成长性看待”的区别那天起,就坚持用后者来看待自己生活中的每个时刻。之所以说坚持,因为
“结果性的看待”是我曾经的惯性,不可能一下子去除,但令人欣慰的是,即便出现那个惯性,我也能及时觉察并转化过来。我不再批判我自己,而是去理解、关心、鼓励我自己,我也允许自己一时理解不了,允许自己还做不到,但再不会批判自己。

我也在我的工作中极力倡导“成长性的看待”。我曾经做一个家庭的教育顾问,我向妈妈推广我的见解,她的变化比我期望的还好。有一天,她对儿子说,

妈妈:儿子,我特别欣赏你!

儿子:怎么了,妈妈?

妈妈:我以前不理解你为什么开着灯睡觉,原来你是害怕,你给自己壮胆呢。

儿子:是呀,我开始是捂着被子,结果透不气起来,现在开着灯就可以了。

妈妈:而且我发现你知道自己做完作业才睡觉,虽然还有点拖拉,但是你自己会想办法,通过挪地方写来调节,最后在妈妈的大床上写完了,儿子,你可真棒!

更多的变化在妈妈的意料之外,孩子在学校交际困难是她一直担心的,而有一天,儿子回家后说:妈妈你看这是谁谁送我的礼物,你看这是谁送我的礼物。一口气从身上拿出三个礼物,然后说:妈,我最近在班里面人气见长,这全是你和爸爸改变的缘故。

本文来源:孟迁父母软实力

这些睿智的宝妈宝爸刚刚关注了新浪育儿(微信号:xinlangyuer)




















新浪育儿 ∣养育之道勿忘初心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享超值亲子活动


    关注 新浪育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