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人眼中“欣赏”的力量

 

【会展学研究】201604260097最近课程任务繁重,没能及时更新和发布文章。前日收到西安欧亚学院雨阳老师的投稿,于是对该文进行了编辑,今日发布出来,与大家共享。感谢雨阳老师的赐稿!欢迎关注和推广《会展学研究》公众号!...

【会展学研究】201604260097


最近课程任务繁重,没能及时更新和发布文章。前日收到西安欧亚学院雨阳老师的投稿,于是对该文进行了编辑,今日发布出来,与大家共享。感谢雨阳老师的赐稿!
一、引子


十几年前,百度上有一篇《妈妈,只有你能欣赏我》的文章,说的是一个班级里的最差生如何走进清华园的故事: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一分钟都座不住,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鈡,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同学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四十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对坐在桌子前面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点,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二十一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亮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她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

此时,她发现儿子在学校外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好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这个故事,非常感人,让读者感受到欣赏(appreciation)对于孩子的重要价值。无独有偶,美国心理学家也做过关于“欣赏”的心理实验,通过实验让人感受到“欣赏”的力量。
二、欣赏的力量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和雅格布森(Jacobson)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选取了几个班,煞有介事地对这些班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然后把一份名单通知给有关老师,称名单上的这些学生被鉴定为“最有发展前途者”,并再三嘱咐老师对此“保密”。名单中所列的学生有些在老师的意料之中,有些则不然,甚至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对此,罗森塔尔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发展,而非现在的情况。”鉴于罗森塔尔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又有智力测验的依据,老师对这份名单深信不疑。然而,这份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罗森塔尔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后面的心理实验能得到可信度更高的数据。八个月后,当他俩又来到这所学校,对这些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时,结果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更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这种现象,因和希腊的皮格马利神话相似,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从原理上讲,虽然老师始终把这份名单藏在心里,没有说出来,但由于他们受到“权威性的谎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充满信心,掩饰不住的热情(即这里说的欣赏appreciation)会通过他们的眼神、语言、音容笑貌等传达出来,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事实上,正是老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他们的欣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学生因被欣赏而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冲动在他们的血管中激荡。于是乎,学生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在社会关系中,“欣赏”就像魔法一样,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当别人欣赏我们的时候,我们心情会很好,愿意为他做事、和他合作;如果别人批评我们,我们会感到压抑,会“自我防卫”,找来各种理由或者借口为自己辩护,甚至拒人于千里之外。在会展活动策划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常常需要考虑“欣赏”的力量。
三、会展策划中的欣赏


在会展活动中,是否也大量存在着不被激励和不被重视、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情况呢?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出比较低的评价,从而表现得更为消极,结果也变得越来越差;而在充满信任和欣赏的环境中,人们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自我认知良好,行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会展活动策划中是否也可以从“欣赏”的视角来设计对心知肚明的问题引而不发的场景?如何让这样的场景成为参与者记忆中那激情燃烧的美好时刻?如何在卖家和买家之间的沟通活动中引入欣赏的场景,让双方快速建立信任感、开展良好合作?这些问题应当成为会展策划活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当然,《妈妈,只有你欣赏我》和罗森塔尔实验,都是以高度的信任关系来支持这样的场景,如果离开这样的高度信任,这样的欣赏场景设计是否还能行得通?会展策划人眼中的欣赏以及欣赏场景的设计,应当建立在充分的信用基础之上,不可透支信用,这是会展策划人必须坚守的一个底线。

(责任编辑:杨琪)



立论有据,实事求是;坚持原创,精益求精
欢迎关注会展学研究!欢迎各位同道踊跃投稿!
email: eventology@163.com
会展专业兴起虽晚,但会展活动源远流长,其以推动交流与共享,促进合作与创新为宗旨,文化激荡,价值交融,异彩纷呈,实人文荟萃、福泽万众之域。“会展学研究”聚焦业界,汇集群英,精思研几,弘道践行,以成会展学问之道,日新日强,共创共赢。
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关注本订阅号。


    关注 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