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灵精怪】银花丝传世绽放——非遗传承故事(3)

 

非遗传承守护千年技艺“银花丝”只为它的传世绽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他的薪火传承中体现了...

非遗

传承
守护千年技艺“银花丝”

只为它的传世绽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他的薪火传承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参差不齐

有的逐渐凋零 技艺濒临失传 有的欣欣向荣 传承人的徒弟也成了大师

为重拾传统文脉 我们特别推出了《非遗传承故事》系列报道

为您讲述“非遗人”守望文化的感人故事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宋代形成,它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多年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道安和丈夫、女儿一起,共同守护这项千年技艺,只为它的传世绽放。

国家级非遗技艺“银花丝”传承人道安
千年工艺银花丝
曾是宫廷奢侈品

道安从小就喜欢书法和美术,从初中起,她白天上文化课,晚上就在夜校学习绘画。1980年,18岁的道安高中毕业,一直渴望从事传统工艺品制作的她通过美术考试,成为成都金银制品厂的一名员工。道安被分配到新产品设计试制组,跟随温晓秋老师学习银花丝制作技艺。



道安说,自己先前从没听说过银花丝,工作后,才知道这竟然是一种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曾是宫廷奢侈品,只有达官贵人才买得起。
道安说,刚学习银花丝制作技艺时,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如果不是对工艺美术的热爱,自己是撑不下来的。一年后,为提升审美和设计能力,道安主动申请到成都工艺美术学校进修,学习国画、水粉画等。



“记得我第一次设计《凌空天鹅》时,只想到画出来漂亮就行了,因为没结合制作去设计,所以设计初稿根本无法制作。”正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再加上毫不气馁的探索,道安才成为即能设计又能制作的全才。
制作需30多道工序
数理化知识齐上阵


道安说,银花丝的制作需要30多道工序,还得熟练使用剪刀、镊子、锉刀、钉锤、规尺、掐丝板、小焊枪等各类工具。首先,将银材料抽拉成不同粗细的白银丝,然后通过手工绞合、穿丝碾压、锉等加工成不同的花丝,根据不同的图案配置不同的花丝,再用喷枪焊接,最后将焊接好的半成品通过手工无胎成型、堆垒、打磨、抛光、镶嵌、洗色、防氧化处理等十几种技法完成。



据道安介绍,整个制作过程中,数、理、化知识全都得用上。首先,在设计方案时,要用数学几何公式来分解图案,分解不好,银丝立体摆件就无法组装;然后以备料为例,艺人需要把从银行买来的银砖,根据作品的具体要求,通过若干道工序,制成粗细不同的银丝线。这其中最细的银线,跟头发一样细;在焊接过程中,必须考虑银金属热胀冷缩的物理属性来配置不同的焊料;洗色处理时,要按比例配制10余种化学物品,经多次高温烧煮,才能绽放出纯银的光泽。
“但最难的工序,还应该属焊接这道工序。”道安说,因为银的热胀冷缩特性尤为明显,所以在银花丝立体摆件的焊接过程中,容易造成作品的变形;此外,如果焊接材料的配方不好,还会在作品上出现明显的焊点。“要处理好变形的问题,就需要艺人非常有经验,而要解决的焊接问题,就需要掌握焊接材料的独家配方。”此外,在银花丝的焊接环节中,艺人必须在高温环境下完成作业,再热都不能吹空调和电扇。道安解释说,因为空调和电扇会影响气流,干扰到焊接火焰的方向,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正因为成都银花丝的苛刻的施工工艺和复杂的施工程序,也导致了这门技艺的精髓面临失传。“现在全国范围内,能全部掌握成都银花丝技术全部流程的人,只有我一个。”道安说,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因为曾在成都金银制品厂干过的老一辈银花丝艺人,因为流水线作业的缘故,很多都只精通部分银花丝制作的技艺,并对银花丝成品的设计工作鲜有涉及。
大胆开拓国内市场
创新试制银花丝画


20世纪70、80年代,国家鼓励传统手工艺品大胆走出国门,争取出口创汇。在此期间,成都银花丝一直是四川省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1997年,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北京首饰进出口分公司改制,成都银花丝工艺失去出口通道。银花丝摆件小则几千元、大则上万元,普通家庭很难接受,一时间,国内外都找不到市场。

“如何研制出新产品、开拓银花丝的国内市场?”作为成都金银制品厂设计人员的道安,对此忧心忡忡。一次,她逛商场时,从一幅贝壳画受到启发:“能不能把银花丝也像贝壳一样装进画框呢?”经过反复设计和修改,1999年,第一幅银花丝画———《一帆风顺》终于诞生。道安欣喜地发现,银花丝画用料省、成本低,放在画框里还可以防氧化。随后,厂里就接到银花丝画的500件订单。
小作坊丈夫相助
共续银花丝之工艺


1999年,成都金银制品厂改制,道安“赋闲”回家,银花丝上千年的传统技艺日渐衰落、走入困境。道安在亲戚朋友那里凑了5万元,办起一个小作坊。



制作银花丝的很多工具无法在市面上买到,道安的丈夫就亲自选材、慢慢磨制;焊料和洗色化学品的比例不合适,银花丝总也洗不亮,道安的丈夫一遍遍地称量调制……经过道安和丈夫半年的努力,小作坊终于运动起来。
银花丝没有市场,很多人不知道,道安就带着作品到处参展。一次在广州参展,听说银花丝是成都的工艺后,一位成都游客非常吃惊,说:“我在成都土生土长的,都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东西。”道安说,自己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
慢慢地,礼品公司找上门来,道安的客户和订单越来越多。除了设计制作礼品外,道安还针对卧龙、九寨沟、三星堆等旅游景点,推出大熊猫、脸谱、人物画等产品,渐渐地打开川内市场。

近年来,道安在各种展览和评选中获奖无数:2005年“第五届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双猫戏竹》银花丝画挂屏获金奖;2004年四川省优秀旅游纪念品评选,银花丝画挂屏《千年古堰》获金奖;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三英战吕布》夺得优秀奖。
难过:因工序复杂
传承面临后继无人


银花丝技艺是成都最具特色的传统金银工艺之一,它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被称为成都的“四大名旦”。然而,因为后继无人,银花丝的烧蓝、堆景、无胎成型等技术已经面临失传,而錾片这一技术更是已经失传。



据道安介绍,錾片技术原本只有原成都金银厂的张老师掌握,但张老师并不愿意将这一技术外传,而其儿子又不愿意学,故此技术在张老师去世后就完全失传了。道安无奈地表示,目前“烧蓝、堆景、无胎成型”三大技术也只有自己能够掌握。
从1999年至今,道安的小作坊共招收过10多名学徒,道安说:“收学徒最开始都是倒给他们钱的,但依然留不下人,更别谈开班授课了。”很多年轻人上了半天班后,就说这痛那痛。最难受的是焊接环节,要面对近1000℃的高温,不能吹风扇、不能开空调,很多人都受不了。“这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也很高,直到现在,很多大件的银花丝都是我自己来焊接。”

道安告诉记者,“银花丝”与其他非遗项目有很大的不同,它不能由一人独自完成,很多匠工即使学会了制作,也无法独立门户,这也是银花丝学徒大量流失的原因之一。“现在很尴尬,全国能掌握银花丝全部制作流程的可能就我一个人了。”说到这里,道安叹了口气。
慰藉:女儿勇担重任
传世绽放有了希望


道安说,传承银花丝技艺的道路其实很孤独,还好有丈夫、女儿相伴。现在,道安的女儿王小璐已经掌握了烧蓝等多种面临失传的技艺,成为道安将银花丝技艺传承下去的唯一希望。



“本来我并不希望她学这个,因为连我自己都觉得太苦了。但是女儿真心喜欢,我也愿意传授给她。”道安说,小王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工艺美术,26岁的她为银花丝工艺品带来了年轻气息,“她主要设计耳环、手链等,这些东西很受年轻人喜欢,也拓宽了银花丝的销售市场。以前,我设计的挂件,中老年人比较喜欢,年轻人感兴趣的少。”
记者在文殊院非遗主题街的道安店看到,王小璐设计的银花丝耳环、手链、挂坠等饰物虽民族味十足却又不乏时髦,饰物的标价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是普通人能接受的价位。

最近,王小璐正在制作一套《年年有余》双面挂坠。挂坠的一面是纯银色,另一面则运用烧蓝技艺,使鱼头和鱼身分别呈红、蓝色。王小璐说,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佩戴者可以根据衣服的搭配需要,将合适的一面朝上,这样既美观又实用。

而至于为什么想到接过母亲手中的担子,她回答得十分爽快,“银花丝技术是中国工艺几千年浓缩的精华,一想到若从我母亲这代开始失传,我就觉得十分痛心,我有责任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重新认识它。”


    关注 天府文化娱乐指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