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盔甲发展史探秘——第一期

 

早在史前时期,新石器晚期的原始人类就已经使用骨、皮、藤、木等材料制作简单的甲胄来保护自身了。在文明诞生之后,...



















早在史前时期,新石器晚期的原始人类就已经使用骨、皮、藤、木等材料制作简单的甲胄来保护自身了。在文明诞生之后,盔甲也迅速的开始发展。我们就来看看世界各国的盔甲是怎么发展演化的。

▲复原商代武士画像


商代建立于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青铜质的头盔,并且出土数量并不少。但是至今为止并没有发现商代的青铜甲,目前考古界普遍认为商代主要是使用青铜头盔搭配皮质护甲。并且出土了很多用于加固皮甲和增强防御所用的青铜甲泡。除了比较常见的圆形甲泡外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各具形态,颇具装饰效果的铜甲泡。比如在胸腹间拼成狰狞五官在战争中增加威吓力。不过由于目前出土的商代皮甲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形状已经无法辨认,也没有文字资料参考,所以很难描绘甲衣的外形轮廓,对于结构和穿着方式也一无所知,只能凭借想象来复原。
▲复原的埃及战车手与农民兵像


同时期只有非洲的埃及人发展出了青铜甲胄,在底比斯的阿蒙诺菲斯三世(Amenophis III)宫殿中发现的铠甲的甲片尺寸大约为115毫米长,末端趋于尖形。而这些甲片缝在皮制或布制的贴身内衣上。上图战车上弓箭手的脖子上套着厚重的青铜套子,而他的头盔也是青铜的。不过并没有图中显示的这种在战斗中全身甲胄的埃及人的画像出现,但有许多这样的装备作为贡品送到了埃及。由于青铜的密度要高于钢铁,这套全身铠甲的重量可能相当可观,所以这种非常沉重的青铜铠甲可能并非实战用具。
▲复原的西周武士像


到了公元前十世纪,商代灭亡,西周建立,这时中国甲胄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制作工艺流程。在西周已经出现了专门制作甲胄的“函人”,而且在《周礼·考工记》中,还总结出了甲胄的原材料坚韧程度与甲片的长度以及甲胄使用年限的一些规律,甲胄的外款形式也有了最终的典范样式。但是与现在所认知的普通士兵地位相对低下不同的是,在商以及西周时期,士兵世纪属于贵族阶级,如同原始部落中强壮有力的战士地位更高一般,当时的贵族们在享受着远超平民的权利时,也担负着远超平民的责任。这个时期的军人是一种高贵的职业,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武士阶级的地位达到了鼎盛。所以在这个时期士兵用着当时来说相对珍贵的青铜制作武器与铠甲,并且这些青铜武器与护甲还有各种花纹与装饰。
▲复原的东周武士


在公元前七世纪,西北的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周平王,从此变为东周。东周又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变得频繁起来。甲胄也得到了发展。头盔两侧耳翼部分被大大延长,防护空间增大至颈项。在这个时期札甲也逐渐开始普及。

▲复原的亚述骑兵
在同时期的西亚两河流域,亚述帝国在Tiglathpileser三世的时代,也就是公元前745年到公元前727年这段时间里,出现了穿着铁甲的骑射手。不过亚述人的盔甲也是铜铁混用,这一时期的铠甲只是把铁鳞片和铜片一排排地缝在亚麻布或毡制的衣服上。
▲燕下都遗址出土铁胄


到了战国时代,冶铁技术不断发展,铁兵器与铁甲胄也开始在中国出现。可由于技术尚不成熟,所以此时仍然是和青铜甲皮甲同时存在。在河北省易县境内。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燕下都遗址是已知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在其中就出土了一顶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胄。同时在其他战国遗址中也出土了铁质小甲叶,采用甲钉卯固。
▲秦代甲胄


由于兵马俑的出土,我们对秦代甲胄的了解就比较详细了,秦代仅仅是兵马俑就考证出了不同的二大类六小型铠甲。但是仅从材质上来说,秦代甲胄与战国时期的甲胄并没有材质上的变化。依然是皮甲为主,铜铁混用。



▲科孚岛考古博物馆收藏的普罗德罗米古墓中出土的铁甲银胄

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出现了铁质板甲,但是在古希腊,只有富裕的公民兵才能装备得起青铜甲胄,更不要说铁质甲胄了。那些希腊公民在军队中充当重装步兵,以矛、剑和盾牌为武器,相互掩护组成“密集阵”(Phalanx)作战。但是他们更多的是穿着亚麻布制成的胸甲。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铁质鱼鳞甲
公元前3世纪,我国到了汉代,正式进入了铁器时代,在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西汉时期,铁甲主要还是札甲和鳞甲。也使用皮甲。1968年,在河北满城汉墓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了一领铁铠甲,虽然出土时锈蚀粘连在一起,但经过考古学家的努力,渐渐复原了该铠甲的本来面目。该铠甲为鱼鳞甲,即甲片都做成鱼鳞片状,全甲共用甲片2244片,全部用丝绳编连而成,复杂精美。



同时期的罗马帝国沿用铁质肌肉型板甲的同时还出现了锁子甲和环片甲。早期的罗马肌肉型板甲的防御力其实也不算很高,因为太过贴合身体,即便里面穿上厚的衣服减震,一旦变形就会挤压身体,因为没有留出形变的余地。而环片甲虽然更轻,制作更简便,防御力也不错。不过这种甲胄在罗马甲胄史上的地位很低,它既没有取代比他早的鳞甲,锁子甲,也没有比锁子甲和鳞甲坚持的更久。很快就被淘汰。因为防护面积较小,而且还有不适合骑兵使用,穿戴繁琐等等缺点。而锁甲有着透气、柔软,穿着相对舒适不影响活动的优点,但是对钝击毫无抵抗能力。
而中国的鱼鳞甲防护性能已经超过了同时期锁子甲,而在灵活性上,并不输于锁子甲。
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东汉的铠甲的进步是出现了保护两腿的“鹘尾”和“腿裙”。在技术方面,百炼钢技术出现后,东汉末年这种技术被引入盔甲制造业。陈琳《武库赋》曰:“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函师震旅,韦人制缝,元羽缥甲,灼瀹流光。”东汉末年诸葛亮《作刚铠教》写道:“敕作部皆作五折刚铠,十折矛以给之。”可见当时蜀汉军队的甲片是迭锻五次成功的。三国时曹植在他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写道:“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代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自理。”这证明了三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引进的锁子甲,并且出现了明光铠。而明光铠是胸甲为板甲,甲裙为鳞甲的半身板甲。这种盔甲已经超越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盔甲。



公元2至3世纪,这时的日本属于弥生时代,还在使用木质盔甲。

投稿邮箱:2592164298@qq.com欢迎投稿咨询。


简介:中华冷兵器 (zglengbingqi )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 探索中国冷兵器之谜,回归古代冷兵器时代,解密流传百世的名刀名剑,第一冷兵器自媒体,探秘者必关注的账号。


    关注 中华冷兵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