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梨花入土香如故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



他是承父衣钵的京剧大师;

他是爱吃蛋糕,爱开汽车,会说英语的京剧大师;

他是有49个爱徒和20只猫的京剧大师;

他的父亲是梅兰芳,他叫梅葆玖。

梅葆玖与父亲梅兰芳


出生

梅葆玖,1934年出生在上海,祖籍江苏泰州,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小名叫小九。

学艺

梅葆玖作为唯一接过父亲男旦衣钵的孩子,他10岁开始学艺,开蒙老师是王幼卿,又从陶玉芝、朱传茗、朱琴心等前辈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

对于这段经历,梅葆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那段时间正是抗日时期,父亲每日在家里作画、不演出,我从1944年开始学戏时,父亲就为我请了王幼卿等很多基本功老师。我当时很天真,一门心思就想学《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父亲的代表剧目,可是他却让我学一些最基础的老戏,而且要求我必须按老师教的唱,理由是先把基本功打好再学梅派戏,就会按规范进步。”
童年的梅葆玖


13岁,还在念书的梅葆玖开始登台演出。不过在他看来,那只是放假时在学校和同学们一块演出。用梅葆玖自己的话说,“算是实习”。

18岁,他和父亲同台演出,至今还记得父亲在艺术上的谆谆教诲。在3月20日的一次京昆剧目的活动中,他还记得父亲当初跟他说,“要学好了昆曲,京剧才能演得有味儿。”“大家都管昆曲叫‘困曲’,我虽然学习时也犯困,可是有父亲在一旁监督着,那是一点儿都不敢偷懒。”
梅葆玖与父亲梅兰芳同台演出


梅葆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扮相、演唱都颇有其父风范。在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等诸行当技艺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梅葆玖常演的剧目有京剧《贵妃醉酒》《苏三起解》《玉堂春》《二进宫》《木兰从军》《天女散花》《彩楼配》《武家坡》《祭塔》《三娘教子》,以及昆曲《断桥》《游园惊梦》《思凡》等梅派京昆剧目。

演艺中断

1961年,梅兰芳突发心脏病去世。

那年,梅葆玖还不到三十岁。

失去了父亲的庇佑,梅葆玖作为梅家最小的儿子,承担起了继承与发展梅派艺术的担子。

京剧方面的很多东西,父亲还来不及教给他,但在巨大的惊惶与哀伤中,他还是意识到,自己应该独当一面了。

父亲去世后的三年间,梅葆玖在北京京剧院梅剧团的演出以传统老戏为主,就在他扎扎实实演了几年老戏,准备创排新戏的时候,被当时的国内形势所打断。老戏与男单一起,作为“四旧”,被一起“枪毙”掉。

几乎在整整十四年的时间内,正值青壮年时期的梅葆玖,没有张过一次嘴唱戏,即便是悄悄吊嗓子也不被允许。外面的广阔天地中,“海岛冰轮”被铿锵的样板戏所取代,而在京剧院偏居一隅的小圈子内,梅葆玖被发配管音响器材。除此之外,他还要参加下放劳动,白天割麦子,晚上去田里捉青蛙,回来吃田鸡腿。

收徒

1976年,老戏开始复出。作为梅派演员的梅葆玖终于站在了舞台上,虽然十四年没有打开的嗓子并不够圆润清亮,但他只要一个亮相,也足以让无数老戏迷泪盈于睫,因为那张敷上了粉墨浓妆的脸孔,实在是太像梅兰芳了。
梅葆玖


梅葆玖开始紧锣密鼓地工作,一边演出,一边收徒。他一出一出地恢复起父亲的经典代表作,在全国寻觅着适合演绎梅派的好苗子。
梅葆玖为演员示范动作


梅葆玖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整整14年没在舞台上表演。正是因此,重返舞台后,他格外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机会,不会放过每一次弘扬梅派艺术的机会。梅葆玖常演《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西施》《洛神》等梅派经典剧目。
梅葆玖


他正式收入门下的徒弟有49个,其中董圆圆、李胜素、张馨月、姜亦珊都是当下京剧行业中的翘楚,胡文阁则是唯一的梅派男旦传人。

京剧男旦日渐式微,梅派传承到今天也只有胡文阁一个人。对此,梅葆玖并不怨天尤人,“我培养了40多个弟子,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也好交代了,我敢说对得起父亲。”

轶事

梅兰芳先生曾被美国、日本的多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往往被视作梨园佳话。2012年,梅葆玖应日本樱美林大学之邀,赴日参加了该学校的博士授予仪式,像父亲一样成为“梅博士”。

他说,“人家也给我一个方帽儿,但跟我们老头儿的差远了,人家是金方帽儿,我只是票友而已。”
梅葆玖


梅葆玖拒绝被称为“大师”。他说:“我不要做什么‘大师’,我父亲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中国真正的大师并不多。我不是,我是干活儿的。”

梅葆玖没有子女。除了演出、教学,他的闲暇时光,喜欢与猫为伴。在自己家的老房子中,他养了几十只猫,每一只都有名字,比如“小黑”, “每当给它们准备好一大盘食物,就连街坊的猫都会跑来蹭吃。”梅葆玖曾说,“人生一大乐趣就是看猫吃饭。”

梅葆玖特别喜欢汽车,七十多岁的时候还自己驾车。他还喜欢音响,听欧美流行音乐,他最喜欢的歌星是杰克逊和席琳·迪翁,可以说是杰克逊的超级歌迷。

  梅葆玖,一代京剧大师,虽然离去,却为梅派艺术的向前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Δ 图文整理于网络

※下拉屏幕可以留言互动


    关注 北方文艺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