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金钗脑,千年回眸莞香祖地

 

东莞历史上最早莞香种植地为茶山,东莞有历史记载的种香第一人是南社人谢重华,莞香祖地金钗脑就在茶山南社村。...





金钗脑,莞香最佳种植地





东莞最早莞香产地——茶山。元代陈大震(大德)《南海志》载:“榄香为上,香即白木香材,上有蛀孔如针眼,剔白木留其坚实者,小如鼠粪,大或如指,状如榄核同,故名。其价旧于银等。今东莞地名茶园(即茶山),人盛种之。”杨宝霖先生考证,(大德)《南海志》成书于大德八年(1304),大德八年已称“旧”,东莞茶园盛产香,当在宋代。



茶山种莞香《南海志》茶园莞香最佳种植地——金钗脑。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载:“莞香,以金钗脑所产为良。地甚狭,仅十余亩。其香种至十年已绝佳,虽白木与生结同。……香在地而不在种,非其地则香种变。……又以泥红名朱砂管者,或红如面粉者,硗确而多阳者为良土。”因东莞茶山一带的土质特别适合莞香树的生长,出产的香料品质最好,名闻全国,是上贡的佳品。

茶山种香史可以上溯到宋代,至明代茶山人种香为盛。至明代中期,茶山之香,仍为莞香之最。明末清初,莞香产地,是佳者仍然是茶山。自清中期,产香之地,逐渐转至大岭山马蹄冈、金桔岭及寮步牛眠石一带。



民国陈伯陶《东莞县志》

茶山人种香为何在清中期突然中止?民国陈伯陶《东莞县志》载:“彭志‘记’闻前令时,承旨购异香,大索不获,至杖杀里役数人,一时艺香家,尽髡其树以去,尤物为祸亦不细矣,然则莞香至雍正初,一跌不振也,此酷令不知何名,深可痛疾。”可见,东莞到了清雍正之初,有一任县令不惜大肆搜索莞香以讨好朝廷。乡里差役有数人因未能搜到香而被活活打死。香农们为免除后患,不惜将香树尽数砍伐。



金钗脑,林氏族谱藏秘密

历史上,莞香最佳种植地金钗脑到底在茶山哪里?

2月2日和19日,我们专门拜访下埗林氏族长林富强先生。林先生出示明朝景泰贰年(1451)正议大夫、资治尹春官亚卿礼部左侍郎陈琏撰《厦埗林尚庸堂家谱·初世祖行迹记》“东莞茶园林氏,其先闽之莆田人,有讳乔者,博学多文。宋嘉定丁丑登进士第,官广州路同知,阶奉议大夫秩五品,……未几,继殁。其子长曰日新,次曰日熙寓居羊城进士里,后奉二亲柩葬于东莞茶园,山名金钗脑之原。丧毕,其长子日新挈家而来,遂为茶园人,次子日熙居于南社之石湾,遂为南海人。”
2月18日,采访茶山下埗林氏族长谢富强关于金钗脑的记载

由此可知,金钗脑在茶园确凿无疑。那么,金钗脑现在的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林富强先生说,下埗林氏属于福建六牧林,一世祖乔公葬于南社金钗脑,即现在东莞富翔制衣有限公司办公楼门厅右侧的位置。金钗脑是一座高于平地三四米的土岭,当时比较荒凉,有几处平地,南社村民种花生、黄豆。林先生虽然没有参加过给祭祀祖的仪式,但是其父曾经告诉他,自己曾在解放前参加过下埗林氏祭祖,解放后就停止了。那时候,始祖墓没有墓碑,是一座合葬。在老一辈族人的记忆中,曾经立有墓碑石刻“广州路别府驾林乔公府君之墓”的字样。1989年,南社工业区开发,下埗林氏将金钗脑原始祖墓、二世祖日新墓分别迁往孙屋游蛇岭三世祖墓园。
《林氏族谱》载茶山下埗林林氏始祖葬于金钗脑

林先生对茶山范围内种香的回忆。金钗脑上没有树木,印象中塘角村大桂子山、茶山象岭曾有莞香树。2000年前后,下朗小榄山村曾经有一棵百年莞香树,可惜被人伐去了。
林光修《林氏族谱》序除下埗林氏族谱记载之外,明代理学家东莞茶山人林光在《南川冰蘖集·金钗脑墓松记》记述金钗脑在茶园东约五里处,林光祖茔在其地。经百度地图实测,茶山村委会至富翔制衣公司办公楼直线距离约2.45公里,符合茶园东约五里距离。



金钗脑,莞香祖地在南社

2月19日,我们在南社村干部谢效良和七十六岁村民谢树基的带领下,沿振南路过金山路,谢树基说,他不知道“金钗脑”这个地名,但知道“金山脑”,振南路、金山路、东山路、伟建路围成的长方形的狭长地带都叫金山脑,其中金山脑小岭在东莞富翔制衣公司内。当年,金山脑上有一些坟墓,但是不知道是谁家的。这恰恰印证金山脑上有下埗林氏祖墓的存在。
南社村民谢树基回忆“金山脑”位置

“金钗脑”之名,或许在长期南社方言中延变“金山脑”,所以在南社工业区成立时,将南社至超朗的马路命名为金山路。

南社村确实有金钗脑这个地名。据东莞民俗专家张铁文收藏的两份关于金钗脑的地契。其一,民国三十一年(1942)卖地契约上写到:“立断卖地数人南社村谢福善,有承祖父遗下经名下分得坐落本村土名金钗脑地一丘。”其二,民国三十九年(1950)农历叁月初六日买屋地契“立回买受屋数并地数人谢松德,原系先年买受谢连进妻周氏亚喜屋。……又买受锡浩坐落土名金钗脑地贰丘,该税壹亩零。”这两份地契是证明金钗脑在南社的直接物证。
民国南社“金钗脑”卖地契

“廿二世谢就欣,字竹平。生于清咸丰十一年辛酉岁(1861),卒于民国十六年丁卯岁(1927)七月初六日,享年67岁,葬于金钗脑。”(《南社村志》)

“以前南社的确很多人种香,庙里的菩萨很多也是砍了香树下来做的。但是我没见过金山脑上有香树。记得以前大王庙里有一尊华光大帝的像用的就是天桥底下那座小山丘(土名锄埔岭)上的一棵木盆口那么粗的大香树雕琢而成。雕像的时候,整个庙堂都香得不得了。”92岁的牛汝叔和85岁的关帝庙成运叔提起当年做华光大帝的情景,眼睛突然焕发出神彩……
南社武帝庙采访

总之,无论是林氏族谱、祖墓,还是南社地契、村志,甚至南社村民的回忆,无不直接或间接地证明历史上的莞香祖地就是茶山南社金钗脑。



谢重华,南社牙香载青史

莞香祖地金钗脑已经明确。那么,南社村历史上是否有资料记载种莞香呢?

谢重华,莞香种植第一人。屈大均《翁山诗外》卷十六《喜谢九丈自莞中见过之作》诗曰:“咫尺乡园未得还,城中闭户亦深山。故人只有香农父,来共琴书一日闲。汝种多香与子孙,胜于全买荔枝园。紫囊一树人争食,明岁招予作白猿。”谢九丈,名重华,南社人,明末清初,隐居乡间,以种香、荔为生。
东莞种香有史记载第一人——明代南社人谢重华

《南社村志》载,明朝隆武元年(1645)乙酉乡试列名乙榜。乡饮正宾。时遇覃恩,特赐准贡。后复准举一体会试,已在藩司领文赴公交车矣。因世变不果。戊子秋(1648)复欲诣阙献束,适丁亥艰又不果。或劝其再就试。其曰:“参列名士。即老死田间,犹有惭色,敢求闻达乎,语及兴亡之际,辄慷慨泣下。”广袖宽衣,独行社里乡居,自称“云窝野老”。晚年隐居村中樟岗,以种香树、荔枝为业,故称“香农”。因此,屈大均称谢重华为“香农父”。



植树节香树种植活动

南社人种植莞香屡见于族谱或村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南社谢氏族谱》之明代谢贶撰《竹子箩墓碑》“大父忍庵公……买香者趋檐而去,遗数金椳左。大父寄声‘重来还之’。其人肃而言公名著不虚也。”这段文字说明南社村明代已有莞香交易。
南社耆老种下第一棵莞香树

“牙香每株收钱四文。如有盗去,每株赔钱一百文;不开香门者不收不赔;开香门者不报明与掌亦不收不赔,仍照上年之例。”(《谢氏族谱·谢氏崇恩堂巡丁条例开列》)这段文字表明,南社村广泛种植牙香(即莞香),且对开香门与不开香门的牙香树赔偿不一。
《南社谢氏族谱》种香记载

南社村上巷有土名白牙香之地,临近塘角村。“南社小学后面那边有座小山丘叫‘白牙香’。此地名源自于山丘上种着一种名为 ‘白牙香’的香树。白牙香上种了白豆、花生等农作物,香树就种在这些地的边上。”南社小学原校长谢包稳侃侃而谈,“记得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村里面做斋醮。别看那会儿我才几岁,可是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当时大祠堂前面放了个纸扎的鬼王,人们从白牙香那边采来一棵碗口粗的白牙香。那香树去皮之后露出了雪白雪白的树身。村里人从林屋请来了一位叫‘菩萨稳’的人在树身上画了一条彩色的草龙。然后点燃顶部,插在鬼王跟前的大香炉上。那根白牙香可以烧几天几夜的!那草龙盘旋在点燃的白牙香上,宛若真龙从祥云中来。”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创研基地参加种香树活动
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公司参加莞香树活动
南社村委会参加种香树活动

2016年3月12日,南社村组织上百人在疍家岭上种植莞香树苗,这是南社村恢复莞香祖地种香的一个良好开端,也是东莞种香史上的一件大事。
2016年植树节开展“莞香祖地”种植香树活动综上所述,东莞历史上最早莞香种植地为茶山,东莞有历史记载的种香第一人是南社人谢重华,莞香祖地金钗脑就在茶山南社村。


保育活化 共创共享


    关注 古村落保育活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