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派木业之门道

 

序每一个家庭都有一道门。门里门外是两个世界,门外可能是疾风冷雨,门里边却是宁静和温馨,走出去可能要面对的是一...



每一个家庭都有一道门。
门里门外是两个世界,
门外可能是疾风冷雨,
门里边却是宁静和温馨,
走出去可能要面对的是一天的纷扰,
走进门内,安宁便油然而至,
人的一生,
也要经过许许多多的门,
每跨过一道门,
就走进一个新的天地
------


自古以来就是建筑中
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人们出入的通道,
而且是建筑等级的象征之一。
入必由之,出必由之。
历史的风风雨雨,
门,
总是首当其冲。
门,
古已有之,
最初只是一个供人出入的缺口。
汉代时,
门洞两侧建筑高耸,
以示等级威严,
称为阙。
汉阙只存在于两汉魏晋时期,
且多用于高等级建筑,
对大量普通民居来说,
最常见的还是木制的门。
千百年来,
门的形制多种多样,
但都可以归为双扇对开
或单扇侧开两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在今天都被称为“门”,
但古时却有分别。
中国古代,
称双扇为“门”,
单扇为“户”,
“门户”
一词也由此而来。
传统建筑特别重视门,
门面比作脸面,
可见门的重要。
门因人而分等级,
自然也要有区别。
平民百姓的门实用简陋,
基本就是满足功能要求。
商家大贾为显示实力,
门作得夸张,
甚至高过建筑。
王侯之家不仅门槛高,
门前还有影壁、仗仪、匾楹等等,
每一件都在张扬。






张扬到极致,
便是故宫的午门,
巍巍峨如三座山合围,
来到门前仰头望,
高台上金碧辉煌,
顿感自己渺小,
便不由得膝盖发软,
要跪下来。
建筑被物化为至高权威,
如同皇帝板起的那张脸。




门还寄托期盼。
阙是最高等级的门,
形制如同午门。
岳飞想“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但他一心“迎回二帝”,
得罪了继任的皇上,
借秦绘之手,
把他送上风波亭。
老百姓离皇帝远,
更关心自己的日子,
在门上贴年画,
有“肥猪拱门”、
“鲤鱼跳龙门”,
最简单的贴“福”字,
年年盼望好日子。
中国社会一直以家族为单位,奉行『门阀制度』,所谓『豪门』『寒门』概念的区分就由此产生,至今还流传有『光耀门楣』『书香门第』『门当户对』『门户之见』『门庭若市』『门可罗雀』等等成语。可见,『门』这个建筑构件就成了家庭的显著标志。

一个家庭的社会政治地位、经济状况首先从这个家庭的大门显现出来,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道出了大门具有显示形象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上独特的『门文化』。这种『门文化』在现、当代已完全消失,如今在中华大地上所有人家的大门几乎都一样。


门代表边界。
城郭有城门,
宫殿有宫门,
街有坊门,
庙有山门,
村有寨门。




门分割空间。
“侯门深似海”,
最深是故宫。
沿中轴线,
从前门到神武门,
排列十九座建筑,
门竟占十二座,
称故宫是门的世界,
应不为过。






门人、门客,说的是人与门的关系。显赫时门庭若市,衰败时门可罗雀。战国时孟尝君门客三千,多为鸡鸣狗盗之辈,失意时只有冯驩跟随。站在门前,能阅尽人间冷暖。



门庭、门望,涉及到精神层面。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为改变家族命运,只有通过读书入仕、联姻攀亲。要光前裕后,也不容易。

门第,与血亲相连,更为看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同样,一人触犯龙颜,满门抄斩。早年间认门不认人,思维方式太过简单。
古戏台上两个门,“出将”“入相”,生旦净末,演尽人间悲喜。翻开史书,前门后门,旁门左道,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门当户对:

“门当”建筑学称为“门枕石”的一部分,俗称“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抱鼓石用石鼓,是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但还有狮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门墩等等。

“门当”,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武官,象征战鼓;方形为文官,形为砚台。“户对”大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

“户对”俗称“门簪zan” 它具有身份等级象征,媒人在说媒时要先看这家人的门簪数量,然后再去找相同数量门簪的家人去说媒才行。一般情况有两个户对对应的是五至七品官员;四个户对对应四品以上官员;八个户对对应一品官员;九个户对对应皇权。

“户对”形式上有圆形,六方形,但多用六方形。
 













    关注 华派木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门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