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满白文方形印面布局篇

 

白文方形印因其治法简便、直观清楚、易于上手,故篆刻初学者多以白文方形印入印。...

 
白文方形印因其治法简便、直观清楚、易于上手,故篆刻初学者多以白文方形印入印。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白文方形印篆刻作品,主要为满白文或细白文。满白文多取法汉印(汉武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章统称),讲求字体中正饱满、布局严谨森然;细白文因传统“朱文宜细,白文宜粗”的思想不被广泛接受,因此此类作品传世量较满白文少很多,却发展出“纤若游丝,轻似白练,韧比玉筋”的风格。

传统满白文方形印章比较注重“起首并进、落脚平稳”。如果以章石边缘作框,大多数篆刻者会选择“空间切割”的方式——双字、三字、四字、五字以及五字以上的官印、私印,都会注意文字的大小,确保文字与文字的边缘处于同一基准线上。这样一来,数个文字作为整体,就能以各自边缘构成的四条基准线切分印面,从而切割出相对整齐的边框,起到修饰印面的作用。这是满白文印章在布局环节采取的通用手法,在篆刻界得到了广泛肯定和应用。

一般而言,双字印章在整体布局上讲究轴对称,;三字印章上常见“左双字右单字”的排布方式,且左右轴对称;四字印章惯用“田字格”的排布方式;五字及五字以上的印章会根据文字本身的结构进行合理划分,“左三字右双字”或“左双字右三字”的五字印章都可看到。

在给文字安排位置的时候,应同时考虑笔画的对称、多寡、疏密:如果遇到左右、上下结构的文字时,会考虑采用二分法划分文字所处区域;遇到复合体结构的文字时会采用三分法或其他分法;笔画较少的部分会适当将其压扁,笔画较多的则适当拓宽,或干脆让结构简单者给结构复杂者腾挪出合适的位置;笔画较少的会适当加粗线条,笔画较多的会适当减细线条,两种状况下都要顾及线条彼此的间隙。

以清代篆刻家赵之谦的作品“胡澍之印”为例,此印取法汉印,印文选用汉方篆。

 
观之“胡”字,改字采用二分法。“胡”字由一“古”一“月”构成,为了确保印面边框平整,作者首先将“古”字的第一道横线上抬些许,令其比较接近“月”字顶部的横线。在对“月”部的处理上,作者放弃了水平、垂直的线条表现形式,稍留弧度,使“胡”字整体不至呆板无神。

“澍”字表“及时雨”意,由三部分构成,因此采用三分法(纵式三分),使三部分各自占去的面积基本相等。因为“澍”字是印面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故作者在治印时适当放细线条,以确保整字清晰。

“之”字结构简单,在方篆写法上应采取二分法,考验刀法熟练程度,在临摹时也不应大意。

“印”字方圆皆具,结构上大体采用二分法(横式二分)。其中,三道弧线弧度较小,考验控刀力度;下半部分的转折处外方内圆,考验冲刀、切刀之间的转换能力。

观之该印,通过把握四个字的边缘部分和收刀位置,印章边框不修自现。同时,位于印面心脏地带的纵横线条相互呼应,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字与字之间的边界线。如此一来,“田字格”排布法便浮现出来,没有任何人为划分出来的边界、边框设置,印面却富有整齐划一的美感;拆开来看,每个字又酷似一个正方形;究其风格,方中带圆,饶有韵味。


    关注 鉴古石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