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通车10周年】新兴临港产业 扬帆起航

 

半岛通车后,原来洞头旧码头成为农家乐一条街,每逢双休和节假日便热闹非凡。半岛通车以来,洞头旅游亮点纷呈,一批...





半岛通车后,原来洞头旧码头成为农家乐一条街,每逢双休和节假日便热闹非凡。

半岛通车以来,洞头旅游亮点纷呈,一批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相继投入运营,望海楼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仙叠岩、半屏山景区为核心的国家5A级景区建设并启动,每年的游客以30余万人次的速度“看涨”。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98万人次。社会旅游综合收入17.98亿元,而2005年全年旅游接待才33.5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1.34亿元。

其实,半岛通车“盘活”的远不止旅游业。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驱车来到洞头区南塘工业区,呈现在眼前的是宽阔平整的新区大道、整齐划一的厂房、郁郁葱葱的绿化灌木……昔日荒芜之地,成为一个现代工业园区。

“几乎是半岛通车后不久就来洞头投资设厂。”回忆半岛通车十年,浙江吉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明章称,“那时为了尽快建厂投产,温州洞头两地跑,有时干脆在洞头小住一段时日,这十年,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是人生中的一段燃情岁月。”他回忆道。

吉龙科技公司是较早落户洞头南塘工业区的企业,通车前这片工业区是一片空地。半岛通车后,高明章敏锐地意识到:未来洞头将更加紧密融入温州都市圈,特别是在海洋经济和对台服务上将会有一番大作为。于是,他毅然选择落户刚成成立不久的南塘工业区。

事实也正如他所想,无论是对台贸易还是承接来自各方的产业转移中,十年来洞头经济快马加鞭,而吉龙科技公司在洞头招商引资鼓励政策中喝到“头口水”,企业实力不断壮大。

半岛通车十年,不断显现的区位优势带动洞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批投资密度大、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在洞头捷足先登。同时,洞头产业结构由传统内陆型制造业为主向临港产业及服务业为主体转变,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洞头杨文和南塘两大工业区是半岛通车后最早建设的两大工业区,如今已经集聚了包括机械汽配、电子电器、医药、石化、建材、水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同时,洞头工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科技创业孵化园入驻初创型科技小微企业15家,累计实现销售额1亿多元,上交税金500多万元,建成鑫朝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31.5%。
临港产业扬帆起航


远处海天一色,近处轻风拂面,走进大门岛,马路整洁干净,道路两旁花木扶疏,一个现代化临港新城雏形开始显现。

洞头通港资源可谓天赋异禀,其拥有27公里的深水岸线,可建近百个1万至2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其中温州港状元岙深水港区,距国际航道仅30公里、属洞头“五岛相连”中心位置,有10多公里的可用深水岸线,有水深15米的天然航道,能让15万吨级巨轮全天候通航靠泊,第五、六代集装箱随时进出。

半岛通车后,洞头作为温州奔向“东海时代”桥头堡的效应凸显,临港产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依托良好的港区条件,十年来洞头加大临港产业岛和港口物流岛的开发力度。中石化LNG、大型石化物流等临港石化项目的落地使得该区临港产业链不断拓展与完善。截至去年,洞头全区拥有海运企业19家,运力规模达42.15万吨,占温州全市总运力的三分之一,船舶平均吨位达3032.4载重吨,拥有万吨级以上船舶9艘(含5万吨级以上)。
不断完善的港口物流正加速带领海洋经济快跑。据统计,洞头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0年的486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605万吨。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5434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2.65亿美元,仅2014年一年的增速就达到55.2%。2015年,状元岙港区口岸正式扩大开放,新增日本、俄罗斯国际货运航线,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239万吨,海运业运力规模实现翻一番。

与此同时,洞头游艇产业逐渐兴起。目前,洞头区已出台游艇码头专项规划,已开建或正在建设的有奥博游艇中心建设游艇泊位,新城二期游艇项目泊位和三盘港公共游艇码头泊位。其中,新城二期、海中湖大型游艇基地、奥博(东沙渔港)列入《温州市游艇基地布局规划》。

立足温州港状元岙、大小门两大核心深水港区,洞头“石化—物流—游艇”新兴临港产业正呼之欲出。

本文来源温州日报


    关注 洞头发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