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代替人类!谁又能成为创造机器的那个人?

 

让孩子爱上阅读 一年读40-50本经典好书...

让孩子爱上阅读 一年读40-50本经典好书


机器取代人类的工作,更早的时候代替了简单劳动,现在已经开始代替复杂劳动,人们对这一变化感觉害怕。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与其跟机器抢饭吃,不如成为控制机器的那个人!

........................................

一、未来已来,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正如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一样,如今我们在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

小时候看《未来世界》,简直被吓傻了。

复制出来的机器人登堂入室,把真人开枪打死,最后全世界的真人都毁灭了了,剩下的是跟他们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电影结束后,幼小的我跑出电影院,看到外面的蓝天白云,这才松了口气:这一切都是假的!

可是,现在,未来已来!
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在3月28日宣布,计划裁去一批主动型基金经理,并用量化投资策略取而代之。约有40名主动型基金部门员工将被裁员,其中包括7名投资组合经理。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奔向机器人。

2016年10月-12月,白宫发布了一份名为《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的报告,称未来十年里人类有大约一半的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从家政员到投行交易员一个都跑不掉。美国金融博客网站ZeroHedge认为,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公司将跟进贝莱德,使用人工智能来代替基金经理。

机器取代人工是大势所趋。

上世纪的工业时代,没念过书的穷人们突然发现一夜之间机器抢走了他们的工作。现在,连金融白领甚至行业顶端的基金经理都要被机器所取代。虽然这事刚发生在华尔街,但如今在地球村,村头至村尾的传导也只消几年的时间而已!

二、解铃还须系铃人

未来从来只掌握在3%的人手里。

那么问题就来了:身为父母已经感受到机器的咄咄逼人,二、三十年后孩子们毕业,开始工作,会是怎样的世界在等着他们呢?

我想,机器也是人创造的,智能世界本身就是人发明的。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先来看看什么样的人才能造出智能机器人。

首先我想到的就是马斯克,这位发明特斯拉的美国天才,去年刚宣布“火星移民计划”,号称十年内去火星只需要20万美元的票价;又突然在今年2月想做人脑与电脑的人机互动,实现两种脑之间的上传和下载。
资料如下:

埃隆·马斯克

真人版钢铁侠

9岁读完整部大英百科

10岁买了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并自学编程

12岁以500美元出售了自己编程设计的太空战斗像素游戏Blaster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士学位

然后从斯坦福大学博士生辍学……

1995年白手起家创办在线黄页公司Zip2

三年后以3亿美元卖给康柏公司

不到三年又打造出全球在线支付系统Paypal

年仅31岁已身价超过亿万

几经磨难,成功创办Tesla和SolarCity

后者是因第四次性价比极高的火箭发射成功才拿到NASA的大额订单

三、冒险人生,喜欢拥抱不确定性

人生就是从一个挑战进入到下一个挑战。

马斯克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地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与其父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从小父母对他们兄弟姐妹几个的管教就是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发展自己的兴趣,不管这些事情是什么。

马斯克12岁时,已自学编程两年。他父母没有跟他说快去做题,要考个好成绩,要小升初了;没有禁止他看《大英百科》,说这些不需要考试。我想12岁的中国小朋友,很多父母会对他们说这些话的。所以马斯克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来自父母的支持。

马斯克之所以能震惊世界,与他喜欢冒险的性格有关。他卖掉在线黄页公司,拿到3亿多美金,三年后又开发了Paypal系统,年仅31岁赚了那么多钱。他是不是可以守着Paypal公司吃一辈子了?但他没有。

他努力制造新能源汽车,第一辆车好不容易做出来,12万的成本11万甩卖,公司亏得一塌糊涂。他还不消停,竟然搞起了载人火箭,想去火星移民。这事简直是天方夜谭,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疯子,没人敢投钱给他。

2016年9月1日,是马斯克灾难性的日子,虽然历史上他身陷泥潭的日子不少见,但这个硅谷“钢铁侠”真正迎来了人生考验。Tesla和SolarCity两家公司持续暴跌,第三次火箭发射爆炸,一系列负面消息让马斯克再次遭到全方位无死角袭击,个人资产缩水近8亿,但他没有放弃。

当很多华尔街人士认为马斯克就要破产的时候,第四次火箭发射竟然成功了,钢铁侠再次上演完美逆袭。

什么都愿意尝试,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愿意花精力去学习,才成就了今天的马斯克。在别人都在想如何赚钱的时候,他在想未来世界会怎么发展。这种冒险精神,是马斯克的父母共有的特点,马斯克只是遗传了他们的基因。

回到文章最初,我们看到机器取代人类的工作,更早的时候是代替了简单劳动,现在开始代替复杂劳动,人们对这一变化感觉很害怕。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与其去跟机器抢饭吃,不如成为控制机器的那个人!

五、如何应对?

最后落实到应对,怎么面对如此不确定性的未来呢?我觉得有一招或许可以管用——从目标导向转到过程导向。

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多焦虑的家长,就是因为太多人用了目标导向,也就是他们把北大、清华、常春藤名校作为终极目标,并以此来要求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什么都不管,只要最后达到这个目的就行。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如果你打高尔夫球,本来6杆进洞的,现在告诉你有个机器装在球上,1杆就可以进洞了,你说高尔夫球还好不好玩?读书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凭自己努力动脑筋考试获得好成绩,那感觉很好。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花1000万透露给你中考题目,让你考上好学校,这样做开心不开心?

过程导向就要求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努力做好每件事情,哪怕就是出于责任,毫无兴趣而痛苦地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科目,那也要尽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律克服懒惰,培养出坚毅的性格。

更进一步地,父母如果能在孩子不喜欢的科目上加以引导,把知识点能联系到实际生活中,那样就最好了,改变孩子对科目的厌恶感。事实上,以我的观点来看,无论哪一门功课,对于一个有求知欲的理解能力尚可的孩子来说,都不应该厌恶。

如果真的是某些男生很厌恶语文、英语等文科,某些女生很讨厌数学、物理等理科,那一定是在成绩出现初次不利时,父母没有好好引导。如果真的很不幸发生了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的事情,这样的孩子通常对别的事情也没有太多真正的兴趣。

所以父母应该找到他现有的兴趣,让孩子体会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能感觉到的快乐和成就感。然后,请他复制这个快乐。



总之,终生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目标。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所体会的那种快乐,其实跟夏天吃冰激凌是一样的道理。

培养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用一身的本领以应对未来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关于我们

石家庄约读书房是专门培养7--15岁孩子阅读习惯的教育机构,是河北省唯一一家课外阅读课程化及海量阅读推广机构,致力于提高中国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引导孩子一年轻松读40-50本好书,达到500万-600万字的阅读量,养成受益一生的阅读习惯。

识别二维码
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让孩子爱上阅读!


▲更多精彩 等你关注


    关注 石家庄约读书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